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北京110迎来了第24个生日。昨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2019年,北京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求助等各类电话700余万次,最高峰时110一秒呼入3.5个电话,一分钟要面对超过200名群众的求助。“12110”短信报警和110APP报警平台共接受群众报警及线索举报2.8万余个。“北京110”在担负接警台和警情研判的同时,也担负成为解决群众困难的平安守护人。

  110配合北京市局实战专项活动40余个

北京警方介绍,近年来,北京110报警服务台在处理群众报警的过程中,加强警情积累,实现警情从“碎片分布”向“系统表达”的转化。通过警情研判,2019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案事件,北京110报警服务台共配合市局实战职能部门及相关分局开展打击专项活动40余个。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和治安秩序问题加强警情监测、数据分析、综合研判,利用市局跨区域指导的优势,依托与刑侦、治安、交管等警种及属地分局联动机制,及时将接报的线索信息快速流转,强化数据指导实战打防作用,为一线实战单位提供支撑。

  110督促各单位自查发现问题1500余件

2019年北京110报警服务台组织专人深入全市具有典型特点的派出所开展调研,征求出警单位及民警意见建议,特别是针对接处警方面梳理出的15项重点问题,推行了系统专项整治,从接警、布警、出警、反馈、回访等环节逐一督导检查。2019年通报问题60余起,督促各单位自查发现问题1500余件。

据接警员小李介绍,2019年8月,北京110报警服务台连续接报多起路边停放汽车玻璃被砸、车内财物被盗的警情后,立即将此情况通报属地分局,并跟进开展警情研判分析,及时通报进展。警情分析团队通过数据研判发现,尽管报警地点不同但作案手法相似,疑似为同一人所为。很快,他们又监测了近一个月该地区周边类似警情,发现分别在2019年5月21日及6月3日接报过作案手法类似、作案地点相近的砸撬警情。警情分析团队立即通报市局刑侦总队及属地分局。经工作,警方将嫌疑人刘某(男)控制。

同期,接警员小张在刷微博时,发现有市民反映被色狼骚扰。他马上联系正在单位值班的同事,用关键词在110警情接报系统进行搜索。通过梳理发现,8月8日零时至1时,左家庄北里与柳芳南里接报的两起警情发生时间和地点非常相近,嫌疑人都是一名短发、戴眼镜、身高一米八、体态中等的男子。

警情分析团队将此情况通报刑侦总队。9月3日,警情分析团队再次发现,朝阳区常营地区连续接报多起夜间猥亵妇女的案件,案发时间及嫌疑人特征基本与前期通报相符。属地分局最终在6号线地铁褡裢坡站附近,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事件1

  弟弟病发 九旬老人夜间求助110

在采访中,多名接警员都表示,110已经成为市民不会缺席的朋友,无论是千钧一发的现场,还是危难关头的瞬间,110总是群众第一时间想起的那个电话。为了这份信任,他们也在日以继夜地坚守。

接警员朱梦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9年9月23日,一名96岁的老人拨打110求助。原来,老人的弟弟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夜间突然旧病复发并伴有其他并发症,情况十分紧急,急需送院接受治疗。但老人由于年事较高且身边没有亲人,在万般无助的情况下向110寻求救助。

“在接到事主电话的时候,我就感到他语气中带着无助,他一定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会拨打110寻求民警帮助,而且事主弟弟的情况确实比较紧急,按照我们接警工作要求和以往的接警经验,我马上派警,并且安慰他不要着急,等候民警联系。”朱梦晨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安排民警出警。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弟弟被安全转送到医院并得到救治。

  事件2

  疑家中有人不敢出声 市民短信报警

接警员范超遇上过一件印象深刻的事。2019年11月26日凌晨5点多,北京110报警服务台的“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主要是为听力语言障碍者或在现场环境不便电话报警等特殊情况下求助使用)上出现一条信息,“自己听到客厅有异响,怀疑家中进人又不敢出声音,只能通过短信向民警求助”。

接到报警后,范超一方面通过短信安抚报警人,指导其注意人身安全并把手机调至静音,另一方面第一时间调派附近警力赶往现场,最终经民警核实只是虚惊一场。当天早上8点多,12110再次接到了这名报警人的信息:“十分感激半夜帮助处理求救短信、接听电话,以及出警的各位警官,很庆幸是虚惊一场,但当警察叔叔到来的那一刻,真的感到整个生命都被拯救了,这真是一份很伟大的职业。”这条短信也让熬了一夜的范超红了眼睛。

“短信报警只是电话报警的补充手段,在紧急情况下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依然是拨打110电话报警。但是不管是什么方式报警,只要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信息,都会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处置。”范超称。

  事件3

  “把走失的孩子视作自己的孩子”

在110接报的各类警情中,走失儿童的不少。接警员赵莹回忆,2019年11月25日,家住朝阳区金盏乡的周女士发现2岁的儿子不见了。周女士报警时心情激动,哭泣不已。赵莹冷静地要求报警人先稳定情绪,尽快说明情况。

“您出门到回来用了几分钟?”“不到5分钟。”周女士回答。“5分钟的话,孩子应该走不远。您现在有三件事要立即做:第一,您家是金盏乡哪个村的,村里要是有喇叭要马上广播寻人;第二,赶紧出门找邻居帮忙,分别去离家最近的公路、河沟等地方查找;第三,告诉我孩子穿什么颜色衣服,身体特征……”赵莹有条不紊地询问,同时联系属地警方赶往现场。

不到10分钟,报警人打来电话感谢,称孩子找到了,在公路边。

赵莹顾不上休息,因为还有一个走失孩子的警情等着处理。

赵莹称,每当接到儿童走失报警时,心里特别紧张,总是特别担心。“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担心孩子,每次接类似报警,我都会把走失的孩子视作自己的孩子。”通过细致耐心梳理分析,赵莹和属地民警联手配合,多次找回来走失的孩子。“我也提醒市民,遇到孩子走失的情况,一定要镇定,报警的时候要尽量提供有用信息。”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