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带回了月球正宗“土特产”——月壤,这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品。而对于这些“土特产”,我们有幸将在三月一睹其真容。

据媒体报道,在2月22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公开亮相后,这些月壤将于3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届时人们将可以看到这些来之不易的月球“土特产”。

据悉,这些月壤作为国家博物馆GB93484号藏品,将于3月将在国博展出。目前,月壤已运抵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策展、布展,待这些准备工作结束后,届时,月壤将放在精心设计的容器中展示。

而对于月壤容器,国家博物馆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外观借鉴自该馆的系列青铜“尊”造型。内部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并且其尺寸也有特殊的意义。

容器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km;整体外部造型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

最特别的是容器内部的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而从公布的嫦娥五号月壤颗粒放大视角来看,月壤颗粒中含有多种不同颜色的颗粒,而不同颜色颗粒也代表了不同成分。其中,褐色多为玻璃;黄色部位为玻璃,部分为橄榄石;白色多为长石和辉石;复合物颗粒则为岩石碎屑。

月球“土特产”将展出!放大40倍后月壤颗粒长这样:一睹为快-冯金伟博客园

为什么要采集月壤?

月球表面几乎完全被月壤所覆盖,对月壤的研究,会直接影响环月轨道探测器探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对月壤的认识和研究是月球探测,以及未来建立月球早地、利用月球等不可或缺的基础。

月壤作为未来月球资源的首选利用对象。月壤中含有主富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万到干万倍级,而氦-3是未来核聚变的可选燃料之一。

月壤要怎么用?

而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其次一部分入藏国家博物馆进行公众科普教育。

当然,还会将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协议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此外,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月壤能种菜吗?

其实在嫦娥五号刚带回月壤后,就有网友提问其是否能够用来种菜。对此,专家给出了回答,称月球土壤中不含任何有机养分,不能种菜。

月壤主要包含岩石、岩床的碎屑、P击产生的玻瑞质微粒等,颗粒质地极具微细,但却像刀尖一样锐利。它主要由氧(O)、硅(Si)、铁(Fe)等元素构成,不含有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所以无论种菜还是种土豆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