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文/云游小生

  来源:纯洁的微笑(ID:keeppuresmile)

  今年 3 月,一出超级大戏,将在美国高院上演——Oracle(甲骨文) 和 Google(谷歌) 长达 10 年、索赔 88 亿美元的诉讼,将得到最终裁决。

  甲骨文称,谷歌无偿使用部分 Java 编程语言 API,研发 Andoird(安卓)系统,并以此获利(400 多亿美元)属于侵权行为。

  但谷歌认为,在 API 的使用上,属于“合理使用”,谷歌并不亏欠甲骨文任何东西。

  即使要收专利费,也只有 Sun 公司才有权利。

  Sun 公司,曾是 IT 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存在。

  而甲骨文与谷歌的这一场世纪诉讼,正是以这样一个伟大公司的灭亡,为开始。

  01 

  反叛的 Sun 公司

  美林公司的分析师史蒂文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知道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去问 Sun 公司。”

  1982 年,四个年轻人创立 Sun 公司,迅速发展,仅在 4 年后就挂牌上市。

  Sun 取自斯坦福大学网络工作站(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首字母,中文译为太阳微系统公司。

  本无太阳之意,却真正成了计算机界的太阳系中心。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创始人(从左至右)Vinod Khosla、Bill Joey、Andy Bechtolsheim、Scot McNealy

  从创业一开始,Sun 的身上,就写满了标新立异与叛逆。 

  Sun 最早靠卖工作站、服务器起家。当时市场都在使用 Wintel,即微软与英特尔合作的微处理器芯片,统治着整个 PC 王国。 

  Sun 没有拣现成的用,而是耗时费力研发出 Sparc 处理器和基于 Unix 内核的新系统 Solaris。 

  摆脱了巨头在芯片与系统上的控制,Sun 真正拥有了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不过商战中的创新,除了技术,还要有战术。

  80 年代的科技公司,都抗着“版权保护”这块大盾牌,但 Sun 却发起了自杀式进攻:扔掉“版权保护”的盾牌,开放技术。 

  从 1987 年开始,Sun 鼓励其他公司克隆它的 Sparc 处理器和 Solaris 的 Unix 版本。 

  Sun 的目的很明确:大量克隆版本可促使以 Sun 芯片为基础的机器,大范围出现,接着带动软件开发者为 Sparc 编写程序,反过来又能使机器销量增加。

  《财富》杂志却认为,太多的克隆版本出现,Sun 将先在价格中败下阵来。

  无论如何,Sun 的行为,无异于自杀。如果失败,它将一无所有。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事实是怎样的呢?

  制造商们争着销售 Sparc 技术,使芯片成本大幅降低,性能极大提高;

  所有市场领域的工作站硬件,都有 Sparc 技术,这项技术成了行业标准;

  Solaris 疯狂铺向市场,Sun 成为了唯一一个能直掐微软 7 寸的硬件帝国;

  Solaris 是当时市面上最完善的系统,比 Windows 更适合企业使用。

  价值百万美元的服务器成为各大网站的能量中心——大多数科技企业,都在使用 Sun 的服务器。

  正是 Sun 的反叛,推翻知识中的壁垒,推动信息开放,让更多的人更容易接触到信息。

  这让 Sun 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也使它赢得了世界,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在回忆这段时光时,CEO 麦克尼利说:

  “我们想用零件拼装成一辆法拉利,我们要么取得难以置信的成功,要么一败涂地。”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CEO 斯考特·麦克尼利

  从一开始,Sun 就像斯巴达的勇士,以背水一战的姿态在战斗。

  而通常,Sun 赢得的战利品,远远超过损失。

  在开放技术领域上,Sun 把这一套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 Java。

  1990 年底,詹姆斯·高斯林想要做个项目,CEO 麦克尼利知道眼前的这个伙伴,是位极其出色的编程人员,他说:“好吧,说出你的项目,无论是什么,我都会投资。”

  高斯林开心的挑了几个程序员,离开了 Sun 的总部,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搞研发。耗时 5 年,得到了 Java。

  可看着 Java,就像看着刚出生的小肉球哪吒一样,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这玩意很好,可是,怎么赚钱?能有什么前途?

  就连 CEO 麦克尼利自己,都半信半疑的给 Java 定位:

  “这是一种通用的、无人拥有的语言,每一台计算机都适用,是从穴居部落的墙壁上偷来的。”

  但这个构想没有打动任何人。

  一开始 Sun 想把它固化进芯片中,来解决电视、电话、闹钟、微波炉的控制和通信问题(对,就是物联网),但没有一家电器公司对此感兴趣。

  此时刚好互联网兴起,CEO 麦克尼利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将 Java 放到网上,免费任由人们使用。

  一个任何平台都能使用的语言,和免费开源的技术,Sun 公司这一次,真正撼动了整个计算机行业。

  当时所有网络公司都为 Java 配置了专门的开发团队。就连最骄傲的微软,为了打败网景浏览器,也不得不向对手 Sun 公司低头,请求授权 Java 的使用。

  数百万的开发者因 Java 聚集了起来,Java 就是真金白银,Java 就是自己的未来。

  CEO 麦克尼利也从此将自己称做是”JavaMan”。

  但在 Java15 的历程中,除了和微软的一场侵权官司,赢得的 16 亿美元赔偿外,Sun 就几乎就没能从 java 身上赚过钱。

  撼动计算机时代,并不意味着能从中挣到钱。

  但 Java 为 Sun 公司吸引了整个计算业的注意力,使它真正像太阳一样,成为了中心。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Java 之父詹姆斯·高斯林

  这也不能责怪 Sun,因为即使是甲骨文后来收购了这家企业,也依然没有琢磨出用 Java 赚钱的方法.

