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文/月落乌堤

  来源:财经无忌(ID:caijwj)

  小米,这家用中国北方一种常见粮食名字命名的商业公司,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以互联网公司特有的速度,成为了这个国家,用最短时间踏入世界 500 强俱乐部的公司。

  2010 年 3 月 3 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4 月 6 日,包括雷军在内的 13 人到公司报到,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便“开始干革命”。2011 年 8 月 16 日,小米手机 1 正式发布,随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了一番空前剧烈的竞争。

  小米公司的十年,恰好是中国科技公司狂奔突进的十年——技术进步带来了应用和商业的快速迭代,这其中,有的成为真正的创新,而有的却留下了一地鸡毛。

  小米的十年,就像一枚硬币的 AB 面——它究竟创造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都很值得去研究。

  就在昨天(8 月 11 日),雷军以创始人的身份,在小米十周年大会上做了一场的演(dai)讲(huo),讲述了小米创业十年来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括小米创立的初衷、经营理念、上市的故事等。

  而如果我们把视线再放远,小米的十年故事,正是中国波澜壮阔的消费电子市场里,轻轻激起的一朵浪花。

  雷军演讲的 AB 面:明星网红和被掩盖的真相

  在中国的企业界,雷军的号召力或许仅次于马云,他的那些“七字诀”、“风口论”等金句,都被年轻创业者们奉为案头宝典,而那首《Are you OK ?》则承包了很多人的笑点。

  昨天的十周年演讲上,51 岁的雷军依然魅力不减,他那口仙桃普通话赢得了米粉(小米忠实用户)们的热烈呼应——这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企业家的风范,他更像是一个明星。

  雷军能成为明星网红,其实并不意外。

  2000 年 5 月开始,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深圳、广州等地的高校做了一次轮流演讲。在中山大学,白岩松的演讲题目是《白岩松与你畅谈人生》,在演讲和后面的问答环节中,白岩松提到了一个词:

  “人生范本”。

  这个词语的意思,应该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潜意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然后过什么样的日子。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依旧还是最普通的平凡人,但是即便如此,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将要成为的“人”——这个人就可以称之为“人生范本”。

  按照这个理解来说,雷军显然符合这个条件,相对于中国其他明星企业家如马云、董明珠或者是任正非,雷军代表了一个普通人在大学毕业后,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一个“上限”。

  这个上限在当下看来,是非常励志的:

  少年天才,好好学习;考进名校,受到启发,投身技术,大学创业,收获成绩;得到赏识,成为领导,勤勤恳恳,步步高升;在东家(金山)2007 年上市后,急流勇退,从 CEO 职位上退下来。再次创业,成立小米,财务自由,成为天使投资人。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比较清楚了,小米用了九年的时间进入了世界 500 强。而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雷军更为成功,剥离老金山的金山办公上市后,雷军坐拥 2 家上市公司,还参股了数家上市公司。

  2018 年,小米开始启动港股上市,在小米预披露报告中,小米有这样的描述:

  小米 2018 年的销售费用虽然是上升的,但是已大大的减少了在中央电视台做的广告费,小米自己最好的代言人是他的 CEO——雷军。

  没有人想到,一个做了几十年技术研发的工程师,会变成一家企业的最大的代言人,进而演变成当今互联网上最大的个人 IP 之一。雷军还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带货网红,成为了互联网营销第一高管,甚至超过一众的直播网红们。

  昨天的演讲,雷军重复了“找人”的故事——充满着戏剧性并且有着一个完美的结局。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一碗小米粥,拉来了曾任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工程总监、Google 全球技术总监的林斌;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摩托罗拉个人通讯事业部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及硬件部总监,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通信专利委员会副主席,摩托罗拉亚太区手机质量副主席的周光平博士;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甲骨文首席工程师 Google 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

  但是雷军没有透露的是,他决定做手机之后,创立小米之前,曾经去与金山同在珠海的魅族呆了半年,多少个日夜是与黄章促膝长谈过来的,甚至黄章连 M9 的 UI 交互文档设计方案都交给雷军过目,但最终,魅族没有获得雷军的投资。

