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养殖技术大全(褐篮子鱼高位池养殖技术),褐篮子鱼隶属于鲈形目、刺尾鱼亚目、篮子鱼科,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属于小型经济鱼,自然资源丰富。褐篮子鱼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美。褐篮子鱼

篮子鱼养殖技术大全(褐篮子鱼高位池养殖技术)-冯金伟博客园

褐篮子鱼隶属于鲈形目、刺尾鱼亚目、篮子鱼科,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属于小型经济鱼,自然资源丰富。褐篮子鱼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美。褐篮子鱼为暖水性近海鱼,栖息于内湾、长有海藻的沿岸岩礁区域,杂食偏植食性,喜啄食网衣上附着的大型藻类,从而增加网箱的透水性,受到网箱养殖户的喜爱。近年来,广西、广东等地开展了褐篮子鱼的网箱养殖,探索了单养和混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者在高位池中引入褐篮子鱼进行混养,也主要利用了其喜食大型海藻的特性。对虾养殖高位池地膜老旧的部分,大型海藻较容易滋生,附着在地膜上消耗氧气、破坏水质,很难清理。引入的褐篮子鱼能摄食大型海藻,扰动并促进池塘底部的物质向上层水体移动,发挥褐篮子鱼的生态作用。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增大,养殖户为降低风险,在夏季高温季节寻找轮养品种。由于褐篮子鱼价格稳定,养殖周期短(3个月能上市),不会占用池塘太长时间,养殖户开始尝试单养褐篮子鱼。笔者根据实际养殖经验总结高位池褐篮子鱼养殖技术,供参考。

一、池塘条件

养殖褐篮子鱼采用的是原本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高位池,池塘条件满足高位池的养殖技术要求。水源为沙滤井过滤的海水,各项指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池塘四周铺黑色地膜,有中央排污口,池塘底部有一定坡度。池塘面积2亩左右,最大水深1.5米,配备两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

二、放苗前准备

每年4月投放褐篮子鱼苗,投苗前要做好准备工作。①清塘。放苗前10天清淤、消毒,选用生石灰,每亩用量30千克以上,注入50厘米海水后先浸泡,再洗刷池塘。洗刷完成后将水排出池塘。②给池塘加水。一次性加水至1.2米深以上,同时检测海水盐度,盐度≥12(低盐度会降低褐篮子鱼苗成活率)。③肥水。每个池塘加15千克红糖肥水,促进生物饵料繁殖。放苗前1天,全池泼洒浓缩光合细菌。

三、放苗

褐篮子鱼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有文献报道,但人工繁殖的种苗供应量较少。广东地区的苗种主要依靠海洋捕捞,通过活水船运回,再经活鱼车充氧运送到养殖场。鱼苗规格 600~1 000 尾/千克,每亩池塘放养2万尾。放养的鱼苗规格不宜太大,大规格的鱼苗成活率偏低。放苗前半小时,泼洒抗应激产品如维生素C等,并开足增氧机。放苗一般选择晴天的上午,活鱼车到达养殖场后,如果池塘水温和车上温差过大,则需要打开车门30分钟以上,让鱼苗适应高温。褐篮子鱼离水应激大,会出现痉挛现象,很难恢复,因此从活鱼车转运到池塘,保持带水运输,一般采用塑料桶运送带水的鱼苗,每桶不超过2 000尾。

四、饲料选择

褐篮子鱼的食性是杂食偏植食性,对其营养需求研究表明,褐篮子鱼能消化高蛋白质饲料。放养前期,因褐篮子鱼的口裂小,选择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1 # 料(蛋白质40%、粗脂肪4%、赖氨酸1.9%、钙5%)。褐篮子鱼长至平均体长5厘米以上时,可以转投篮子鱼专用配合饲料(蛋白质42%,为凹形片状的缓沉型饲料),如果没有专用饲料,可以选择金鲳配合饲料。每天投喂两餐,投喂时间分别为早上8点、下午4点。投喂前开足增氧机,沿岸边将饲料投入水中。投料不能过于集中,至少走完两条岸才把饲料投完,因篮子鱼有集群的习性,投料集中会加剧该现象,会造成较严重的缺氧情况。褐篮子鱼容易饱食,每天的投料量要根据篮子鱼的摄食情况动态调整。