  倒是用它去起诉了谷歌侵权。如果能获赔,也算是靠 Java 赚的第一桶金。

  相比较用 Java 赚钱,彼时财大气粗的 Sun 并不以为意。

  毕竟在 Sun 的黄金时代,市值一度超过 2000 亿美元,覆盖 170 个国家,全球拥有五万名员工。

  而且要不是有人从中做梗,恐怕苹果的传奇不会是乔布斯,而是 Sun 了。

  事情起因是微软、IBM 和英特尔结盟售卖廉价电脑,将苹果的高价电脑逼入了困境,最窘迫时股票仅有每股 5 美元。 

  这是一场最有可能成功的并购:苹果与 Sun 有几乎重合的文化“极致的创新、拥有多项专利,跳跃性的思维……”。

  在 Sun 准备宣布收购苹果的计划时,突然其中一位苹果的股东竭力反对,Sun 最终不得不放弃收购。

  庆幸苹果最后坚守了自己,但我们也不妨试想一下,假如 Sun 与苹果合并,凭借 Sun 极强的研发能力,和天生叛逆的能量,是否会创造出更大的奇迹呢?

  毕竟 Sun,也曾是那么有趣的硅谷冒险乐园。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02 

  有趣的灵魂,是一起对付这个世界

  在 Sun 公司,每年四月的愚人节恶作剧,几乎成了传统。

  首席技术专家比尔·乔伊,也是创始人之一,有一次发现他最心爱的法拉力,竟被悬挂在 Sun 总部前的喷水池上。

  ——哈,这是工程师们的恶作剧。

  CEO 麦克尼利喜欢打高尔夫,然后当他回到办公室,发现全是沙子、绿草、球洞,还有水坑。

  ——这是工程师们的愚人节礼物。

  麦克尼利有条瑞士山地狗,名字就叫“网络”。他经常会在公司聚会时,把狗狗带到台中央,让它在标与 Sun 的竞争对手名称的纸板上撒尿。

  这种显得几分傲慢又无礼的幽默,常常让员工们开怀大笑之后,也向竞争对手发起进攻。

  麦克尼利曾得意的说:“出色的 Unix 工程师、出色的芯片设计者、出色的计算机设计师愿为我们工作。”

  任何一家有活力的公司,都需要狂人,这些狂人,则需要一位更狂的人,带领他们一起攻城掠地。

  Sun 成为 IT 史最伟大公司之一,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是绝对无法绕开的人物。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CEO 斯科特·麦克尼利

  他是除了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之外,目前互联网公司任期最长的 CEO,也是公认硅谷最好斗、最有热情的人之一。

  1991 年,在 Sun 用十年时间建造工作站,人们认为,他胆敢在服务器上与 DEC、惠普和 IBM 叫板,简直是拿鸡蛋碰石头。

  然而,麦克尼利击败了巨人。

  1995 年,当他向全世界宣布 Java 编程语言时,人们又认为,Java 虽然好,但无用。

  现在 Java 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标准。麦克尼利又赢了。

  麦克尼利有一个理论:

  “如果你的战略是没有争议的,你就没有办法赚钱。如果每一个人都认为 Sun 的做法是对的,那么每个人都会做。

  如果每个人都在做,你就不可能独树一帜。真正的胜利者,是那些选择了非常有争议的战略,又最终证明自己正确的人。”

  就像现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你将会多么平庸呵!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04 

  惨遭肢解的 SUN

  有的企业与其说是先进,倒不如说是先烈。一直以来,Sun 就被人们所戏称为“技术上的王者,商业上的侏儒”。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从 1986 年到 2001 年,Sun 的营收高达平均每年 36%;

  营业额从 2.1 亿美元涨到 183 亿美元,并且保持连续 15 年。 

  历史上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微软、思科、英特尔。 

  Sun 并不是商业上的侏儒。现在回过头去看,每个人都能总结出一套失败的理论,但在当时,一切都像赌注一样潦草。 

  做为对手,微软和 IBM 始终是 Sun 最可怕的敌人: 

  IBM 投入力量在 Linux 的开发,开源代码,性能几乎能匹敌低端的 Sun 工作站;