  不是当事人,外界无人知晓雷军从黄章哪里得到了多少有关手机设计的经验,包括对 Android 系统 UI 的设计;包括怎么做“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的手机;包括脱胎于魅族社区的 MIUI 社区,甚至可能还有来自于魅族的供应链关系,来自于魅族的渠道,来自于魅族对手机的态度。

  只是在完成了这些之后,才有雷军“三顾茅庐”找来这些“大佬”的故事。

  演讲上,雷军强调说,小米最宝贵的是工程师文化。

  但就在雷军一再强调小米“工程师文化”,“重视”工程师的时候,他将努比亚的创始人苗雨、ZUK 的创始人常程、小辣椒的创始人王晓燕均招致麾下,另外还有 OPPO 的产品经理王腾、金立手机总经理卢伟冰带到了小米,而却没有看到小米的工程师们得到“重视”和“提拔”,也许埋头苦干,奋斗在一线,但却看不到上升渠道,才是小米的工程师文化吧。

  至于雷军在演讲上,提到红米一代 4400 万的销量,带动了供应链体系的建立,但估计很很多行业内人士听到只会一笑了之。

  小米的模式,大到 CPU、屏幕这种直接被人卡脖子的重要部件,小到电阻电容这样的元器件,要做到“性价比”,很多时候是下下游供应商传递成本压力,通俗来说就是压榨供应链,可以说,小米可能不但没有扶植起供应链来,一定程度上,还打压了中国智能手机的供应链体系。

  苹果是扶持供应商的正面典型。在苹果手机的供应链中,至少有蓝思科技、歌尔股份、欧菲光及信维通信等公司,在成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后纷纷上市,甚至还有一家做外包装的美盈森,以及正在准备上市的立讯精密。

  那么,红米带动的供应链公司在哪里呢?我们也很期待,资本市场上出现“红米概念股”,让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分享红米带来的红利。

  小米“出道即巅峰”,雷军“创业即高潮”,但这并不代表他昨晚的演讲能掩盖很多事情的真相。

  小米模式的 AB 面:硬件还是生态

  在雷军庞大的版图里面,小米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围绕小米,雷军搭建了一个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庞大的生态链版图。

  但这似乎也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当小米宣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时,投资者却认为它是一家硬件公司。而当小米说它是生态链公司时,外界却认为小米只是一个卖场。

  互联网公司的价值是 GMV,硬件公司的价值是销量,生态链公司的价值是整合能力,卖场的价值就是规模。

  2010 年 4 月,小米拿下A轮融资,投资方是雷军及团队代表的顺为资本、IDG 资本、晨兴创投、启明创投,公司估值 2.5 亿美元,融资额 4100 万美元。

  此时的小米,成绩是0,手机团队亮相还在 3 个月以后,MIUI 的发布还要等到 4 个月后,米聊的上线还在半年以后,小米手机 1 则是 16 个月以后。

  加入小米的那些江湖大佬的出现,无疑证明了雷军的人脉。在还没有任何实质性产品出来之前,雷军仅仅只是靠商业计划书,便获得 IDG 等资本的投资。

  2011 年 12 月 1 日,小米迎来B轮融资,A轮融资的投资方均进行了跟投,此外还引入了淡马锡及高通。短短一年的时间,小米的估值增长了四倍达到了 10 亿美元,融资额也高达 9000 万美元。

  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历史中,小米是高通唯一公开参与投资的手机企业。坊间认为,在小米初期供应链及其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投资方的方式引入高通,是为了更好的获得高通在芯片方面的支持。

  从那以后,小米几乎都是高通历代旗舰芯片的国内首发者,而且在几乎所有的小米发布会上,高通一定会成为主角。

  至于小米 1 的第一轮公开售卖,还要再等 18 天,当时的备货也不过区区 10 万台。倒是 MIUI 的活跃用户,增长到了超过 400 万。

  这也许是小米的互联网公司的第一个故事,大家投的是什么?是雷军这个人,还是他未完成的商业计划书,以及还没公开发售的高通加持的小米手机1?

  这个问题,没有人说的清楚,但也成为了小米的模式的困局——我究竟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向何方?

