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经典电影(这9部80年代经典国产青春片)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除了已经上映的哔哩哔哩宣传片《后浪》之外,我们可以推荐几部80年代国产的青春片,更适合这个电影节。

在20世纪80年代,今天的年轻人应该很奇怪。相比之下,我觉得推荐片的价值在于,我们需要明白:

青春不仅是热血、激情、无限可能,更是思考、痛苦和无限创造力。

话不多说,9部电影,一部接一部(按时间顺序)。

庐山奇缘(1980)

简介:

中美建交后,旅居美国的国民党将领周振武的女儿周军(张羽)回国观光。在去庐山的路上,她遇到了耿华(郭凯敏),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两个对祖国无限热爱、志向远大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经过短短几天的相处,他们逐渐产生了感情。然而,耿华很快被审查,周军沮丧地离开了。

十年浩劫后,清华研究生耿华在庐山与周军重逢。这对恋人不想再分开,约定了结婚日期。当耿华的父亲得知周军的身世后,断然拒绝了这段婚姻…

评论:

现在看,第一个惊喜一定是这部80年的老电影有泳装的规模?

这大概就是时代之间的不理解吧。

更让人动情的是,也许那个时代的爱情是如此的纯粹和炽热,以至于很多年轻人都无法再有同样的感受,但只要感受到那份单纯和感动,就足够了。

街道(1981年)

简介:

几近失明的夏(郭凯敏饰)来到钟()导演的家中,向他讲述了自己未完成的剧本:十年前,夏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汽车修理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夏用好奇的目光捕捉到了身边不可思议的变化。有一天,夏偶然遇到了一个少年,余(),他和余很投缘,因为他有着简单的自我感觉。从此,他和于一起上山,为身患癌症的母亲采药。他们的友谊越来越密切,夏和余决定成为兄弟。然而,在夏天,人们发现余其实是一个女儿。十年动乱中,余因为师母的缘故,被义军围困折磨。她的头发被剃光了,她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性别,生活在恐惧中。为了帮助余,夏偷了剧团的假发,眼睛严重受伤失明。夏出院后,发现于的家人不见了。剧本到此就停了,于是导演钟和夏设想了故事发生后的可能性…

评论:

20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电影的代表作。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技术还是一个先驱。

最棒的是,我们真正从个人出发,通过个人反思中国的过去和未来。批评和反思的力度,电影拍摄的手法都是当时最好的。

钢笔里的爱(1982)

简介: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年轻的书法家赵()为酒楼写酒钱,受到戚太尉长女的喜欢,当场佩服。中秋之夜,邱以看花灯为由选择了妻子的丈夫。赵很受邱夫妇的赏识,愿意认他为丈夫。因为赵不知道的才情和美貌,他被朋友许()劝住了。婚礼当天,邱发现女婿不辞而别,这让她感到尴尬和无奈,也让女儿和别人订婚。不久,赵偶然遇到了,看到她独特的才华和长相,她后悔了。后来,赵去找左将军,亲自去拜访亲戚朋友。遇到护国大将军桓叔(池)时,他也去走亲访友。齐太尉命他们同堂比试书法,结果非常接近。同意一年后再比较。徐智努力工作,走遍了前人的名帖,决心要赢…..

评论:

古装爱情电影,充满了古装风格和韵味,总感觉像是扔掉了现在古装剧的一百条街。

当时所有的演员都是清新自然又端庄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魅力再也见不到了。

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1982年)

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十年浩劫烟消云散,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中国,中国人的头脑开始活跃起来,为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奋斗。第五钢铁厂运输队司机刘思佳(张甲田)、何顺(朱德成)在厂门口的自由市场摆煎饼摊,惹恼了党委书记朱同康(陈英)。他命单手栽培的队副队长解静(方舒)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解静不同意。她知道刘思佳的困难,珍惜在队里的训练机会。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扭转了团队车手最初的偏见。在一系列的测试中,刘思佳也慢慢对这个漂亮的女孩产生了好感…

评论:

原著是蒋子龙的同名小说,改编基本忠实原著。叙事非常成熟,各种倒叙和穿插演得很慢。

故事仍然反映了新时代人们的变化和思想。

为什么中国人活得这么累?为什么不愿意平庸的人总是被排斥?

现在看,还是过时了。

女大学生宿舍(1983年)

简介:

这一天,武汉大学中文系205宿舍住着五位大一新生。他们是匡雅兰(罗燕),辛甘(徐亚),宋歌(陈红梅),于霞(依平江)和罗雪梅(李霞)。罗雪梅来自农村,淳朴善良;辛甘住在城里,家境优越;邝雅兰从小失去父母,靠打散散工来到大学;宋歌一进大学就成了班干部,但她热情活跃,但也有阴暗面;夏为人善良,但有点胆小。这五个性格迥异的女孩聚在一起,谱写了一曲绚丽多彩的青春之歌。

评论:

用一句话总结,基本上可以把看成80年代的《致青年》。

电影是在武汉大学拍摄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近40年前的大学生,简单朴素,还有点做作和愚蠢。

但还是忍不住感慨:

80年代有诗,有情怀,有理想!

