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章剑锋 



出品| 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ID:tech_163)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tóng)小林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通知,他被任命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的共同组长,受命开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

除夕当天,仝小林带队从北京出发,与各路中医专家在武汉会合。抵汉后,他们进医院,入社区,看病人,至今仍在忙碌。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仝小林全副防护,和其他专家一道进入病房,给住院新冠肺炎病人(包括重症患者)详细问诊、看舌、把脉;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看发热门诊病人,给急诊留观病人诊病开方;在武昌区水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网络信息系统、居家隔离观察现状,并前到民营医院临时改建的集中隔离收治点,及洪山体育馆临时改建的方舱实地了解情况。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仝小林(中)等专家在洪山体育馆(方舱)/ 李修洋供图

“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一线下来,我们专家也要根据整个疫情防控形势的需求,听从上级安排。只要疫情没有解除,我肯定会一直工作在前线。因为你的职业就是医生,在病人需要你的时候,无论环境多么危险,肯定是义无反顾,这是一般医务工作者都能做到的。”

忙完一天后,在2月6日深夜持续到2月7日凌晨的独家专访中,仝小林院士这样告诉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

2月11日,在后续的沟通交流中,仝小林说,目前就是救火、救人,这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仝小林亲历了建国以来中医参加防治的四次重大传染病中的三次。

除上世纪50年代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他三次仝小林都在抗疫一线

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流行性出血热,仝小林在其导师、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带领下,以博士生身份参加战役;

2003年的非典(SARS)期间,他是国务院指定的临时非典专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组长;

而本次新冠肺炎,身在“战场”的他则不完全是一个战士,更是需要参与决策治疗方案的中医国家队的带头人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级中医专家组组长,对疫情不同层面都要有所了解,从宏观考虑的事情和问题会更多一些,这是和前两次经历不大一样的地方。”

疫情严峻的当下,依然绽露着希望之光,总能听到一些好消息。

1月下旬至今,湖北、福建、山东、山西、河北、上海等省份,不断有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据媒体报道,这些治愈的患者中,不少人都接受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比如,在疫情重心湖北省,2月3日和2月6日,均有成批次的病人经中西医治疗后出院(据《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媒体)。而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两位病人,则是最早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的普通型患者(1月24、25日,据《北京日报》)。

“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这句话,多次出现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通知中。可以看到,由两部门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中,中医治疗方案也同时发布。

与此同步,各省、市纷纷行动,也推出了地方版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这背后,是一次空前罕见的中医阵线在齐集发力。

“我们专家组主要职能之一是制定国家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我们中医已经出了第一版和第二版,目前正在启动第三版修订(指卫健委诊疗方案里中医药内容部分的更新)”,仝小林对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说,“随着对疾病本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西医的分期诊疗方案每一版也都有变化,中医肯定也是这样。我相信到第三版的时候,跟一版、二版会有一个连续性,应该是一个集全国治疗经验的精华方案。”

大疫当前,除了公众熟知的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西医院士之外,中医科学家队伍同样活跃在一线,他们和钟南山等西医科学家们一道组成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共同应对疫情。

作为其中的一员,仝小林院士告诉《科学大师》记者,这一次,除他自己之外,中医药领域直接上阵的还有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黄璐琦两位院士。

与此同时,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支中医国家队齐集武汉,而其他院士和国医大师、名医名家等力量,则在后方助力,提供各种支持。这种强大的中医阵容,“真正代表着国家的水平。”

在仝小林院士与《科学大师》记者的本次独家对话中,重点谈及了中医药介入疫情防治的实践、疗效,中西医怎么更好地打配合等问题。

仝小林也回顾了自己在抗击非典等传染病疫情中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中医科学家审视疫情的视角。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一 “几个院士都在前线直接指挥”

《科学大师》:看到您除夕当天从北京出发的照片,您事先预料到会带队来武汉么?

仝小林:事先是不知道的。本来想春节期间和家人去海南度假的,但看到疫情不断严重后,我立刻就把机票退了。这种情况下,做为医生,都会有这种使命感和担当。

我一直都在关注整个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当接到任命后,我知道作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组组长必须亲临一线。因为必须实地了解疫区情况,诊治病人,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 李修洋供图

《科学大师》:可不可以讲,在抗击新冠肺炎前线,目前全中国最强大的中医药力量都已经上阵了?

仝小林:可以这样讲。天津中医药大学老校长张伯礼院士,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披挂上阵。黄璐琦院士带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到了武汉之后,直接扎进了金银潭医院并接管了一个病区(记者注:黄璐琦院士是这次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之一)。

其他还有很多像广东省中医院、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一大批专家和国家队都来了。可以说,现在的武汉,凝聚了国家最强大的中医药力量。

二 社区是整体疫情防控的桥头堡和第一道防线

《科学大师》:这一段时间在武汉,作为医学家您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仝小林:我们刚来的时候,第一天看的是住院病人,第二天专门去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去看急诊留观室和发热门诊病人,给急诊留观病人一个一个诊脉开方。在发热门诊,病人非常多,排着长队看病。我在想,这么多的病人,从哪儿来的呢?都是从社区来的,所以要切断源头,社区是桥头堡。

中医也必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我们1月29号就开始跟湖北省中医院的团队讨论,如何做好社区的中医防控工作,并去武昌区的社区,了解居家隔离人员及疑似病人的情况。

在社区,我们看到这些居家隔离人群,成分比较复杂,有普通感冒的、有流感的、有密切接触无症状者、有密切接触有症状者,还有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等。武昌是重灾区,社区的防控压力极大。

因此,社区防控,是整体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不把这个源头切断,釜底抽薪,病人就会越来越多,医院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科学大师》:你们下沉到社区,要控制这个底层的最基本单元,能针对性地做什么干预?

