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车的进程正在提速。新浪科技从多个渠道独家获悉,多家猎头公司正在为百度于江浙沪地区招揽造车的人才,此次招揽的对象以中层骨干为主,包括总监、副总监以及高级经理等职位。

多位百度内部人士告诉新浪科技,外部招聘基本可以算是百度造车进行的第二轮招聘,第一轮还是内部进行转岗,主要是和智能汽车相关的技术岗位,这些人需要先从百度离职,再加入百度与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可以确认的是,百度的内部转岗并没有向全员开放。

从新浪科技获取的信息来看,在江浙沪招聘的中层骨干成员已经涉及到内容传播、市场公关、商务等跟造车核心技术关联性不大的职位,说明百度造车的招聘已经进入后期,基本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从百度招聘的情况看来,合资公司很有可能设立在上海。

另外,新浪科技还从多个渠道独家了解到,在合资公司中,目前只有百度和吉利两大股东,其中百度在主导地位,约占合资公司 51% 的股权;而吉利着重提供的是生产能力和浩瀚 SEA 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合资公司中约占 49% 的股权。合资公司有很大可能在未来继续融资,推进车型量产。目前车型的相关信息,未有披露。

但目前百度依然对谁来负责造车项目保持低调,外界对此也颇感兴趣。

百度方面人士对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对合资公司并没有更多明确的信息,包括公司最终在哪个城市都还不清楚,估计过两三个月会有更多信息披露;针对招聘的举动,该人士表示肯定需要先有动作。不过,他也承认,百度的集团层面获取关于合资公司的信息不多,参与度也不高。

下场造车,因 Apollo 不受欢迎?

在威马汽车与百度合作的威马 W6 量产下线仪式后,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沈晖接受采访时谈到了百度造车,他认为当前市场仍有非常大的空间容纳新玩家的进入,有新玩家进入对于行业是好事。

国务院办公厅在 2020 年底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提出,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随后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如果汽车年销售总量是 2500 万辆,20% 则是 500 万辆,“这是个很大的数目”。

辛国斌表示,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是 4.7%,在 2020 年达到 5% 的基础上(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 年前 9 个月,渗透率为 4%),如果未来 5 年要实现 20% 的目标,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 30% 以上。

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但如果百度如果只是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能分享的红利相对有限。

尽管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曾透露,智驾产品已经与广汽、长城等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并在未来 3 年会以前装的方式搭载在将近 100 万辆量产车上。

一名曾与百度打交道、不愿具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指出,百度果断选择造车,其中一个原因是,即使百度已经在 Apollo 上投入重金,最终还是只能做新能源车企的供应商。不少车企对 Apollo 的依赖不大,特别是新造车势力,因为没有一家车企愿意把最核心的智能化模块交给其他厂商。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专家、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百度 Apollo 平台自发布以来,在商业化落地方面还未实现较大突破。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新浪科技一件关于百度 Apollo 往日的趣事,他曾经被邀请到北京体验 Apollo 的自动驾驶,结果车辆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状况——差点撞车。不巧的是体验过程中开了直播,这一幕被很多人都看到了,于是百度就把当事的安全员开除了。

更直接的刺激,则是资本市场给予了百度造车正向的反馈。

截止 1 月 8 日百度官宣造车之前,百度已经通过 “造车传闻”尝到了股价上涨的甜头。截止 1 月 8 日的交易日,百度的股价报 240.25 美元 / ADS,股价在一个月内上涨了 67%。

1 月 11 日百度正式宣布造车后,股价走高,市值也重新回到并站稳了 800 亿美元的位置,一扫在陆奇离开后,管理层动荡,负面缠身的阴霾。

百度造车,不仅有资本层面的利好,百度也希望借此对内部业务形成正向刺激,结束智能驾驶投入大、收获少的局面,形成智能驾驶生态闭环——智能汽车被认为是未来最重要的智能终端之一。

百度在公告中表示,百度汽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同时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 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长。

一位从传统车企跳槽到新能源车企的人士告诉新浪科技,百度作为互联网巨头中第一家亲自下场造车的企业,的确很有吸引力,模式比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车企战略合作方式更好。

该人士所指的是阿里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的全新智能汽车品牌智己汽车。“这更像是阿里巴巴的尝试,而不是真正的下场造车。”他表示,互联网巨头的产品,比如云计算、云 OS 等总要有终端落地,合作是一种尝试,自己做也是另外一种尝试。

