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29元,就能享受到80G流量的套餐,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在抖音和朋友圈等渠道,不时推送的这类低价套餐,看似便宜,但实际上却套路满满。存在着定向流量、需先充值等多个限定条件。
实际上,此前人民日报就曾专门发文痛批运营商存在话费套餐宣传不实等问题。显然,这些被多次曝光的套路,至今仍未得到整改。
这类广告为何极具诱惑力?那就是相比三大运营商的官方套餐,这类广告中的套餐性价比可谓很高。
以朋友圈推送的中国电信的广告为例,广告封面的文案为“中国人不骗老实人,中国电信今天免费领80G流量”,配图为29元80G绝版套餐。
如果这时你就选择了直接购买,那无疑就被套路了。点开广告仔细研究就能发现,该套餐原价为59元/月,首年特惠福利39元/月,而要实现广告宣传的29元/月,就要参与首充50送120元的活动;
所谓的80G流量,也是由50G通用流量+30G定向流量组成。定向流量仅限于某些合作App使用,并且需要进行激活等操作。
实际上,套路不止于此。在广告详情页的最下方,还有几个隐蔽的文件需要专门点开才能查看,其中有个资费详情的文件。文件显示,该套餐在第二年的价格会恢复至59元/月;另外,该套餐为组合套餐,其中50G通用流量和30G定向流量等内容当月有效,不享受流量不清零服务。
这类广告以低价吸引用户,同时将各种限定条件隐藏在用户不会注意的地方和文件中。作为对比,中国电信官方营业厅的29元/月的星卡流量版套餐,其中包含的内容仅有有30G定向流量+5G通用流量。
对比之下,用户毫无疑问会优先购买这类低价套餐。
抖音上也充斥着大量类似的广告。一位抖音博主就表示,自己在中国移动广告页面办了一张流量卡,广告中宣传每月月租只要19元,就可以享受200G流量不限速。收到手机卡后才发现,这200G均是定向流量,仅限于某些App使用。
还有些广告是将低价月租与一年的流量包放在一起进行宣传,故意让用户产生是每月流量包的误解。比如一款19元享420G超大流量的广告中,月租确实是19元,但420G是全年的流量,每月是5G通用流量+30G定向流量。
套餐虚假宣传并不是新问题,几年前运营商就曾因为不限量套餐引发争议。
当时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名为“不限量”的套餐,如果用户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每月只需支付一定的月租费用,就可以无限使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多是使用到20G后开始限制网速,达到100GB后直接关闭网络。
后来在工信部的要求下,这种夸大宣传乱象才得以被规范。
日前,人民日报还撰文曝光了“免流”套餐的套路。文章指出,这类产品在宣传用语和资费细则上都存在“话术陷阱”。产品宣传月租只要19元,套餐内100余款App都可以“免流量”使用。然而所谓“免流量”只是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专属流量”,一旦超出限值就会按照套餐外流量收费。一些直播软件还有额外说明:观看直播、播放视频产生的流量可以免费,但是用户上传视频及图片所产生的流量,则不在专属流量范围内。
文章认为,明明是有严格限制的“专属流量”,却在广告中被称为“免流量”,这对一些用户产生误导。
今年11月,工信部就专门印发通知,要求运营商优化资费套餐设置展示方式。通知指出,基础电信企业应在自有营业厅、掌厅、网厅、资费专区、代理渠道提供面向公众市场在售的资费套餐,以及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的优惠资费套餐查询入口。全面梳理在售套餐名称,避免引发理解歧义。要求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进入5G时代,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依旧不减当年。以今年10月的数据为例,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达3.71亿户,当月净增158万户;中国联通的移动出账用户数达到3.17亿户,当月净增128.2万户;中国移动的移动客户达到9.57亿户,月增140万。
但在争夺增量用户的同时,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是应该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