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热潮下的“冷”思考-冯金伟博客园

  通信信息报记者林琳

  5G 风口下,任何一点风声,都能引来产业链及社会各界的汇聚目光。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已经对 5G 应用作出大体规划,估计在今年的某个时间点上会正式颁发 5G 牌照。这一表态,再次激起各方对 5G 即将商用的预期。

  5G 热潮下,在各方唱多 5G“钱”景的声音中,也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如有自媒体文章称,从技术角度论证 5G 是“失败的技术”,也有人说通信行业有“逢单数失败”的宿命,更有媒体直指“整个行业还是不能‘过度亢奋’”。 5G 热潮下,憧憬和质疑并存,更需冷静思考。

  一是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应用场景不明或影响 5G 商业生态。目前各地围绕 5G 的项目遍地开花,5G 应用创新也开启诸多宣传,但并没有令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出现了“5G 到底是‘强迫消费升级’,还是确有必要?”的质疑。

  有业内人士直指 5G 应用碎片化,缺少杀手级应用。但历史已多次证明,那些所谓没有杀手级应用的担忧,基本上都是杞人忧天。杀手级应用都不是规划出来的。在更新换代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上,尤其是 5G 通信技术与其他基础技术(云计算、AI、AR/VR、传感技术、边缘计算等)交叉叠加整合,颠覆式创新只是时间问题。

  二是运营商们相继捂紧“钱袋子”引发舆论关注。在火爆的 5G 概念背后,与躁动的产业热情形成鲜明对比,预计 2019 年三大运营商最多投资 342 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在 5G 先期投入和盈利的两难中,选择谨慎投资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普遍做法,这令一些观点认为这是运营商对 5G 中短期发展信心不足所致。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 300 亿的投资如果要在全国建设 5G 网络确实杯水车薪,但 5G 预商用不是网络全覆盖。在 5G 网络的建设上,运营商会更加注重效益。

  三是 5G 终端“雷声大,雨点小”,或影响商用进程?2018 年年底,多家终端厂商都表示将于 2019 年一季度推出可供上市使用的手机终端。今年以来,各大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生产商都频频宣传 5G 终端与芯片,华为、小米、三星等手机厂商相继推出 5G 手机样机。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可能出现 5000 元左右的 5G 手机,5G 手机大规模上市可能在明年。

  一再推迟的 5G 终端,被不少媒体认为为推进商用添加变数。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认为:“我们在谈论 5G 商用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设备终端,这是 3G 和 4G 时代已经犯过的错误,这个错误现在还在延续。”他解释说:“在我国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5G 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全行业一定要有大产业的视角,设备和技术交给工程师们去实现,5G 如何落地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前进,5G 也不例外。新一轮通信技术升级将开启完全未知的局面,在各方热议 5G“钱”景下,更应该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