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值破灭后 硅谷中小公司迎来裁员潮-冯金伟博客园

  腾讯新闻《潜望》 纪振宇 3 月 2 日发自硅谷

  新年伊始,在线旅游服务平台 Expedia 计划裁员 3000 人的消息震动了整个科技界,该公司董事会主席更是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直指自己的公司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全是生活,没有工作(all life, no work)”是这位高管形容的目前公司员工的状态。

  事实上,Expedia 的大规模裁员是这一轮科技公司裁员潮的一个缩影,众多曾经的明星初创公司,在这一轮裁员中都成了“重灾区”,与此同时,抗外部风险能力较强的部分中大型科技公司,也未能幸免。

  科技行业自金融危机以来,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和人工智能对全行业的变革,经历了十几年的“牛市”行情,但自 2018 年下半年以来,这样的长期向好走势已经显露出疲态,周期性因素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过去几年市场中资金充沛推动的高估值,在新环境下面临估值向下调整的压力,Uber、Lyft 等上市后一二级市场估值出现倒挂便印证了这一情况,而共享办公空间 WeWork 倒在上市前最后时刻,则是过去几年创投泡沫中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牺牲利润换取增长和市场的模式,已经难以维系。

  与千禧年初的互联网泡沫相比,尽管目前的情况没有如此糟糕,但至少有一些指标,已经显示出相似的特征,在全球疫情泛滥等外部负面因素下,则更加值得警惕。

  Expedia 裁员超一成员工高管语出惊人

  “亚马逊员工全是工作,没有生活,而在 Expedia,(员工)全是生活,没有工作。”Expedia 董事会主席 Barry Diller 在 2 月份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直言不讳地对投行分析师这么说。

  2019 年,Expedia 的业绩不佳,是导致这家公司的管理层痛定思痛,决心大刀阔斧削减冗余部门、节约开支、精简业务的直接原因。这一轮裁员将涉及 3000 个岗位,裁员比例高达 12%,按照该公司的计划,一系列措施将削减 3 亿至 5 亿美元的开支,为未来提高利润率做铺垫。

  实际上,以 Expedia 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从去年以来,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裁员行动。2020 年新年伊始,科技公司最为集中的硅谷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裁员,不仅众多初创公司未能幸免,甚至许多处于相对成熟期的中大型科技公司,也同样成为这一轮裁员的重灾区。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电商 Wayfair、Xilinx、Shutterfly、Zume、VM Ware、Comcast、23andme 等均在近期向加州就业发展局提交员工裁减备案,总共涉及到的岗位多达 1000 多个。

  实际上,这一轮裁员,是去年裁员潮的新一轮延续,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的一份报告称,2019 年科技公司总共宣布裁减了 64166 个岗位,相比 2018 年,裁员人数增长了惊人的 351%。

  具体从涉及裁员的公司来看,这一轮裁员呈现出如下众多特点:一是公司规模各异,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型初创公司,甚至一些大型成熟的科技公司也未能幸免,这其中包括英特尔、ebay 以及成立近 20 年的电商 Wayfair 等,其次是涉及到的业务领域更加广泛,除了共享经济类初创公司,还包括芯片公司、基因测序公司、在线照片分享、电商、通讯、在线旅游等,第三是裁员人数更多,这从 2019 年全年裁员数与上一年的对比即可反映出,裁员的岗位还涉及到更多的业务种类,除了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成本占比较高研发技术类人员,还包括市场、销售及日常运营类岗位的人员。

  周期性因素与外部环境不佳让行业面临挑战

  这一轮的裁员潮固然有其周期性因素,过去的 10 年,科技行业先后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化、智能化的爆发期,在这些红利的推动下,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同时得益于市场中充裕的流动性,科技板块的估值水涨船高,成为全行业中最受资金追捧的行业。在硅谷,10 亿美元估值以上的独角兽初创公司不断涌现便是这一例证。

