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脸与虹膜识别技术融合,「虹星科技」获得数千万元 Pre A 轮融资-冯金伟博客园

  文:小豆包

  36 氪获悉,远距离虹膜识别产品提供商「虹星科技」已完成 Pre A 轮融资,本轮融资来自于中科海创和曦域资本。公司孵化于中科院自动化所谭铁牛院士团队,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产品打磨,供应链和仓配体系的持续深耕,及完善人才储备等方面,加速在各行业的拓展和落地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作为替代传统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的有效方式,已经在信息技术、金融交易、社会安全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产业潜力。根据 IBG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在 2021 年超过 340 亿元。

  虹膜识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识别技术,与其它识别技术相比,具备非接触性、唯一性、防伪性、稳定性的特点,是目前被认为的除了 DNA 之外的最精确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的技术壁垒很高,主要在于近距离虹膜识别应用难度高、场景受限,目前行业内主要产品识别距离大多在 25cm-40cm 。虹星科技实现的行业突破在于:公司自主研发的远距离虹膜人脸融合识别产品工作距离可达到 1.2m,并且在 2s 内精准完成人员身份无感识别。此外,公司研发的“行进中虹膜识别技术”已完成实验测试,目前实际场景验证中,其最远工作距离可达 10m。

  36 氪此前曾对虹星科技做过详细报道,公司将产品定位在人脸识别适用的场景,搭配精确度更高的虹膜识别技术,组成多模态识别产品,目前已落地安防、司法、交通、社区等领域。

将人脸与虹膜识别技术融合,「虹星科技」获得数千万元 Pre A 轮融资-冯金伟博客园

  虹星科技总经理侯广琦表示,区别于单一的人脸识别技术,虹星科技将人脸与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融合的原因在于:

  当前普及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实现的年龄跨度较小,只有 5 年,并且系统可识别的最大人群规模只在 1 万左右,也难以解决双胞胎的识别问题。相比之下,虹膜自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直至死亡终生不变,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且系统可识别的最大人群规模为百万到十亿量级,无论是适用人群规模还是精度比人脸高很多。因此,虹膜人脸融合识别结合了人脸识别的“便利性”和虹膜识别的“精准性”,既可以普及到现有的人脸识别市场,还可以改善人脸识别原有的弊端,是对现有人脸识别技术的重大升级。

  公司总经理侯广琦告诉 36 氪,虹星科技 2019 年主要的业务变化在于:由最开始的单一产品销售,目前已经向十几个行业输出了解决方案,平均客单价百万级。公司根据行业中不同类型的使用群体配置相应的识别设备,将系统连接起来对接到客户的业务系统,还可以实现分时、分区的识别,比如白天人流量大就选用人脸识别,在权限等级高或者夜晚需要精确度高的场景中就切换成虹膜识别,能够快速接入现有各类业务平台。

  公司盈利来自两方面:除了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虹星科技还销售虹膜识别产品、模组。据悉,公司 2019 年营收是去年的 400% 以上。

  与市场上其他做生物识别的公司相比,虹星科技认为自身的优势在于:公司的芯片、传感器、光学镜头等核心部件都是自己开发。基于这样的基础,公司将业务扩展到工业视觉领域,目前已经研发出 PCB AI 服务器,针对印刷电路板裸板生产出来后的检测环节,帮助提高检测精准度,减少人工复检,目前已经能够降低 50% 以上误报率。客户面向 PC 厂商,每台约十几万元,目前已进入多家上市公司。

  关于资方观点——中科海创总经理孙健波:“虹星科技的技术源自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在生物识别领域有很深的积淀。其远距离虹膜技术和虹膜人脸融合的产品,在国内虹膜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我们认为虹膜识别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也非常看好虹星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曦域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晓黎:虹膜做为生物识别的特征之一,具有唯一性、精准度高、稳定性高、无需侵入等优势,曦域长期看好公司核心远距离虹膜+人脸识别、光场等基础技术在安防、金融、工业视觉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