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地铁(北京必游景点)

铁兵纪念馆展厅

铁道兵纪念馆位于中国铁建大厦,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场馆包括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队全面建设、告别军旗五个展厅。采用雕塑壁画、珍贵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大型声光电沙盘模型、实景还原、先进声光电影视系统等多种展示方式,充分展示了铁道兵从1948年成立到1984年出发的历程。铁路战士纪念馆于2014年1月建成,免费向公众开放。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究与实践教育基地。

记录温度的历史。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铁道兵纪念馆”浮雕文字。浮雕刻字的右侧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为纪念铁道兵成立30周年亲笔题词。碑文的反面是Xi总书记2013年在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慰问时在施工现场的一段话。他去看望慰问了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当听到“中国铁建的前身是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地铁、第一条高速公路的铁道兵”时,Xi总书记笑着点点头,深情款款地说:“铁道兵是一支精干的队伍,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厅中央,“铁道兵”三个大字出现在我们面前。讲解员介绍这三个字是1953年12月25日毛主席为铁道兵题写的题头。当时很多军报要求毛主席写头条,铁道兵报社的同志也想请主席写头条。他们把这个愿望报告给了王镇司令。王镇笑着说:“好吧,我最近就向毛主席汇报,让毛主席写标题。”过了几天,毛主席写的铁道兵报头写好了,报社同志打开了。毛主席写了两组,在一组的右上角画了一个圈。编辑们决定使用圆圈组。毛主席题写的“铁道兵”题头,极大地激发了铁道兵的革命热情和劳动热情。这是铁路战士建军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三个字是铁路战士纪念馆的名字,其他的字也是长毛。

封开路御水家桥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展厅里,五个光秃秃的石墩模型矗立在两个山体模型中间。这一幕是陇海铁路八号桥。这座桥的桥墩高度为45米,是当时中国最高的桥梁。在战争中,它被完全摧毁,只留下五个光秃秃的石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了迅速解放西北,党中央决定修建陇海铁路线。铁路士兵被命令进行修理。由于技术落后,他们只能靠人力半空工作,随时可能被压成碎片。当地农民说:“8号屋顶,8号屋顶,误摔成饼;在第八端,在第八端,这座桥就像天堂。”杨迪冒着生命危险,踩上一架梯子,率先爬上了45米高的桥墩。在桥墩顶部,他只用一块木板做掩护,连续爆破100多次,将5个桥墩顶面夷为平地。杨连弟和他的战友们用了59天59夜的时间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杨连弟被称为“攀登英雄”,这座桥被命名为“杨连弟桥”,这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以人命名的桥。

展厅里的一颗巨型炸弹从朝鲜战场上搬了回来。弹药已卸空,尾翼稍后修复。当时敌机疯狂投掷大量定时炸弹、钢珠弹片、重磅炸弹和细菌炸弹。为了消灭炸弹,我军涌现了许多拆弹英雄,李云龙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快速完成抢修任务,保证战友的安全,他主动要求拆除炸弹,用了20分钟才拆除了第一颗炸弹。在随后的四个月里,他先后拆除了35枚炸弹,并教我连和其他部队的13名士兵拆除了47枚炸弹。他为保障铁路运输和部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李云龙荣立一等功,被铁道兵授予“二等英雄”称号。

社会主义展览馆讲述了朝鲜战争结束后,铁路战士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1953年9月9日,志愿军铁路总队4个师、1个独立团和新建的志愿军铁路指挥局的6名铁路工程师回国,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兵,总人数10万余人。从此,这支英勇的铁路部队走向四面八方,为祖国灿烂的山河“编织”铁路网。成昆铁路三维沙盘在展厅制作完成。沙盘背景图右半部分为铁路线路图,左半部分空白色区域播放收集整理大量历史影片剪辑而成的8分钟历史短片。这种组合巧妙地融合和再现了各种收藏品,升华了主题。

为祖国的锦绣山河编织铁路网

从1964年开始,中国在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被称为“三线建设”。铁路兵建了三条铁路,分别是贵昆、成昆、象屿,其中成昆铁路最难建。成昆铁路全长1083公里,桥梁991座,隧道421座,占线路总长度的40%。为满足线路需要,隧道应建成灯泡型、S型和扭曲型。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情况下,铁路兵用钢钎和大锤深入前线,成昆铁路的修建结束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2000万人口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铁路战士不仅是为祖国锦绣山河“编织”铁路网,更是国家抢险救灾的生力军。他们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圆满完成了大兴安岭灭火、唐山抗震救灾抢险、宝成铁路抗洪抢险等任务。1984年1月1日,铁路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近15万官兵脱下制服,走向市场。1989年,铁道兵改制为中国铁建,铁道兵被载入史册。

到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总里程达到14.14万公里,高速铁路达到3.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铁路建设者已经成为中国铁路网建设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铁路战士纪念馆涵盖了铁路战士的工作、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当观众步入铁道兵纪念馆,一段有温度的历史被揭开。在纪念馆里,各种情绪交织聚集,让观众在展厅里一次又一次地体验精神震撼。通过对中国铁路发展的了解,可以感受到铁路军人的红色基因。(记者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