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电影《土拨鼠之日》是一部知名的时间循环叙事科幻喜剧,讲述了主角被困在2月2日,不知缘由地反复读档重来,千方百计脱离而不能。最终他改变自我,开始真诚对待自己和他人,才得以跳出死循环。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电影《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 Wikimedia Commons

故事中漫无止境的2月2日就是所谓的“土拨鼠日”,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传统节日,人们根据冬眠的土拨鼠在这一天的行为来推测春天到来的时间。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2013年美国彭格苏塔维尼市土拨鼠日盛况,当然如果在野外碰见土拨鼠,并不建议大家这样搂搂抱抱了。| Anthony Quintano/Wikimedia Commons

土拨鼠(groundhog)一词有时也会指北美的草原犬鼠Cynomys sp。,但电影中的土拨鼠则是美洲最常见的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广泛分布于北美东部和北部。

旱獭属里旱獭种

松鼠科的旱獭属起源于欧亚大陆,在北美辐射分化,又调头回迁欧亚,如今广泛分布在全北界的山区中。严格意义上的“旱獭”指的是旱獭(Marmota bobak)这个物种,它们在历史上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曾经遍布东欧和中亚草原,如今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和乌克兰、俄罗斯的零星地区。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旱獭(Marmota bobak)的分布区域。| Darekk2/Wikimedia Commons

全世界的旱獭属共有15种,彼此间相似的程度比较高,普遍是小耳朵、高眼位、一口大板牙、一身灰褐,再加一条大尾巴。而且因为旱獭多在高寒地区活动,皮毛脂肪厚实(这给它们和人类都带来了灾祸)。

旱獭属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支,旱獭本种也是灰褐色的圆壮胖子,体重约为5千克,体长在60厘米左右,这是旱獭属的普遍的体型,但是放在普遍小巧的松鼠科成员里顿时就伟岸了起来。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俄罗斯境内拍到的一只旱獭(Marmota bobak)。| Petroscan/Wikimedia Commons

中国有四种旱獭生活在高山草甸地区,分别是阿尔泰山地的灰旱獭、帕米尔地区的长尾旱獭、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草原的蒙古旱獭(也是旱獭属里唯一被IUCN评级为“濒危”的物种),还有一种是喜马拉雅旱獭,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的高山草甸区。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作者供图

喜马拉雅旱獭的黑色杂毛较多,头顶和口鼻部也是黑色,比中国的其它三种旱獭好认得多,而且因为藏区旅游成熟,喜马拉雅旱獭的出镜率也要高得多。

土拨鼠到底咋叫来着?

旱獭是有一定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它们生存的环境大多平坦空旷,缺少天然的遮蔽,常有一只哨兵在集体活动时提供警戒。中亚的旱獭需要时刻提防地面的狐狸和狼,以及天空中的金雕、草原雕、白肩雕等大猛禽,喜马拉雅旱獭的天敌还有藏狐和雪豹。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没错,就是我!| 作者供图

发现情况的哨兵会站立着,发出单调短促的尖叫声提醒忙碌着的同伴们及时警戒,美洲旱獭的诨名“whistle pig”便由此而来。meme爱好者的记忆里少不了一只站立着的旱獭,以及它那在群山环绕中经久不息的咆哮。这位知名的咆哮旱獭是来自北美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的灰白旱獭,只不过粗犷的啊啊啊啊声线并非旱獭的本音,而是人类的合成作品。画面中的旱獭直立身体,原本是处于报警的叽叽叽状态。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不是你想的那种声音啦!

有家不能回,说多都是泪

一个旱獭(Marmota bobak)家庭大约由2至5个成体和2至6个幼崽组成,当家庭成员们分散在洞穴周围啃食野燕麦、小麦草、车轴草等牧草时,如果有哨兵的警报大作,众旱獭便会纷纷躲进地洞中去。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一只喜马拉雅旱獭洞穴的入口。| 图片:李白梨

从地面上看去,旱獭的洞穴只是一个被杂草掩映的洞口,但这朴实的洞口之下却是复杂精巧的地下坑道网络。前面提到旱獭的生存环境大多缺少遮蔽物,而且草原、高山的冬季漫长寒冷,深邃复杂的洞穴必然是旱獭安身立命的根本。旱獭每年的冬眠时间约有五个半月,非冬眠期间,每天也会在洞穴中度过8~12个小时,地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但令獭糟心的是,精心建设的地洞有时被其它动物挤占,例如在青藏地区的藏狐和狗獾就会侵占、借用喜马拉雅旱獭的洞穴。同样在青藏地区,鼠兔的洞穴也经常被地山雀、雪雀等小动物借用,鼠兔也和旱獭一样,起到为其它物种提供栖息地的功能,只不过鼠兔和旱獭洞穴大小有别,也就会住进身材不同的房客了。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另一位常年被侵占私有住房的业主——鼠兔。| 作者供图

旱獭洞穴网络的规模随地段和社群大小有所变化,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例,它们的洞穴分为临时洞和栖居洞,栖居洞又分为冬洞和夏洞。冬洞的结构更复杂,洞口也多,洞的内穴铺垫干草,内部温度能够稳定在0~10℃。

鼠疫肆虐的那个冬天

2019年11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相继发现数例鼠疫患者,一时间,这种传染性和致死率双高的“一号病”重回公众视线。国内去年的肺鼠疫病例最终虽未溯源到蒙古旱獭身上,但很难不让人不联想起1910~1911年爆发在东北地区的鼠疫。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1910到1911年的冬天,鼠疫肆虐东三省,图为尸体焚烧现场。| Views of Harbin(Fuchiatien)taken during the plague epidemic。

彼时,在俄罗斯和内蒙古接触过旱獭皮货的劳工、商人进入了东北,疫情沿铁路线一路传播。当时的清政府在东北无医师、无药品、无经费、无场地、无执行能力,还有列强欲以抗疫为名加强对东北的控制。时任防疫总医官伍连德和防疫大臣施肇基等人联合各方,运用现代的医学手段和严格的隔离布控,终于将这场大疫压制在了关外。

中国有六大鼠疫高发区,内蒙古地区鼠疫的主要媒介蚤类是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在青海的媒介还要加上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而它们主要的寄生动物,正是本地区的旱獭。

你在某音听过500遍的土拨鼠叫,其实都是假的-冯金伟博客园

蒙古旱獭:再喜欢也不要rua我!| Stéphane Magnenat/Wikimedia Commons

人主动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被疫蚤叮咬是引发人间鼠疫的直接原因。今天,交通基建延伸到偏远地区,往日偏僻的自然疫源地变得更易到达,人们和网红旱獭的密切接触,无形中大大增加了鼠疫疫情发生和远距离传播的危险。

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呼吁和野生动物减少接触的声音了,但公共卫生问题永远不能掉以轻心。当我们面对这些圆滚滚的软萌小动物的时候,请一定不要忘记,世界的变动说不定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