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投资成立了一家产融大数据公司,经营范围不仅包括数据技术相关,同时还有区块链的软件和服务。这家公司的悄然成立,意味着小米在其金融版图上又落一子,
企查查数据显示,重庆口岸产融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 2 月 28 日,注册资本为 660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曹子玮。
值得注意的是,经营范围包含大数据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科技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市场调查业务。
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49%。Xiaomi Finance H.K. Limited 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为实际控制人,受益股份为 49%。
成立五年,拿下七大金融牌照
小米涉足金融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15 年,Xiaomi Finance H.K. Limited 和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也于该年成立。
目前小米金融的业务板块包括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和虚拟银行等,基本涵盖了互联网公司常见的金融布局领域。
最先启动的是信贷,这也是不少互联网公司借助金融业务进行流量变现的首选。2015 年 6 月,小米贷款宣布成立;9 月正式上线,提供无抵押小额信用贷款,小米金融雏形初显。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小米金融相继拿下多块牌照,进一步扩大金融版图。
2015 年 6 月,小米获得小额贷款牌照,成立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这一公司也是小米金融开展业务的渠道。在 2016~2018 年间,重庆小米小额贷款完成了三次增资,注册资本由 5 千万美元增加至 4.5 亿美元。
2016 年 2 月,小米以 6 亿元价格收购捷付睿通 65% 的股权,捷付睿通法人由武军变为雷军,多位“小米系”人员进入高管名单,此举意味着小米“曲线”将第三方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2016 年 3 月,小米正式拿下保险经纪牌照,通过北京小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展业。
2016 年 12 月,四川新网银行成立,成为继腾讯微众银行、阿里网商银行之后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由小米与新希望集团等多家企业联合发起,小米持股 29.5%,民营银行牌照就此到手。
2017 年 8 月和 2018 年 3 月,小米通过重庆、天津两家小米商业保理公司,获得了商业保理牌照。
2019 年 5 月,洞见金融科技有限公司(Insight Fintech HK Limited)获香港金管局颁发虚拟银行牌照。该公司由小米集团与尚乘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小米集团占比 90%。随后,洞见金融科技改名为“天星银行”,预计将在今年正式开展业务。
2020 年 1 月 17 日,银保监会批复了小米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申请,这表明小米基本拿到了消费金融牌照。该公司由小米公司与重庆农商行等四家企业联手建立,拟注册资本 15 亿元。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在金融领域曾参与过十多起投资/并购事件,包括积木盒子、51 信用卡、老虎证券等已上市(含母公司上市)的机构,覆盖网贷、理财、证券等多个领域。
成绩单一览:营收持续增长,何时盈利成谜
小米金融成绩单的首次披露,来自于 2018 年 5 月小米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小米金融的经营范围被定义为金融科技行业的新创业务,尤其包括人工智能化的在线金融服务、科技化银行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理财、贷款及保险产品和消费付款解决方案与通过不断分析消费者大数据建立专有信用信息数据库。
雷锋网 AI 金融评论曾对这份招股书进行分析,尽管内容对金融业务着墨不多,但已足够完整清晰地反映小米金融当时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走向。
招股书显示,小米金融对集团营业纪录期的业绩贡献不大,因此目前预计小米金融购股权计划的潜在财务及摊薄效应对集团整体而言并不重大。
假设小米金融重组已于 2017 年 12 月 31 日完成,则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税前净损失仅分别占集团约 0.7% 及不足 0.2%。
对应的则是巨大的资产和估值: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小米金融总资产将占本集团约 14.1%,如按小米集团 2017 年总资产 899 亿元计算,小米金融去年的总资产已达 126.76 亿元。而如按小米的“合理估值”500 亿美元同比例计算,则对应估值有望达到约 70 亿美金。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税前净利润分别占集团收入及税前净利润约 0.7% 及 0.2%。截至去年末,小米金融总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 14.1%。
小米也表示,小米金融未来可能完全从集团分拆出去,且小米已为此完成相关业务重组,之后金融相关业务将由小米单一全资附属公司小米金融持有,其经营业绩亦不再合并入帐。
2018 年的小米金融,也仍旧没有摆脱亏损。
小米集团的 2018 年财报显示,小米金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对于具体全年的营收净利数据没有更多披露。2018 年第四季度,小米金融营收为 4.76 亿元,同比增长 80.5%。
从小米当前的战略布局看,硬件仍是所有业务的核心支撑点,金融业务暂时处于补充和辅助地位。从营收占比来看,小米金融也仅占到小米集团全年 1749 亿营收的不到2%。
到了 2019 年,小米金融的表现如何?