  2012 年 6 月 1 日,小米进行了C轮融资,估值 40 亿美元,融资额 2.16 亿美元,领投方为B轮融资引入的淡马锡,同时 DST 进行了跟投。

  小米手机 1 的大获全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小米“互联网、软件、硬件”的铁人三项战略初见成效。

  当年 3 月初,小米手机 1 第 100 万台卖出。到C轮融资时,小米手机出货已经达到了 300 万台,整个 2012 年,小米手机达成 716 万台的销量,营收为 126.5 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2013 年 9 月 5 日,小米 2013 年度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小米手机3。同一天宣布的,还有小米的D轮融资,由C轮融资引入的 DST 独家投资,融资额为 1 亿美元,估值为 100 亿美元。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整个 2013 年,小米手机完成 1870 万台销售量,增长 160%,含税销售额 316 亿元,增长 150%;MIUI 用户数突破 3000 万,小米配件及周边产品全年营收超过了 10 亿元,小米初步形成了以手机为中心的生态链——也可以说是初步形成了小米手机店的杂货铺。

  2014 年 12 月 29 日,新年的前两天,小米进行了E轮融资,融资额达到了 11 亿美元,这是整个智能手机史上最大的单笔融资,而其估值则高达 450 亿美元,E轮融资继续由 DST 领投,同时引入了云锋基金、PSG、厚朴以及 2014 年才成立的全明星投资。

  整个 2014 年,小米的战果非常辉煌,超额完成了雷军既定的 6000 万台的销量,基于这个基础,雷军给小米 2015 年定下了 8000 万台的目标。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此后,小米直到上市,没有再进行融资。

  2015 年,小米全球销量被华为全面超越,在 2015 年 12 月 18 日,华为官方宣布手机销量超过 1 亿台,而小米销量超过 7000 万部,根据 IDC 估计,小米当年的智能手机总销量为 7100 万部。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2015 年成为小米手机最为高光的一年。随后,小米的出货量和占有率受到全面的挤压。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开心就好”,被认为是对于市场下滑的一种妥协。

  到 2018 年小米谋求上市时公布的财报来看,智能手机依然是小米集团的重头戏, 全年智能手机销量高达 1.187 亿部,带来了收入 113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1.3%,大致占到小米总营业收入 65%,毛利 70.4 亿元人民币。

  不过有意思的是,小米互联网服务同比增长 61.2%,全年贡献收入 160 亿元,并且互联网服务毛利为 102.7 亿元,比智能手机的毛利 70.4 亿元还要高一大截,这些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MIUI 月活跃用户达到了 2.42 亿人同比增长 41.7%,伴随小米互联网服务的广告,MIUI 被打上了“ADUI”的标签。

  这一年,小米生态链升级版的 LOT 持续落地并推进。到年底,搭载小爱同学的终端激活用户数,超过 1 亿,这可能是全球人工智能工具中,第一个公布激活用户数超过 1 亿的公司了。

  而且,小米商城成为了仅次于天猫、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惊不惊喜?

  至此为止,小米的模式究竟是什么?依然是说不清。

  从财务数据来看,小米的发展,完全符合互联网公司的 GMV 估值定位、完全满足了市场对于硬件公司销量对估值的影响程度,同时,生态链公司的整合能力以及 LOT 的发力,造就了雷军生态链庞大的版图,也给了小米估值的一个额外加分项,小米商城的发展,成为“第三大电商平台”体现了卖场的规模价值。

  看上去很完美。这也是小米在上市时,雷军说要让“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一年升值一倍的本钱和底气。

  然而,市场和雷军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小米上市后绝大部分部分时间都低于发行价,昨天(8 月 11 日)小米的收盘价为 15.02 元。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互联网营销的 AB 面:高管 KOL 化和产品参数化

  2016 年 11 月 17 日,丁磊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第一天议程结束后,邀请了众多的大佬,参加了他的“猪肉宴”。