仝小林:当时病人发病的数量很大,医护人员少,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在整个的社区医生里面,中医医师尤其少,确实没有办法一个一个到家庭里去给他们把脉开方,(没法)做到一人一方。所以中医要模仿古代大疫之时大锅熬药集体救治的模式,开出通治方。

针对这种病人多、中医少,社区病人急需中医药救治的极端特殊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线总指挥闫树江副局长和湖北省卫健委、武汉市卫健委及时作出重大决定,尽快让每一个社区的居家病人吃上中药。

根据这一要求,我拟定一个通治方,由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发布实施。由政府签发文件,大面积发放汤药救治病人,这可能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可见疫情形势之严峻。

《科学大师》:这个通治方能体现我们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么?

仝小林:目前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这种时候中医药更能发挥作用。除了在疑似病人群体中集中发药外,现在这个通治方也扩展应用到已经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以及部分发热病人。

我们每次发药只给三天。假如你是普通发热病人,吃了三天,如果病好了,就不用继续服药了。

如果确诊为新冠肺炎,那么可以根据病情继续服药至2周。

服药中间,还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处方。比如发热重者加甲方,咳喘重者加乙方,胃肠道症状明显者加丙方,乏力气短明显者加丁方。虽然疗效比不上一人一方的效果,但瘟疫是有共性规律的,抓住其病因病性、演变规律、核心病机及主要证候特点,所开具的通治方是可以对大部分人有效的。

从2月6日到2月10日,这4天时间里,我们发放了几千人份的汤药,从目前反馈的信息来看,通治方对以下8个症状: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纳差、腹泻、情绪紧张,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咳嗽、乏力、气短、发热,改善尤为明显。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走访武昌区水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修洋供图

三 第三版的国家诊疗方案将会更加全面、更加实用、更有指导性

《科学大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为什么会不断推出新版本,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仝小林:一版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基于武汉及湖北的疫情制定的,为全国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版中,汲取了(我国中医界)老先生们的经验,因为他们经验丰富。

推出以后,在全国反响很好,大家觉得可操作性强,相对比较全面。现在全国很多省、市都已经总结出一些很好的经验,第三版就要博采众长,汲取精华。

相信到第三版推出的时候,将会更加能够体现集体的智慧,方案也将更具全面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里的中医治疗内容(即中医诊疗方案第二版)。方案全文扫码阅读: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四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谁主谁从?

《科学大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为什么要一再强调中西医结合?怎么结合?

仝小林:中西医结合主要是在治疗上,各取所长。比如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低,该吸氧的吸氧,该上呼吸上呼吸机。有些血压下来了,甚至休克了,你该用升压药还用升压药,肯定是以救急为主(记者注:以上指西医方面可采用的治疗办法),同时可配用中药注射液。

但是中药的确有很多地方可以发挥作用,比如改善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纳差、腹泻、情绪紧张等症状。发热病人,原因复杂,有的可能是普通感冒或者流感,按中医的辨证论治,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在疾病康复的阶段,是中医的优势。比如用一些益气、养阴、健脾等中药对病人加快体力恢复会有帮助。

中西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救治病人,没有谁高谁低,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这样的话,我们国家会真正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可以实行)的中西医结合防控模式。

当年我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记得很多疾病都是大家共同会诊,当时有400张中医床位、900张西医床位。西医有疑难病请中医会诊,中医有疑难病请西医会诊。西医也学习中医,中医也学习西医,那种环境就很好。

《科学大师》:在这样一次疫情当中,究竟该以中为主还是以西为主呢,总需要一个主导方吧?

仝小林:应该说,西医在这次防控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从整个国家层面的防控体系来说,对于这种传染病的医院的防控、社区防控,包括整个城市的人口流动性防控,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说以谁为主,也不必比技术高低,就是大家携起手来,团结一心就好了。

同时我也认为,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应该更早地介入、全程地介入。这是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病房/ 李修洋供图

五 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些触动

《科学大师》:在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治上,您先后三次上战场,有过惊心动魄的时候么?

仝小林:2003年,我们科的护士是最早一批进入急诊 SARS 病房的,早期我们就是很简陋的防护,穿着自己平时的白大褂,戴个眼镜和口罩就进去了。在急诊 SARS 病房,有些病人还真是传播力很强的那种“毒王”,由于最开始防护差,我们医院自己的医护人员就有13个人得了 SARS。

那场战役应该说是非常艰苦,当时医护人员是每半个月换上一批,一共换了三批,而我们这些主要的科室骨干,都是从头干到尾。中日友好医院最后一名 SARS 病人就是我送他出院的。

所以说医务工作者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现在还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致敬。

仝小林院士:与几百次瘟疫交手 中医这次同样有用武之地-冯金伟博客园

▲2003年抗击非典(SARS)战役打响不久,仝小林写下的文字。

《科学大师》:您说看过太多生死后,害怕的心理反而没有,在整个过程中,就没有一点受到触动的地方么?

仝小林:医生的职责所在,害怕也没有用。甚至走进病区那一刻,心中会有一份豪迈。我觉得很多医护人员都会有这种战斗的心态。当年,我带着科里的医护人员,集体朗诵着开国领袖写的《送瘟神》,走向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想,此刻,在一个个病区,在一家家医院,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正流淌着这种情怀和勇气。

《科学大师》:像这次疫情中,还出现公众连夜上街抢购双黄连的事情,是不是也反映出公众层面平时加强突发情况应对素养的必要?

仝小林:普通百姓盲从的心理,加之对疾病认知的不够,容易失去理智。


双黄连是一个很好的药,但是要掌握它应用的适应症。这次的疾病,我认为是偏于寒湿的疫病,早期应用双黄连这类的苦寒药应当慎重。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科学大师”,即可查看所有科学大师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