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在电梯内起火,电梯内有5人,包括一名婴儿。

一句话,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绝望。

昨晚,四川成都某小区一电梯内电瓶车爆燃,导致多人受伤,最小的伤者是一名仅5个月大的婴儿。

监控视频显示,从浓烟到起火燃烧,时间仅3秒。

目前伤者都在医院救治,婴儿还没脱离危险,仍在重症监护室,抱婴儿的婆婆,全身75%烧伤,一度给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情况也不乐观。

各部门、机构不辞辛劳地进行着诸如“5000份电动车防火宣传海报沿街发放”的活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此类悲剧仍在各地上演。

电梯里3秒吞噬5人!谁来救救电动车?-冯金伟博客园

这个平常最常见的交通工具,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全国每年平均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约2000起。

一台电动车起火的后果远比想象的严重。某公安消防部门曾进行了电动车燃烧实验。

实验数据显示,电动车起火5分钟,周边最高火温达1079.5℃,同时伴随大量有毒气体,烟气温度超过1000℃,7分钟,顶楼4层一氧化碳浓度可达772ppm(注: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有毒烟气大多来自电动车围挡、坐垫、灯具等,这些材料一般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会使燃烧速度加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高温烟雾进入人体呼吸道,则会导致严重灼伤,危及生命安全。

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100ppm时,人会产生头晕、乏力等不适感;浓度超过600ppm,短时间内就能引起中毒窒息死亡。

一台电动车产生的毒气足以杀死数百人。

数据显示,有80%的电瓶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而电瓶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楼道或过道内。车体燃烧快、燃烧产生的烟毒大、容易造成人员中毒,而逃生通道如果被堵塞占用,则更会导致被困人员无法安全逃生。

一旦发生火灾,留给大家的逃生时间远比想象中要短。

火灾的原因不外乎几种:车辆自身存在质量缺陷、使用人充电操作不当、电池超期服役、充电的线路出现故障、线路老化严重、私自改动车内线路、雨天室外充电、充电器不匹配。

而这些,都因电瓶车出现在电梯、楼道、室内等区域使得伤害指数上升。

有人不解,既不让放楼道也不划公共停放区域,最后“一公里”如何破解?

其实,全国已经有多地建成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

比如,去年上海立法拟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支持新建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

广州建设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落实防火分隔、动态巡防,加装简易喷淋等防护措施。

据悉,2020年已建成电动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842处。

其中,停放场安装的智能充电桩,每个充电桩可同时供6台车充电,共计充电口400多个。

充电完成或充电时发生故障,充电桩将自行断电,还有工作人员进行动态巡查,切实保证充电安全。

AI安防领域的企业平时虽少言寡语,但在安全事件引全民关注之视,你总能发现他们一直在用科技手段默默辅助保障、解决各种安全问题。     

AI视觉企业主要针对电瓶车入户管理两大难点发力。

:一方面物业人员无法实现24小时全天候管理,存在弱管理区域;另一方面完全依赖人工管理,人力投入较大、难管控。

:经常发生电瓶车入户、不听劝阻等现象,酿成纠纷事件,缺乏有效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依据。                                    

海康的整体电瓶车智能管理方案涉及电瓶车监测、智能充电站和温度异常检测。

电瓶车监测上,通过在地下车库、电梯轿厢、楼道内安装海康电瓶车检测智能摄像机。

海康采用深度学习的平台及算法,能过滤自行车、婴儿车等干扰,准确检测到电瓶车进电梯后,发出声光报警并联动内置语音提醒:“电瓶车禁止入内”。

同时将告警消息推送至物业人员的手机客户端,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响应排查。

因大多数火灾由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除了解决检测问题,海康还配套了充电方案,推出智能充电站。

海康的智能充电站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最大支持连接10路插座,供1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海康的热成像摄像机还可对充电区域的电瓶车进行实时温度异常检测,当物体表面温度出现异常,可快速报警。

24小时全天候监控,既能实现关键的火情检测,必要时还可以对偷盗案件进行后期回查。而且热成像摄像机不受光线影响,即使在夜晚黑暗环境下,一旦电瓶车电池出现起火隐患,也能及时检测到。

大华股份也推出了电瓶车禁入电梯解决方案。

智能识别,联动梯控是这套方案的亮点。当有电瓶车进入电梯监测范围内可对其自动识别,当检测到电瓶车进入电梯时,输出信号强制电梯保持开门状态,暂时停止运行,直到电瓶车推出电梯后恢复正常运行。

还能立即联动白光告警和语音提醒,同时在后台智能弹窗告警,使安保人员可快速响应并回溯报警事件。另外,电瓶车报警联动平台可实时查看各社区电梯管理情况,支持报警事件的事后高效追溯,提升物业管理效率,减少物业员工的工作负担。

用AI技术守护社区安全,博观智能一直在行动。

针对引起广泛关注的电梯内电瓶车着火问题,博观智能完善已有AI电瓶车入电梯检测算法解决方案。

博观智能电瓶车入电梯检测算法基于自研AdaptNet2.0深度学习网络,在多尺度特征金字塔上进行了不同层级的特征融合,大大提升了局部微特征的表达能力,算法几乎涵盖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瓶车款式。

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电梯内常出现自行车、滑板车、婴儿车、轮椅等相近物体,为了提高电瓶车的辨识能力,博观智能在不同的feature scale上进行融合时引入attention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电瓶车关键部件局部特征的检测精度,抗遮挡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在低照度下精度也能有很好的表现,检测精度提升至95%以上,满足使用需要。

与此同时,紫光华智也将“电动车进入电梯”检测,深度融合到了其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之中。

基于方案全方位的AI隐患治理能力,通过对单元门入口、电梯轿厢内部署的摄像机视频进行智能分析,以先进的畸形矫正技术对电梯视频进行畸形矫正,同时采用最新的YOLO V5目标检测技术过滤多种干扰因素,实现电动车目标不遗漏,大大提高电动车检测的准确率。

一旦发现电动车入内,会立即产生告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处置,对电动车进楼/进电梯事件进行及时闭环处理。

同时,针对社区普遍存在的安全和环境隐患,该方案还可提供火焰识别、高空抛物、消防通道占用、垃圾乱堆等AI检测能力。

小视科技自研算法“电动车入楼”检测适应老旧小区改造,在电梯俯视角等多角度及楼道有杂物、光线等复杂等场景下,都能进行精准检测,还能迅速捕捉入楼道电动车,并通过短信、电话、系统弹窗等多种方式进行预警,帮助物业快速发现、分析、处理,解除潜在危险,辅助物业精细化管理。

目前,小视科技针对“电动车入楼”这一社区管理难题仍在深入研究,产品更新迭代中。

不久的将来,各大社区的社区大门、单元楼门禁、入户电梯等均可搭载更智能的“电动车入楼道”检测算法,通过声、光、电等多角度的智能分析,更加精准、高效地实现“秒级”检测、分析、预警,最终做到“楼道0风险”。

国家层面,近期公安部、应急指挥部等多个部门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要求电动车应在建筑外部的独立区域集中停放、充电;严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楼层楼道、电梯前室等部位停放、充电。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惨案历历在目,有记者探访“电瓶车电梯内爆燃”事故小区,发现仍有住户在楼道给车充电。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也需要每个人自觉遵守。

前后国家相关部门制度规范,后有科技企业技术防范预警,官方规范也好,技术预警也罢,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他们之所为,都是消灭掉那颗随时可能出现在每个人身边的火种。但这需要通全社会之力,才能真正地杜绝如此悲剧。

电梯里3秒吞噬5人!谁来救救电动车?-冯金伟博客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