  微软发布服务器操作系统 Windows NT,个人计算机进入企业组网阶段。 

  个人电脑慢慢地作为服务器使用,大量用户逐步开始退出 Sun 的市场。 

  但 Sun 的目标从来不是桌面上摆着电脑这样的小玩意,而是网络的星辰大海。

  创立之初 Sun 就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

  从建立工作站,到关注数据共享,再到后来的全球网络开发,Sun 一直在做一件事:未来所有的设备,都将通过网络管理,它们都将连接在 Sun 的服务器上。

  现在我们理解了云计算、物联网,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即使是最出色的专家,也不知道因特网是什么。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桀骜不驯的 Sun 曾在公司网页上写下一段话:

  当其他人致力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试图建立独立王国时,我们则致力于将公司推进网络时代。 

  Sun 从不跟风,它自己就是风本身。

  起风了,可风停了。 

  个人计算机搭载 Linux 作为服务器,取代 Sun 工作站的方案越来越成熟,也更价廉物美。

  虽然拥有强大硬件与软件,Sun 公司的订单却开始不断萎缩。 

  千禧年互联网泡沫,Sun 猛然从盈利 9 亿美元,跌到亏损 5 亿美元。

  变卖公司多处房产,其中就有今天 Facebook 总部所在的园区;开源 Solaris 抢回部分市场占有率;用强劲的 IT 技术服务带回现金流……

  此后每天的新闻都是 Sun 亏损了,又亏损了。裁员、整合…负面新闻不断。 

  当时账面还有 20 亿美元现金,CEO 麦克尼利一直相信,自己还有机会再造奇迹。 

  也许有机会,只是人们不再相信他。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最先出手的是 IBM,它看上了 Sun 的软件和 Solaris、Java 以及 MySQL 等开发者社区,这可以使 IBM 拥有对抗微软的能力,扩大在云计算的影响力。 

  后来 IBM 担心垄断调查,收回了先前的 70 亿出价。Sun 别无选择,只好转投甲骨文。 

  最终,甲骨文以 74 亿美元,收购 Sun。

  一个伟大的公司,终结了。

  Sun 开发了 java,却没有赚钱,谷歌却赚翻了,所以怎么看怎么牛逼;

  Sun 对员工的好,传承到谷歌身上去,因为谷歌成功了,所以怎么看怎么牛逼;

  Sun 失败了,再回头看它当时的策略,就怎么看怎么傻逼。恐怕这也就是所谓的成王败寇吧。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05 

  善待,不过是虚假愿望

  Sun 的 CEO 麦克尼利与甲骨文的埃里森私交很好,卖给甲骨文,更多的是期望对方可以善待员工,和多年辛苦研发的产品。

  然而,收购了 Sun 得到 Java 的甲骨文,不久后就对谷歌发起了侵权诉讼,同时开始大量裁员。

  Sun 存活了 28 年,最核心的能力,是解决最棘手的计算机科学各种问题。因此参与项目的工程师们,有做重大决策的权力。 

  然而,这个权力在甲骨文消失了。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工程师们再也无权做任何决策。甚至是被尊称为 java 之父的高斯林,都无权在 java 上做任何决定。

  “我们的决策权不复存在。”高斯林和一批 Sun 的工程师黯然离去。

  没有照料好原来的工程师,对麦克尼利一心托付的产品,埃里森做的更残酷:

  Java EE 交给了一个开源基金会; 

  NetBeans 被捐献给了 Apache 基金会; 

  埃里森同意 Solaris 只有开源才能赢得市场,然后把 Solaris 弄死了;

  取消 Sun Cloud ,拆除 Solaris 云服务功能,然后现在是云服务的天下;

  放弃了 Sun 的身份管理项目,而 Forgerock 用它撑起了一个价值五亿美金的业务;

  ……

  Sun 委身甲骨文的所有意图,一一落空。这一次收购,被称为“开源最大的悲剧”。 

  有人说,Sun 的伟大,在于给我们贡献的太多,自己忘记商业了,最后才被甲骨文收购。 

  只是,这也许就是交易的艺术。 

  想起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时,CEO 约玛·奥利拉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狂赚1200亿,差点收购苹果,那个叫太阳的公司却陨落了-冯金伟博客园

  写在最后: 

  15 世纪末,一位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探险计划,找遍欧洲的有钱贵族与皇室,希望得到资助,去盛产黄金和香料的富庶东方。

  人们嘲笑着他的计划和梦想,当帆船驶向茫茫大海时,是葬身大海,还是功成名就,无论是资助他的女王,还是年轻人自己,都不得而知。

  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成了传奇。

  然而,每个时代,成为传奇的,只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人。

  更多的,是倒在了路上,成为累累白骨。虽然心有不甘,却再也无法翻身。 

  一个时代,终结了。 

  写到这里,想起一句话:所有事情都会有皆大欢喜的结局,如果没有,就说明还没有到最后。 

  可真是如此吗?

  参考文献

  [1] 刘明菲,透析 Sun 公司失败的联盟[D],中国商办工业,2002.

  [2] Charles Babcock,重硬件轻软件导致 Sun 公司失败,InformationWeek,2011

  [3] 纪录片《华尔街》主创团,华尔街,2010

  [4] 重磅鱼雷 Java:曾是 Sun 博弈微软筹码

  [5] Stauffer,D.,Sun 的商业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 书生剑客,Sun 公司发展简史,雪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