  席上,除了在商场上杀得火热的雷军和周鸿祎,还有华为系的两个掌门人:刚履新接替刘江峰的赵明和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与余承东坐一起的,便是华为给了第一款“360 特供机”的“教主”周鸿祎,华为提供给 360 有且只有一款特供机的名称叫“华为闪耀”。之后,被叫停的“闪耀”被自家的“荣耀”代替,而独立运营的荣耀,借助贴身的“模仿战”,成功拉进了与小米的差距。

  与赵明隔着一个张亚勤的雷军,估计没想到当他出席第二年的乌镇会议时,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已经易主,而后小米再也没有染指。

  “以小米的方式,来迎战小米”成为了 2012 年后,整个中国智能手机界公开的战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最先迎上去的,便是周鸿祎的 360 特供机,随后中兴的努比亚,联想的 ZUK,华为的荣耀等传统手机厂商的子品牌,开始轮番上阵,而以乐视超级手机、小辣椒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则高举高打,直击小米腹地。

  从现在来看,这一打法也鲜有成功——小米是有护城河的,它不仅仅开创了智能手机的互联网营销的新局面,还进行了不断升级迭代。

  首先,小米打开了高配置智能手机低价化的市场。智能手机的价格,并没有因为小米的出现而被拉低,该走高端高价的依旧走高端高价,该开发低价走低端的依旧在走低端。

  小米的出现,迅速扫清了低价低配的山寨机市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从几百上千家的山寨手机,变成现在“华米 OV+ 苹果”的“BIG5”结构,小米功不可没。

  对于定价,小米一再强调“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小米一再宣称“同配置价格最低,同价格配置最高”,小米一直在表示“小米硬件综合利润率低于5%”。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但小米没有告诉大家的是,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中,硬件制造的利润率能够超过5% 的公司,实属凤毛麟角。

  即使这样,小米的硬件价格究竟是什么水平,外界也是不得而知。如果真是“价格厚道”的“良心产品”,那么以最新的 K30 Pro 来说,前面小米高管才说自己定价是一步到位,还鼓励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做手机就是为了不挣钱卖给大家啊”。结果到了6·18,K30 Pro 价格直接减去了 700 元,前后也不过是 5 天的时间。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不赚钱交朋友,是不是意味着赚的就是“朋友税”?

  其次,小米沿袭和扩大了行业的“爆品思维”。虽然说,一年一次发布会,发布一款或者两款手机的方式,来自于苹果,而国内最好的老师是魅族无疑,但是真正让智能手机爆品、并扩大到生态链产品爆品这一思维的,无疑是小米。

  小米手机开始的几代,基本上都是一年一次,一次1-2 款手机,2-3 个配置,每一款都极具代表性,都会大卖,而且到后期,就算是多款、多配置,也一样沿袭了这个思维。

  扩大到小米供应链,不管是“米家”或者是升级后的“小米有品”,上架的供应链产品,也同样沿袭了这个思维,从平衡车、手环、智能手表,再到充电宝、巨能写的中性笔,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而以这种方式来打开市场的,在我们看来,就是小米的“饥饿营销”,虽然小米高管们一直在否认“饥饿营销”的说法,但是小米则的确是这样做的。小米手机从第一代开始,就采取了分时间段、分批次的上架销售,并搭配F码进行预售,第一批多少台、第二批多少台这样的方式,潜意识就是告诉消费者,我这个东西紧俏、货少、价格低,要买就趁早,要快,该熬夜熬夜,该抢购抢购,早买早享受,买到就是赚到。

  这种营销方式好不好呢?好。作为一个老米粉,抢米 2 用了三轮,同时用了电脑和手机作为工具,并四处从黄牛手中买F码的过程,现在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之后,随着可选择性的扩大,这种抢购行为就放弃了,能买到就用用,不能买到就换呗。

  缺货,一方面制造热销假象,另一方面,就是制造了庞大的黄牛,这些人对手中的手机进行加价,二次销售的行为,我们不评价是否好坏,只不过小米曾经的这种营销方式,是值得商榷的。直到小米手机 10,这种情况才少有改观。