小米的 2019 年上半年财报指出,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营收为 14 亿元,同比增长 89.9%,主要原因是金融科技业务和有品电商平台收入的迅速增长。
其中,小米的金融科技业务的收入达到人民币 7.92 亿元,同比增长 62.7%。
财报称,目前小米在金融科技方面业务主要为消费贷款及供应链融资。其认为,小米金融自身具有稳固业务基础及增长潜力。同时,小米也在积极拓展其他金融科技业务机会。
小米金融的 2020:展望产融一体
尽管金融不是小米最有名的标签,金融业务并非小米核心业务,但正如招股书所言,这“涉及小米核心业务的不同业务模式、价值链、生态链、风险情况及增长策略”。
由此可见,小米“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硬件”的商业模式在外打下的江山,需要金融业务为其保驾护航,在数据、平台、资源等多个维度与主体业务保持紧密协同。
小米金融 CTO 刘黎在 2019 年 11 月的开发者大会金融科技分论坛上,给出了小米金融更详细的未来发展放着。
他表示,业务板块大致可以划分零售金融和产业金融两大部分,两部分相互关联,共同由金融科技支撑。
零售金融方面,可以预见虚拟银行和消费金融将会是他们 2020 年重点发力的两大赛道。
另一项被着重介绍的零售金融亮点,是小米 NFC 和背后的技术。
刘黎称,小米是国内最早在手机上比较全面的提供 NFC 芯片服务的公司。围绕 NFC,小米推出了 Mi Pay、小米公交卡、小米门卡、智能钥匙等应用,其背后的支撑技术是 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信任服务管理平台。
产业金融方面,小米的一大特点就是产业链和生态体系的存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也是顺势而为。
小米供应链金融技术负责人王伯天称,从金融的视角可以把小米产业生态分为三个体系:小米自营体系,如电视、手机设施;生态链体系和小米有品体系,通过甄选的优质商家构成的体系。
在这三个体系之外,小米以这三个体系为核心,向上下游延展。上游包括代工厂、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就包括电商平台、分销、零售等渠道。把这些所有的体系合起来才构成小米完整的产业体系。小米的产业金融正是植根于这样一个产业生态的完整金融生态。
金融业务起步较晚的小米,不似阿里腾讯各自拥有电商和社交的先天优势,开始考虑向产融一体进发——但这同时也对小米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小米方面表示,首先是采集产业的数据,包括来自于小米集团、合作厂商和第三方公司的数据;再对产业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打造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数字化平台。
其次是专业的资金流管理。在实现生产结算的规则和产能整体的数字化之后,小米需要呈现一个清晰的流程表。同时,为企业搭建丰富的支付结算通道,满足企业的交易需求。这对企业来讲,是后续做金融业务的必备基础。
第三,搭建自己的产融一体平台。要求小米深度创造比较强大的账务体系,以面对极其复杂的资金流向和业务的操作。
在产融一体化的构想下,小米一端连接着自己庞大的生态圈,另外一端通过和同业机构金融机构合作,搭建包括银行、证券、保理、ABS 在内的丰富资金体系,由此形成一条完整的资金路径。
这样的蓝图能否顺利成为现实?产融大数据公司的成立已是重要一步棋,2020 年或许就是小米金融的最关键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