五、水质管理

利用高位池养殖褐篮子鱼时,要充分利用高位池的养殖设施。养殖初期,每天排污1次,下午投喂后1小时排污。排污时,若排出的水清澈则停排,之后加新水补充至原来水位。养殖中后期温度升高,投饵量加大,水质变化更快,每天排污次数增加至两次,排污方法与养殖初期一样。定期补充光合细菌净化水质,促进粪便和残余饵料的分解,使用频率为每周1次,每次10升/亩,选择晴天的早上使用则效果更好。

巡塘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漂浮的死鱼,若有死鱼要及时捞出,以免破坏水质。

六、病害防治

褐篮子鱼病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全方位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鱼一旦发病,必然会造成损失,甚至可能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而造成绝收。

褐篮子鱼养殖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生态防控措施,如使用有益微生物。在加入微生态制剂后预防效果还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大量换水,换水量至少是原池塘水的1/5,情况严重时可以换一半水。

笔者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褐篮子鱼在临近死亡时会离群、单独活动,最后失去平衡、死亡。光学显微镜检查发现,鳃上并没有寄生虫或细菌,但大部分出现肝脏成白色的情况,有的鱼肝脏局部是白色,有的鱼肝脏几乎是白色。针对该情况,从护肝的角度出发,用三黄水剂500毫升/亩泼洒,效果较好,之后每周定期泼洒1次。

七、捕捞

在广东地区,褐篮子鱼养到50克/尾以上就可以出售,如果养殖顺利,3个月就可以养成。褐篮子鱼规格越大,价格越高。

褐篮子鱼捕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地笼和拉网捕捞。地笼捕捞适合1个池塘多次出售,如出售给需求量不大的小商贩。用地笼捕捞时,在售鱼的前1天傍晚将地笼放置在池塘四周,贴近池塘胶膜的区域,笼口尽量加大,朝向池塘方向。当晚12点左右,要检查有没有鱼进笼,如果进鱼不多,可以继续放着;如果进鱼很多,要及时收网,并将鱼放在原池塘隔离暂养。地笼里的鱼不能太密,因褐篮子鱼的鳍棘有毒,如果聚集,鱼相互刺破皮肤,会很快死亡。拉网捕捞适合一次性卖完池塘中的鱼,方法和捕其他鱼没有太大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抓鱼时一定要戴手套,不然被鱼的鳍棘刺到手会有很强烈的刺痛感。

八、小结与讨论

褐篮子鱼的养殖技术已有少量报道,主要集中在网箱养殖上,池塘养殖较少。本试验在高温季节利用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褐篮子鱼,养殖产量达到300千克/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褐篮子鱼的鱼苗在海区较丰富,能快速适应人工配合饲料,转料不难,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养殖品种,可以作为轮养品种。褐篮子鱼养殖周期短,50克/尾以上就可以上市销售,对比南美白对虾养殖,与达到10克/尾的虾需要的时间相同,价格上褐篮子鱼占据优势。

褐篮子鱼进行混养比较常见,有学者认为其饲养周期较短,混养中可先捕褐篮子鱼上市。如果是网箱养殖,该方法应该可以实现;如果是池塘养殖,褐篮子鱼先起捕上市则可能操作困难。以褐篮子鱼混养南美白对虾为例,因二者养殖生产比较同步,经3个月养殖,二者都可以达到上市规格,如果要捕捞褐篮子鱼,对南美白对虾的影响也较大,建议同步上市。在主养对虾的池塘中,混养褐篮子鱼需要控制好鱼的密度,也可以选择围网混养的方式。笔者进行褐篮子鱼混养斑节对虾时,褐篮子鱼密度比对虾高,结果斑节对虾产量很低,褐篮子鱼丰收。褐篮子鱼有集群习性,在对虾蜕壳期间可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

总之,褐篮子鱼养殖时要求海水盐度比较高,至少12,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要做好生态防控病害工作,定期泼洒护肝产品;混养时需要考虑混养品种、密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