  简单的把“饥饿营销”的锅,推到供应链的身上,是对供应链的不尊重,如果不走“轻资产”路线来降低风险,那么,多备货,多给供应链利润,比什么都强。

  与小米饥饿营销遥相呼应的,应该就是小米高管的 KOL 化,智能手机行业高管 KOL 化,起始应该就是小米。

  从黎万强开始,小米手机所倡导的“参与感”,实质上就是高管下场互动的行为而已,当这种互动开始商业化,高管个人微博开始进入商业带货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为了 KOL,甚至“带货网红”。

  小米手机的高管群体,自始至终是智能手机行业最为活跃的一群人,他们组成了小米手机在网上的引导性声量,从他们开始,培养了一大批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大V或者忠粉,这些人为外延,形成了小米在互联网上最为庞大的宣传阵容。

  从小米 1 开始,小米每一次开放购买、每一次新品发布、每一次活动预告都会有着有组织的预热、开始、后续的完整连接步骤,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完美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包括这次“十周年”演讲,演讲三分钟,准备半个月,各种预热,开始演讲,演讲后续的通稿及宣传,一整条营销组合,完美诠释了小米的互联网营销实力。

  如果小米真像他的高管们所说是“一个不懂营销的品牌”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会营销的品牌了。

  只不过这种模式,很容易造成反噬,或者互相打脸,这方面,我们就不展开细说了,上文中 K30 Pro 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毕竟,“重复小米那堆高管的话,什么拧螺丝啊,什么 53 秒售罄啦,什么 PPT 手机,什么有本事来卖,什么现货,什么 855 独占两个月,就是打小米的脸。”

  此外,小米“专注,口碑,极致,快”的执行战略,是小米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一直认为,将一个产品做到极致是很难的,小米手机从一代开始,到现在的十代,实际上,在同时期的主流手机中,没有很明显的短板,也没有特别有竞争力的卖点,也就是说,小米手机倾向于设计一款“水桶机”。

  这样的设计,就很符合小米的“7 字诀”,专注、快速的做出一款时下主流配置的极致手机,而且没有太明显的缺点,以获得一定的口碑,从而实现快速推向市场,这个过程,需要的就是把控。

  针对这一战略,小米选择了非常有效的方式:参数具体化。

  这种方式,很容易将年轻人已经培养起来的网上购物的习惯,继续在智能手机行业延续。以前买手机,基本上都会去手机店里面买,消费者关心的可能是品牌、售后、体验等等卖点。

  而小米,选择了最为直观的一种方式,来让这些人在网上选择手机,那就是将手机主要配件的参数具体化、透明化。比如 CPU 的频率、摄像头的像素、内存组合的大小、屏幕的尺寸和材质、电池的容量和充电功率等等,甚至小到一颗马达,都可以具体化、透明化地列出来。

  这种对比是直观的、可供选择的,也是有效的。但参数在手,未必就是体验在手。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在面对同一个景色,明明你手上的小米手机摄像头的参数,或许可以碾压你朋友手上的苹果手机,但无论怎么拍,你总会感觉,你拍出来的照片还是让你感觉没有竞争力。

  这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吧,原因你懂的。

  品牌属性的 AB 面:民粹和屌丝

  2018 年 7 月 10 日,雷军在庆功宴上承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毕竟,这是“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说到“年轻人的第一 xxx”,就有必要说一下小米的“爱国营销”,这个帽子,不是别人扣的,而是小米高管们自己给自己带上的。

  发布 S1 的时候,“我心澎湃”的“中国芯”;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发布红米手机时,就成了“国民手机”;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发布小米电视 2S 时,开始导入“新国货”,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进入 DXOMARK 榜单后,自己就是“中国明珠”;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展开一次3·15 促销,也要带上国货的标签;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甚至发布一个吹风机,都先给自己贴一个大大的标签。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与这种风格及其相似的,是“恶俗营销”,可以说智能手机行业的恶俗营销,起始也源于小米。