一位汽车领域的投资人指出,如果做车企的供应商,但产品又没有那么受欢迎,自己下场做车是最好的选择,百度有这个能力,而当下的百度有且仅有 Apollo 还比较能给资本市场想象空间。

百度并非现在才想分智能汽车的一杯羹。更早之前,百度就想通过 “投资 + 技术”的方式,既能搭上智能汽车时代的顺风车,又能推动 Apollo 在内的自动驾驶产品落地,但这一想法被找上门寻求融资的理想汽车拒绝了。

最终接受百度的新造车势力只有威马汽车,双方合作研发的威马 W6 以 Apollo 自主泊车为卖点。正是由于双方的紧密合作,此前一度盛传百度通过收购威马汽车来造车。

不过,据新浪科技从威马汽车内部多位核心人士了解到,百度与威马的合作除了在资本层面之外,在产品领域的合作,百度也仅仅是其中一家供应商,但威马的风头比起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家稍弱。

沉寂已久,亟需新资本故事

包括集团层面、Apollo 所在的事业群组的多位离职员工告诉新浪科技,至少在自己离职的时候,尚未听到百度有造车的讨论。

这些员工离职的时间最早在 2020 年初,最晚在 2020 年中。

下场造车,在多位前员工以及投资人看来,是沉寂已久的百度必须要去讲的资本新故事。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也有所体现。

截止 2021 年 1 月 8 日的交易日,百度股价因为造车传闻的刺激,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上涨了 67%,市值回到 749 亿美元,相比较 2020 年初增长了一倍左右。在造车信息公布后,百度和吉利股价双双上涨,百度市值重新回到 800 亿美元。

当百度的造车甚至还没有明确谁来负责的时候,对于百度的帮助已经非常明显了。

前述汽车行业的投资人告诉新浪科技,2020 年是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的大年,在 Apollo 重金投入多年的百度,不可能不心动。特斯拉在 2020 年成为历史上市值最高的车企;蔚来的股价在 2021 年初一度突破千亿美元;新能源化更彻底的比亚迪成为中国市值第一的车企;小鹏和理想汽车股价一路走高。

而另外一面是,特斯拉的年度交付量尚不足全球销量最高的丰田的零头;蔚来累计交付量刚刚突破 7 万辆;而小鹏和理想汽车的累计交付量,甚至加起来都还没超过 10 万辆。

一位从百度离职的员工告诉新浪科技,守着搜索的现金牛,百度历来对热点的反应都很慢,这与百度的掌舵人李彦宏有关系,他的精力一直都是关注人工智能、信息流,关注和字节跳动之间的竞争。

百度内部在此前一直没有过对造车的讨论,对 Apollo 的定位是汽车的智能化系统,类似于做汽车里的 Android。即使是陆奇,他在执掌百度期间也不怎么提到车,在他画的百度蓝图里,智能车相关业务都不在百度的主航道里。“智能车、自动驾驶和 Apollo 都太烧钱了。一直到去年,这些业务都不算在主航道里。”他说。

不过,很多人都认为,百度这个时候上车,还不算晚,因为智能汽车在未来的三五年依然是资本市场的热点。

“如果百度真的要在春节后回到香港二次上市,造车的故事,必须是路演给投资者重点讲的新故事。不然这次回来就没有意义。”前述投资人告诉新浪科技,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百度现在快马加鞭赶着合资公司的搭建,也就不意外了。

此外,一位提供融资服务的行业人士告诉新浪科技,虽然百度现在还没有搭完造车的班子,第一款车型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量产,但已经有很多投资人都在打听百度的造车项目,错过蔚来之后,很多人都想通过百度的造车项目,在资本市场分一杯羹。“不管外界的评价再怎么负面,有百度和吉利,这个项目在一级市场的确很有吸引力。”她说。

这也是得益于百度对内部项目态度的转变。此前,原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曾着力推动 Apollo 独立融资,最终未能实现。但在 2020 年 9 月,百度旗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业务 (即小度科技)宣布完成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并计划在国内上市。

有很多百度的员工,包括在职的以及刚从百度离职的员工,他们不看好百度造车的未来。“这不是刺激股价放出的消息,就是百度在后期执行,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告诉新浪科技。

但也有的人,坚定的看好百度造车的未来,毕竟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投入了足够多的资金和人力,也有了充足的技术储备,一定能在智能汽车时代拥有一席之地。

这种两极的言论背后,恰恰是百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挣扎的体现;而车能否带领百度走出这段挣扎,还需要百度用时间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