  在这一轮增长期中,科技行业的雇佣人数也在相应不断增加。根据 2020 硅谷指数报告显示,自 2010 年起至 2019 年年中,科技行业增加了 13.9 万工作岗位,增幅达到 45%。

  但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科技行业也首当其冲成为受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进入 2018 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耗殆尽,整个科技行业面临着更加精细化的业务运作以不断挖掘用户价值,同时,随着 VR/AR、人工智能等这些曾经被看作“风口”的概念,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现实障碍,行业开始逐渐回归理性化。而以中美贸易战、软银为代表的大型投资机构投资失误等外部因素,也加重了行业的下行压力。

  近期硅谷科技行业的趋势,也让人联想起千禧年初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情景,这是这一次并没有像上一次那样的激烈,一个数据可以印证两次趋势的相似性,

  2018 年,未实现盈利就上市的科技公司,占到当年上市总数的比例高达 84%,上一次如此高的比例正是在 1999 年至 2000 年间科技泡沫顶峰时创下的,当时的比例高达 86%。

高估值破灭后 硅谷中小公司迎来裁员潮-冯金伟博客园

2018 年未盈利就上市的科技公司比例已经达到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水平

  初创公司研究机构 PitchBook 分析师 Paul Condra 在当时指出,没实现盈利就上市的公司数量增加,反映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相对盈利来说,更偏好于增长。

  Condra 进一步指出,在当时的环境下,投资机构更愿意给那些有长期扩张和颠覆潜力的初创公司更高的估值,换句话说,他们更愿意付出资金为这些公司提供补贴和增长的动力,而将获得回报放到未来再考虑。

  “他们认为公司未来的盈利将远远高于目前所承担的损失。”Condra 说。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曾经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极富潜力和颠覆性的初创公司,却迟迟难以盈利,在 2019 年上市的备受瞩目的独角兽公司如 uber、Lyft、pinterest 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它们的上市表现可用惨烈来形容,盈利依然遥遥无期。

  软银投资的曾想冲击千亿美元市值的 Wework,更是在上市前最后一刻折戟,由于其无底洞式的亏损和业务模式,让投资者望而却步。Wework 的上市失败,基本上同时宣告了过去几年,初创公司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扩张业务和规模而不顾盈利的模式,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难以延续。

  风投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 合伙人 Jules Maltz 认为,目前一级市场已经与二级市场脱离,导致估值倒挂,Uber、Lyft 的上市就是这样的例子。Benchmark 合伙人 Bill Gurley 去年就警告称,中后期的投资者已经完全舍弃了传统的风险分析,盲目地将资金投向一些烧钱速度不可持续的初创公司。

  在行业遭遇困境的同时,创业者的信心也在受挫。风投 First Round 在去年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 的初创公司创业者认为,目前存在科技行业泡沫,32% 的创业者认为泡沫会破裂。

  与初创公司的裁员相比,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员则更多地和自身业务有关。芯片巨头英特尔最近宣布准备裁员近千人,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业务部门,这一调整与其自身业务模式的调整有关,另一家 FPGA 芯片领域的明星公司赛灵思宣布裁员 300 名,由于华为是其大客户之一,占到业务收入近 10%,由于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将导致今年收入不及预期。在线流媒体平台 Netflix 也于上月宣布一轮裁员计划,主要集中在其市场营销部门,原因是与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有关。

  在一片哀鸿遍野之时,超大型科技巨头,成了行业少数的避风港。谷歌、Facebook、苹果、亚马逊等市值均在进入 2020 年后跨越万亿美元大关,员工人数也在不断扩张,与其他公司通过裁员削减开支形成鲜明对比,在抵御外部风险方面,超大型科技公司凭借着其业务和市场的垄断地位以及技术、资源储备的深度,让它们能够得以独善其身。

  Pitchbook 在 2020 年风投行业展望中预测,当年 VC 融资额将低于 2019 年水平,其持有的被投公司时限将比过去更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在行业中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