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 一、沈括本人
  • 二.沈括的成就
  • 三,沈括的缺点

梦溪笔谈作者是谁(沈括写了《梦溪笔谈》)《孟茜笔谈》(沈括写《孟茜笔谈》)的作者是谁

在中国古代,很少有历史人物称之为“全才”。就连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著名的抗金斗士岳飞等等,都只以专长著称,更不用说“全才”了。

而《孟茜笔谈》的作者沈括却榜上有名,被誉为“北宋第一全才”。然而,《宋史》并不是这个“全才”的独立传记。这是怎么回事?

一、沈括本人

公元1031年生于杭州钱塘沈氏家族沈括,汉字为中村,本名孟茜公公。祖父沈曾庆曾是大理寺丞,父亲沈周和叔父沈通都是读书人,父亲沈周也认识明州(今浙江宁波)。

沈括小时候跟着父亲四处游历,收获了很多知识。然而,到了皇祐三年(1051年),父亲不幸去世,沈括留在家中守孝。

三年后,24岁的沈括在父亲的阴影下步入仕途,第一次成为海州木阳县的总编辑,从而踏入仕途。

嘉祐八年,33岁的沈括参加了科研“进士集基”,不久又调任扬州总管参军。之后,他先后担任了太子钟云、郑刑房、升任秘书、历史博物馆评审、三级秘书、智彦舟、周俊团委代表、秀洲团委代表、朝三郎等职务。

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省镇州)孟茜公园,主修孟茜碧潭。邵于1095年因病去世,享年65岁。

二.沈括的成就

除了事业的沉浮,沈括在科学、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以“里程碑”的形式为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在1979年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27,它被称为“沈国星”。

科学,主要体现在:

在天象历法方面,沈括在被任命为天象监时发现《大衍历》不够准确,于是着手编纂《丰源历》,首创“十二气历”,比类似的英国萧伯纳历法早了800多年。它还改进了浑天仪和日晷等天文观测仪器。

在地理上,提出了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理论,用了12年时间,编制了内容详实、插图准确的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县域地图,还发明了比西方早700多年的木刻立体地形图。

在数学上,开创了叠加技术的研究,发明了“间隙叠加技术”和“舍入技术”,被称为“中国数学的典范人物”。

化学上,发现了炼铜制油制墨技术。在专著《兖州》中,首次提出“油如洛阳尘”,可用油炭黑代替松烟制墨,并断言“此物将风靡天下”。

在物理学中,磁偏角最早被发现,有人指出指南针有些“东移”,不一定都指向南方,比西方早了400多年。提出的“弦共振”现象比西方早500多年。

光学上,用“焦点”的概念指出光的线性传播和凸面镜的成像规律,首次记录了“红光解剖”的记录。

医学上有《良方》、《灵源方》等专著。

事实上,治水、治水、修建芜湖万春圩、首创高程测量法、疏浚汴河等等。

在军事上,沈括最引人注目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他在担任兖州、拓延路特使期间,与副将一起埋下了抵御西征的边防,大力充实边防力量,打败了范兵,击退了西夏,并取得了福图等地的胜利,取得了“灵武之战”的伟大胜利。

沈括也因此服兵役获得奖励,并晋升到龙图阁大学。

(孟茜碧潭)

在文学艺术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晚年沈括隐居孟茜公园,撰写了《孟茜笔谈》,在其中详细记录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成为普及活字印刷术的第一人,为毕升的发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毕升的活字印刷也被称为“沈村钟发”,以显示其优点。

这本书也记录了古代音阶和气质的理论经验。沈括本人是音乐法学专家,著有《乐理》、《音乐法学》等多部专著。

沈括的其他成就还有很多,比如经济、法律、书画等等,不胜枚举。一窥豹,可见沈括的才华,确实很广,也有不少成就。他被称为“北宋第一全才”,当之无愧。

(王安石)

三,沈括的缺点

然而,这样一位难得的“全才”却因其致命的缺点而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他还被斥为“反派”,被视为“科学巨人和道德侏儒”,真是历史的遗憾。

沈括原本是宋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成员,也深得王安石的信任,因此能够担任三使的要职,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大权。

王安石第一次罢市后,沈括开始对《户马法》提出异议,认为在边疆养马未必有效,还会增加财政负担。还指出《免责法》存在严重弊端,应改变“所有人都需要上交财产”的规定…

沈括最初对时弊的批判,遭到了蔡确、吕惠卿等人的恶意诽谤,说他是“小人之举”和“荡船”,急于跳出来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讨好旧党。

王安石平反后,开始对沈括不满,认为他已经转向旧党,不再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