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微信输入法又开始了新一轮内测,有网友反映,本月已有多人获得了内测资格。用户可以打开微信:从「我的—设置—插件」中查看,如果显示有微信键盘,则证明已有测试资格,可直接开启使用。
市场当中,输入法三强搜狗输入法、讯飞输入法和百度输入法占去了95%的份额。其中,搜狗输入法为市场第一,单独占据55%的份额。
前不久,搜狗全面并入腾讯,搜狗输入法也进入鹅厂,微信并没有使用搜狗,而是选择了自研。其中的特立独行,值得玩味。
输入法对于微信意味着什么?在微信当中,用户需要一款单独的输入法吗?
以保护用户隐私之名,微信在今年1月举行的2021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将推出自带输入法功能。今年3月,微信注册了微信键盘相关商标,4月份,有用户获得测试资格,微信输入法正式亮相。
根据传出的截图,微信输入法命名为“微信键盘”,样式风格与iOS原生键盘相似,但内置了隐私保护模式,保证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不会被上传到云端。
有内测用户提到了使用体验,微信输入法有全键盘和九宫格两种界面,只有打字输入功能,一些输入法必备的粘贴按钮、颜文字表情、搜索等功能,在微信输入法中找不到。
当然,这些输入法必备的许多功能,内置在了微信聊天界面,没有必要再在输入法上体现。这也反映出,输入法这类工具产品已经很难做出特色。
同时,微信输入法只能在微信内使用,当用户从微信切换到其它app,输入法也要随之切换,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学习成本。可以肯定,如果用户只用一款输入法,不可能是微信输入法。
微信方面也强调,推出输入法产品不为抢夺市场。因此,一切又都回到了“保护用户隐私”方面。不过,与其说保护用户,也可以说保护微信。
“微信‘偷听’用户数据”相关的讨论一度被吵得沸沸扬扬,许多用户反映,刚在微信聊到的商品,转眼就在朋友圈看到广告了。外界猜测,微信在“偷听”用户聊天。
今天互联网平台之间互相屏蔽,不通往来,能够在app之间穿行自如的,是平时存在感极低的输入法们。能够随时掌握用户的购物信息,并能够跨平台实现广告推送,可能只有输入法做得到,只是微信替输入法背锅了。
某第三方输入法的用户协议里明确写道,“在使用云输入或联想功能时,用户会被收集输入的文本内容”,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提高输入准确率。另外,不少输入法都推出了词语联想等功能,旨在提高用户的输入效率,节省用户的输入时间。但是用户要付出的代价是“输入法应用会读取聊天场景中的前文内容”。
输入法是互联网的免费产品,产品能够活下去,主要靠广告。怎么知道你所用的输入法是否依赖收集和分析你的个人信息呢?可以留意下输入法厂商发布的财报数据,看看广告业务为厂商带来的营收占比。
不难看出,微信自己推出输入法,对保护用户隐私无济于事。与其说是用户需要,不如说是微信需要。
使用过智能ABC输入法的网友一定体验过翻页找词的痛苦。一款输入法好不好用,关键是输入的准确性,也就是输入法多了解用户。这个过程,一方面要靠机器学习,记录用户的常用词;另一方面,输入法要有灵活的词库。
头部的输入法大厂同时也是搜索大厂。搜索引擎积累的热词词库作为输入法的补充,能够快速帮助用户输入。同时,输入法也可以通过词语联想和推荐,为搜索导流。
微信平台上诞生了许多超级产品,比如小程序、微信支付以及视频号。其实“搜一搜”也是微信重点升级的产品,据了解,微信搜一搜月活用户已超过5亿。不过,“搜一搜”在使用上仍然欠佳。
随着互联网信息爆发,搜索的内容分发效率已经远远落后于算法推荐,表现出对用户需求的不适应。微信等社交平台当中积累的词语词库,相比搜索热词,或许更能代表用户的所思所想。微信推出输入法产品,既是对搜索产品的补充,也是深度理解用户社交信息的契机。
结束语:随着大数据和用户隐私使用被监管,输入法厂商的主要变现模式越走越窄,输入法或许最终会成为生态服务产品。在这之前,作为普通用户,我永远建议你使用系统自带的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