  屌丝这个词,来自于小米,自嘲也好,中性也好,至少,这个词语体现的还是恶俗,好玩的是,还将 Adidas 的商标抄过来,叫“Adiaos”,拆开看,不就是“a diaos”么?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如果说“屌丝”恶俗还有点牵强附会的话,那么刘诗诗代言的红米手机,就不那么有意思了。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如果还觉得这个可能是手误的话,继续往下看。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如果不够,再来点其他的;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如果这些年代久远,没有啥印象,可以看看小米 10 青春版: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当然,对于生态链产品来说,也许情趣用品这么做是无可厚非的。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小米可能是,智能手机或者说所有行业中,唯一一家拼了命的贴“爱国营销”,又同时从官方到高管在做恶俗营销的公司。至于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其实是可以看到的,当一个公司一个品牌开始用“新国货”这样的民粹主义极强的标签化词语来做营销时,意味着极有可能这个品牌已经陷入到非常巨大的公关危机之中,毕竟这种爱国营销的反噬作用会非常巨大。

  而恶俗营销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这种涉及到代言人——还是女性代言人,当季主推机型如小米手机5、小米手机 10 青春版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就真的适得其反。

  看起来一个比一个 low 的宣传词,的确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无法不让人怀疑及猜测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或者员工素质,尤其是这些高管。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交给新媒体运营团队来运营的,高管们并不知道,但是,网民们只看到是你高管或者官方的账号发出来的,其他的,who care?

  企业文化是个飘渺的东西,你说他有吧,他就有,你说他没有,那他就真的没有。你说他有用,他就有用,你说他没用,那他就没用。但是,一家跨国企业、上市公司的一群高管,像是一群喷子,活跃在微博第一线,说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话,看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回事。

  这话说的就是小米。

  性价比的 AB 面:压榨和阉割

  我们从小米的发家、营销等各方面再看小米的 AB 面的时候,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小米对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意义在哪里?

  小米 10 年,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小米也是这十年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

  小米代表了一家初创公司利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迅速找到风口,以高举高打的方式,利用资本,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这一模式,逐步扩大到了整个中国智能手机行业。

  小米做对了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小米成功地将智能手机这个品类的产品,迅速利用低价将其在中国普及开来,而且小米生态链上推出的产品,几乎都复制了这一套成熟的打法——不出则已,一出必定是低价畅销。

  但是,这样的方式,小米无法回答外界的质疑:小米的方向在哪里,小米要成为伟大公司的基因在哪里?

  小米做错了什么?这个不好说,事实上小米很少犯错——几乎在每个阶段都走得很稳。小米至少在这十年中,在当时的阶段和市场中,小米所做的决策,在当时都应该是对的。

  如果真要说,小米做错了什么,也只能是事后诸葛亮的论述。

  首先,小米对供应链的传递成本压力,是行业中比较高的。坊间一直传闻,说周光平在管理供应链的时候,在屏幕上得罪了三星的高层,导致三星要对小米进行断货,而得罪的原因,就是在小米如日中天的时候,试图利用庞大的销量来让三星在价格上让步,最终的结果是,雷军飞了四次韩国,解决了屏幕的供应,周光平则将供应链交出,由雷军兼管,而周光平,则逐步淡出小米的管理。

  面对强势如三星这样的公司,小米都进行这种供应链的压迫,对于中国竞争激烈的元器件、代工厂而言,那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论是手机,还是供应链产品,小米在找代工企业的时候,都会进行两种谈判,一种是来料加工,一种是包工包料,据了解,小米更多的是包工包料的加工行为。

  在采购方面,小米会代表代工厂出面,找供应商谈价格,通常的行为就是,拿量压价。

  这种方式是否有效?十分有效。但是在我们看来,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供应链是一个整体,一环的利润低了,意味着这一环的投资就少了,那么在这一环,极有可能出问题,导致供应链脱节。

  就拿电子产品最为常见的电阻电容来说,国际主流的品牌是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村田,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巨与厚生,国内主要是风华,但是在 MLCC(叠层式电容)这个品类,目前就三星、村田、国巨、厚生有,风华的产能非常有限,而中国电容电阻的厂家超过数百家,那为什么这数百个厂家搞不定这个东西呢?最大原因就是长期低价低利润导致企业没有钱去投入研发。

