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式结束。今年,苹果发布的手机芯片从A12仿生芯片升级为A13仿生芯片,其性能杀了不少竞争对手。不过要知道,苹果自己研发的A系列芯片,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么强大。早在2010年,苹果的手机芯片都是第三方的。今天教授选了几个A系列中比较重要的芯片,和大家聊聊~

芯板

A4芯片是苹果开发的第一代芯片,于2010年1月在iPhone4上发布。

核心布局与三星S5PC110相似的A4芯片,采用45nm工艺的ARM Cortex-A8核心处理器。

不过在A4的基础上,iPhone4和iPad不需要的模块都有一定程度的去除和优化,主要是在L2缓存中提升性能。但A4芯片不能算是苹果真正的自主研发成果,因为它的内部结构更多的是指三星S5PC110。

一张5芯的纸

A5是苹果首款双核处理器,2011年与iPad2一同问世。

A5相比A4的升级变化主要表现在CPU和GPU上。从CPU Cortex-A8升级Cortex-A9,计算性能提升2倍。GPU升级为PowerVR SGX543,图形处理性能提升至少7倍,功耗低。

A5之后还有一个A5X,是A5的增强版。用于iPad3,图形处理能力是iPad2的两倍。

芯板

A6是苹果首款非标ARM架构处理器,真正自主研发。它于2012年9月发布并应用于iPhone5。

A6的独特之处在于,当所有其他处理器都是四核时,A6仍然使用双核处理器。一度外界对此持怀疑态度,但A6依然保持了性能优势,没有让果粉失望。

A6之后,苹果推出A6X芯片,GPU为PowerVR SGX554MP4,比A6高了一个台阶。

芯板

A7是史上首款64位移动处理器,2013年发布,首次应用于iPhone5s。

苹果表示,A7处理器在iPhone 5上的性能是A6的两倍,是原iPhone的40倍,显卡能力是原iPhone的56倍。

A7处理器的出现,对苹果乃至整个移动处理器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当时高通和三星还是32位处理器的时候,苹果直接用64位处理器,使得整个移动处理器行业进入64位处理器时代。

一个11的仿芯板

A11是苹果首款CPU、GPU、性能控制器和神经网络引擎,都是自主研发的仿生芯片。它们首先应用于iPhone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

A11仿生芯片有两大亮点,分别是跑分和人工智能芯片。

A11单核4200分,多核10000分,比骁龙835单核高110%,比多核高55%。当时整个移动处理器市场无人能及。

A11的神经网络引擎采用双核技术,每秒最大运算次数可达6000亿次。除此之外,它还共享CPU和GPU之外的特定任务,如机器学习人、识别人、地点和物体,并为“人脸ID”和“移动表情”等创新功能提供强大的性能,大大提升了硬件性能。

一个12个的仿芯板

A12是2018年发布的六核仿生芯片,首次应用于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

与A11仿生芯片相比,A12仿生芯片有了很大的提升。A12仿生芯片采用7nm制程工艺,CPU采用自研Fusion架构,性能提升15%,功耗提升50%。

GPU采用新一代自研芯片,从MP3升级到MP4,官方性能比A11高50%。神经网络引擎直接从双核(6000亿次/秒)升级到8核(5000亿次/秒)。

一个13的仿芯板

A13是2019年9月发布的仿生芯片。最早应用于iPhone 11、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

与A12仿生芯片相比,A13仿生芯片的性能大幅提升。它采用第二代7nm工艺,拥有85亿个晶体管。CPU有两个高性能内核,速度提升20%,功耗降低30%。此外,它有四个性能核心,可以提高20%的速度,降低40%的功耗。

GPU是四核设计,比A12快20%,功耗低40%。A13的8核神经计算引擎性能比A12高20%,功耗低15%。

以上是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教授统计的。可以看到,自从A4处理器横排诞生空以来,苹果的芯片每年都在一定程度上较往年有所提升。这不仅是苹果自身的进步,也是整个移动处理器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