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陆一夫
以往临近9月苹果、华为的新机发布,原有的旧机型往往会开始降价清货,不过今年华为的Mate 30系列和P40系列却一反常态,在8月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
9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了深圳华强北一带的手机批发市场,不少代理商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华为的手机确实出现涨价,不过仍然能够拿到货,并表示目前Mate 40系列尚未发售,如果发售将会积极提前备货。
对于涨价的原因,代理商普遍认为是与华为的芯片缺货有关,但近日价格已有所回落。代理商向记者提供的报价表显示,目前华为Mate 30系列和P40系列的报价已有所降低,不过与两个月前相比仍有较大的涨幅。
芯片缺货或致华为手机普遍涨价
Mate 30、P40系列涨幅明显
美国对华为实施的新一轮管制措施在今年9月15日正式生效,此后华为的众多供应商无法再向华为供货,除非获得美国商务部的批准许可。
伴随这一禁令影响的是,华为手机近期传出涨价的消息。华为方面没有对此作出解释,不过从经销商的报价看,华为的手机近期确实存在较为明显的涨价。
根据其中一家经销商向记者提供的报价表显示,以Mate 30 5G(8+256G)黑色为例,两个月前该机型报价4390元,但如今却升至5010元,涨幅达620元,接近去年9月底刚发布时5499元的水平。
此外,同样搭载了麒麟990芯片的P40系列也存在涨价情况,以P40 Pro(8+256G)黑色为例,两个月前该机型报价5880元,但如今却升至6180元,涨了300元,与今年4月刚发布时6488元相差无几。
贝壳财经记者留意到,凡搭载麒麟990芯片的华为机型涨价幅度更高,经销商表示这或与芯片缺货有关,但他们皆表示目前仍能拿到货,只是拿货成本升高。
而今年下半年的高端旗舰机型Mate 40的发售日期至今仍未确定。按照华为的发布规律,Mate 40发布前将先发布其搭载的海思自研芯片麒麟9000,但这一芯片目前尚未发布消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于9月14日在微博上表示,“请大家再等一等,一切都会如期而至”,以此安抚消费者的期待。
“不是说Mate 40的麒麟9000是绝版芯片吗,估计到时候渠道价格并不低。 ”有经销商向记者表示,如果Mate 40发售将积极备货,相信这一机型会非常畅销。
不过华为今年的Mate 40系列将面临苹果的挑战——今年苹果将发布公司的首款5G手机iPhone 12系列,相信有望带动大批苹果用户换机。韦德布什早前的研报就指出,中国仍然是苹果成功秘诀的关键因素,估计未来一年大约20%的iPhone升级将来自这一地区。“我们相信仅在中国就有6000万至7000万部iPhone在未来一年内处于升级机会的窗口期,尽管有来自国内厂商的竞争压力,但苹果将在所有价位(SE、iPhone 12)上积极进取,以巩固其基础。”
禁令正式生效后多家供应商向美方申请出口许可
今年以来,美国政府逐步升级对华为的打压,对其消费者业务已造成一定影响。今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正式针对华为的出口管制升级,华为不仅无法从美国厂商进口零部件,含有美国技术的设备或厂商若要为华为生产芯片亦需要得到美国商务部的许可。
此后,华为转向与联发科等芯片企业进行合作,冀望于通过外购其他芯片企业以满足消费者业务需求,但这一计划再次落空——美国政府的第三波打击行动更新了禁令规则,非美国公司和现成芯片也被纳入到禁止对华为出口的范围内,而且只给华为留下了一个月时间。
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后,华为的众多供应商已不再向其供货,但有不少公司都在积极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目前中芯国际、联发科、美光等都已经公开表态,这些公司已依规向美国申请继续向华为供货,而韩国媒体亦有报道,称三星和SK海力士近期已向美国商务部提交正式申请。
但市场对于这些公司的申请获批并不乐观,因此华为也在积极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思路,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就首次提出华为将启动软、硬件双轮驱动的全场景智慧生态,这一说法区别于以往“1+8+N”偏向硬件的战略。
为了应对谷歌安卓系统和GMS停用的风险,华为力推鸿蒙系统和HMS(华为移动服务)进行替代,并明确华为手机将在明年全面支持鸿蒙系统,这些举措目的是为了保住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份额。
Canalys分析师贾沫表示,虽然华为一直在优化完善HMS,但是因为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问题,大部分的欧洲消费者,尤其是西欧的消费者依旧或多或少会依赖于谷歌的服务或者应用,这使得华为推广HMS依旧困难重重。比如华为在2020年第二季度海外出货的HMS手机占比创新高,达到24%左右,但出货量却进一步下降了27%,较第一季度环比也有17%的降幅。
他认为,相比华为,小米和OPPO等厂商已经在欧洲有所斩获。“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在欧洲市场份额超过华为,小米在华为最具优势的西欧市场也有希望在第三季度实现超越。同时OPPO也与沃达丰达成集团层面的合作,随着其逐渐与更多的大型渠道商达成合作,在未来增长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