  此外,重营销,轻研发的现状,也是小米被人诟病的地方之一。

  前期的小米,对“黑科技”一直有自己的见解,于是有雄心勃勃的芯片计划,哪怕“九死一生”也要将芯片拉到沙子价。

  但是后来就变成,造汽车为什么要造发动机这样的言论了。

  如果造汽车不用造发动机,是雷军给自己找个一个台阶。那么,小米高管的“猪肉论”则是将小米自研打入到了谷底。有网友甚至在“猪肉论”出来之后,这样评价这件事:

  “说到底,小米就是高通、三星在中国的打手,为什么一个占有率第四的会拿到骁龙 865、一亿像素、LPDDR5 的首发,而不是第二三名的 OV,因为小米在网上的 KOL 声量最大,以8% 的占有率占了超过 60% 的声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花的钱多,养得多。”

  而且,在华为被美国围追堵截一年多以后,陷入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小米的高管还不忘记怼一下华为。明眼人都知道。,友商就是华为。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王阳的这句简单的话,被解读为这就是小米内部对现阶段华为的态度。

  如果小米真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能脚踏实地的做到“技术为本”,真正的重视工程师,培养强大的工程师文化,少怼友商,少黑化友商用户,那肯定是所有人都乐见其成的。

  毕竟“供应商技术”,有什么好说的呢?十年演讲上让人大开眼界的透明电视,如果韩国 LG 某一天断供屏幕了,估计小米也只能宣传软件了。

  对于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情况,也许在未来三五年内,会有所改观吧。小米一路走来,的确有不少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在这个混乱的时局下,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未知的困难,希望雷军能在十周年之际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小米的价格很低么?是的,很低,相对于市场的主要竞品,以及主流品牌,小米的价格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扩大到整个行业呢?还有很多没办法统计的产品,他们的价格是高或者低呢?这个问题,问问“非洲之王”传音,问问在深圳华强北还在坚持做山寨机的那些小厂家们,看看他们的价格与小米的价格谁高谁低。

  那么,小米就真的是良心产品了么?我们看来,也是未必。

  “性价比”意味着“低溢价”,意味着在有小米品牌背书的情况下,小米的产品都能实现标称的功能,溢价低,意味着可能要在手感、外观、体验等看不见的地方动手脚。

  我们以搭载骁龙 765G 处理器的 K30 来说,这款机器标称“支持移动 5G / 4G+ / 4G / 2G,联通 5G / 4G+ / 4G / 3G / 2G,电信 5G / 4G”,的确,从宣传来看,是都支持,但是我们看看他支持这些网络的频段,官网是这样显示的: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再看看同样基于骁龙 765G 的 OPPO Reno 4(标准版对标准版)来说,其官网支持的网络频段如下: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你可以说 Reno 4 比 K30 贵很多,这个的确。而且也可以狡辩说 K30 的 5G 的确支持啊,是的,5G 功能的确是实现了的,毕竟有两个 5G 频段支持。但是,对于手机来说,最主要的功能是通信,频段的缺失,意味着断流、掉线和信号不好。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开车自驾,走着走着,信号没了,就问你慌不慌?

  “性价比”与“高溢价”永远是矛盾的。“性价比”就像紧箍咒,已经将小米系的产品逼迫到去“看不见”的地方动手脚降成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性价比”。

  在最近一两年,性价比也让小米吃到了“苦果”。在上探“高端”之路上,小米走得十分艰辛:从小米 NOTE 到小米 MIX,再到如今的小米 10,小米一次次努力,才勉强获得 2.6% 的占有率。而如果无法上探高端,也就意味着小米无法获得品牌的“高溢价”。

  对于损失功能而实现的性价比,的确没什么价值及意义。至于“性价比为纲”这样的公司战略,看起来更像是说给韭菜们听的,毕竟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以获取利润为前提的,所有利润的前提就是成本和定价,一个可以为了销量不顾及原价购买的首发用户,短短 5 天时间可以降价 700 元的公司谈“性价比为纲”,是真的么?