而且,你会发现,那个年代的女性思想甚至比现在更加独立和开放。

这让人更加怀念。

青春万岁(1983)

简介: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的一所中学。新学年开始后,同学之间既有团结友爱,也有矛盾纠葛。共青团书记郑波(张敏饰)一直关注着在孤儿院长大的胡玛丽(尹田·斯饰)。杨(任)给刚刚获得学习奖章的()提了一些建议,抱怨郑波没有获得奖章。因此,他们争论道。一天,郑波碰巧遇到了该报总编辑田林(郭凯敏饰)。他们愉快地回忆起北京解放前夕一起在地下工作的情景。看完苏联电影《幸福生活》后,李春发出嘘声,并愚弄了他的同学吴昌福(张海燕饰),后者受到了袁老师(彭丽琪饰)的批评。在老师的启发下,杨主动帮助了苏宁(秦岭),一个来自腐朽家庭的同学。当她听说苏宁和胡玛丽进入教堂祈祷时,气得眼泪都出来了,但当她得知苏宁不幸的童年经历时,她震惊了。……

评论:

50年代初拍故事还是很少见的,整体还原度很好。原著出自50年代的少年男女王蒙,现在感觉很遥远。

街头流行的红裙(1984)

简介:

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散了十年浩劫在老百姓心中留下的阴云,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爱美的女生勇敢地穿上鲜艳的裙子,展现出自己的女人味。在上海大丰棉纺厂工作的农村姑娘阿香(宋忆宁)羡慕上海姑娘在比赛中穿漂亮裙子的时尚,买了一条红裙子。后来,她让劳动模范陶()穿红色裙子去公园里表演。这段经历给了陶前所未有的自信。在随后的几年里,各种各样的经历,无论是在学校、事业还是爱情上,都让她不自觉地改变了陈旧陈腐的观念,勇敢地追求新时代的自己。与此同时,由于阿香不想被视为同胞,他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地位,但他使自己陷入了经济困境。爱美的女孩,她们正在一步步摆脱束缚,拥抱真善美…

评论:

这部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街头拍摄的。看外滩,看蓝绿色的公交车,看当时流行的红裙,简约而有活力。

这可以算是那个时代的都市青春时尚片。如果你觉得今天拍的都市片是假的,是人造的,那你不妨看看当年的生活气息是怎么拍出来的。

穿红衣服的女孩(1985)

简介:

女高中生安然(邹一天饰)聪明伶俐,能理解深刻而宽广的情感,却不知道生活中与利益相关的琐碎规则。她坚信“公正诚实”是做人的原则,并在班主任语文老师魏婉的课堂上公开指出后者的教学错误,但同学们都不支持她。

米晓玲和刘东虎是和安然关系密切的同学,他们也有自己的失望。与安然“姐妹”相称的米晓玲,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成为一名销售员。住在同一栋楼的刘东虎父母不和,面临家庭解体…这个班的班长朱很受全班同学的欢迎。

安然的母亲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漫长刻板的生活让他怨声载道,力劝安然为高一三好学生的数量而努力,因为这关系到女儿的未来…父亲(朱旭)思想开放,但因为不想用自己的画来满足外界的需求而受挫。家里最爱安然的姐姐靓靓(),利用职务之便,发表魏先生蹩脚的诗,换取安然提名三好学生的资格…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普通的家庭,作为一个时代的侧面,在经历了一个特殊时期之后,暴露了人性的污点。

评论:

这部电影从一个家庭、一个阶级的角度,反映了历史浩劫对个人的摧残,反映了那些青少年与世界的对抗,反映了对教育制度的反思,这在现在确实值得称道。

青年牺牲(1985)

简介:

文化大革命期间,女知青春丽(李凤绪)来到一个陌生的新傣族乡插队定居。她对当地的风俗和傣语不熟悉。感谢楼主大爹(松涛饰)和奶奶(玉饺饰)的照顾,看到阿呆姑娘易波(玉妲饰),穿着漂亮的筒裙,唱着姑娘和小伙子之间的歌,衣服宽松破旧,与她们格格不入,激起了她对美的热爱。于是她穿上了用床单和耳环做成的奶酪裙,成为了一个漂亮的傣族姑娘。她受到戴姑娘们的称赞。在一次赶集上,我认识了村里的知青任佳(冯),他性格开朗,学识渊博,后来他们逐渐成为了好朋友。在全村欢庆丰收的夜晚,她与任佳和村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地主大哥(郭建国)喝醉了,和任佳打了一架。她发现她的大哥爱上了自己。因为无法接受,她决定离开傣族村善良的村民,去其他山区当小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