  也许,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意义,毕竟,“存在即是合理”。

  说到底“性价比”不过是“价格战”的变种。曾经的中国家电行业深受价格战之苦,其中尤以电视机行业最为典型。如今,小米再次用“性价比”这一武器,成为了电视机行业的第一,整个行业被摊薄的利润率,对中国整个电视机行业、面板显示行业、甚至电视机芯片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沮丧的坏消息。

  小米 AB 面的背后:为什么而奋斗

  小米手机发展的十年,实际上依托的是中国智能手机庞大的市场。

  2009 年 1 月 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 3 张 3G 牌照,中国正式进入 3G 时代。

  而在 3G 牌照发放之前,中国为了酝酿和发展中国标准的 TD-SCDMA 制式,将 3G 牌照拖了至少 5 年以上,这 5 年的时间,是中国打造 TD-SCDMA 全供应链的时间,后来市场的发展,虽然 TD-SCDMA 受到了不少的非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标准的 3G 网络,是中国试图第一次在通信主权上发起的全面冲击,以此为代表,中国由中国移动承建,举全国资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单一 3G 网络,依靠 3G 网络的覆盖和完善,中国终于迎来了在 4G 时代的磅礴发展。

  2013 年 12 月 4 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 4G 牌照。由于中国移动在 TD-SCDMA 上的巨大投资并没有带来网速、应用等方面的进步,中国移动迅速开展了 4G 网络的搭建和铺设,并迅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 4G 网络。至 2019 年底,中国移动的 4G 基站有 288 万、中国联通有 141 万、中国电信 159 万,占到全球 4G 基站数量的一半以上,覆盖了超过 97.3% 的行政村,这是中国无线通信的最伟大的胜利。

  借助最大、最快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优质的运营商服务,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们,迎来了通信时代最大的风口——智能手机。3G 时代的“中华酷联”到 4G 时代的“华米 OV”,中国智能手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同时,中国制造业的红利、供应链的完善,才能培育出小米这样的轻资产、重营销的互联网基因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完美的利用了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包括最核心的设计都可以外包出去或者直接采用公版,他们不需要投资新建工厂,因为有富士康之类的代工企业帮他们完成制造和组装并直接发货到市场,中国这个庞大的世界工厂,掌控了供应链的玩家,基本上都能做出规模来。

  另外,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互联网发展、物流行业发展带来的便利性,造就了“互联网基因”背景的一大票公司的崛起,小米就是其中一个。

  但“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从之前 10 年来看,小米似乎就是个围绕智能手机而发展起来的公司,它为什么而奋斗,按照小米公开的宣传,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么?

一万两千字解读十年小米的AB面-冯金伟博客园

  虽然这句话在小米的各种发布会中不断地重复的出现,从小米不断调整的方向来看,我们可以认可小米的产品以及小米试图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价值观”。

  但是这并不能说,小米真的对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以及小米生态链所在行业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亦或者将这种影响通过产品传递给消费者。

  从公开的信息分析,小米所能传递的,似乎只剩下“低价格”一个途径。而其他,不怎么会讲故事的同行们,不见得对行业的贡献,比小米的低。

  目前,中国所有的高新技术行业、通信技术行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仅是面对市场竞争时带来的,更多的是外部不可控制的环境所带来的。当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来对研发进行反哺,当供应链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其完整的状态,那么,自身的研发实力和供应链的脱节,一定会导致制造业的空心化。

  没有制造业的国家,是没有科技创新的。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给消费者的价格便宜了,消费者能够更多消费得起了。要是这么理解,自然也行,但是,可能就永远不能消费更为先进、更有优势的产品了,为什么?因为厂家没钱开发了。

  我们认为,如果小米模式继续下去,从高管开始都 KOL 化、继续以“性价比”的名义进行“价格战”,并且在各行业开始蔚然成风的话,长期来看,对于产业来说,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尤其是重营销、轻研发的过往如果继续下去,也和目前强调的自主创新,强化核心竞争力等方针相违背。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我们原本也期待小米十周年的演讲及发布会,能带来不一样的东西,雷军真的能用聊天的方式,来和大家聊聊,他想成为的小米,和消费者们想要的小米。

  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我们只看到了小米十年的回顾,和一场所谓面向未来十年的产品发布会,发布会上,依旧充斥着各种第一,各种“黑科技”,各种数不清的牛逼之处,但是,依旧没有给人们说道说道,小米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