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诗(冰心先生散文诗)

冰心的散文诗《送小读者》发表已近百年。经过百年的考验,一本小册子在今天仍然以各种形式出版,这证明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已经成为经典。

冰心初入文坛时,被读者公认为诗人。冰心的诗《春水》和《星辰》,以晶莹剔透、言简意赅的句子打动人心,是新文化运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冰心的诗歌受到泰戈尔和纪伯伦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喜欢这两位东方诗人,翻译他们的作品。泰戈尔和纪伯伦的诗,呈现了东方的智慧,悲叹了人类的命运,打动了在海边长大的冰心。心与心在大海的涟漪中相连。

《送小读者》的风格是一封信。根据冰心的说法,交流的形式有一个说话的对象,笔去哪里,就落在哪里。这些影响中国百年的文学传播,最早发表在《北平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栏目,读者是儿童。从她准备出国留学开始,作者写的每一封信都是关于她的心情,她看到的人物的风景,以及她瞬间的感受。融合场景,感受场景,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亲身经历。他没有积累材料,而是精心组织,依靠理性写作。冰心早期的作品完全依靠灵感,用诗情画意的心在瞬间处理自己的感情,这是作家一生的光辉。三年来,有29封信把她生病抱枕外出看望朋友时的感受、印象、异域风景、朋友的悄悄话、想法和看法,一封封地寄回家,向她的小读者们汇报。其实她的读者更多的是成年人,因为成年人已经失去了童年,愿意在她的文章中寻找失去的东西。她的诗意传达,承载着爱和对美的惊人发现,也是隔着太平洋表达的,能引起读者的遐想。

在巴迪版主编的《中国新文学散文第二辑》的序言中,郁达夫先生对冰心的散文进行了评价:“冰心女士的散文优美,文笔飘逸,思想纯洁,可以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作家……她对父母、对小兄弟、对孩子的爱,对弱弱的孩子、对异国病友的爱,使她的笔如温泉水般温柔。她写异性恋爱的不多,写自己两性抑郁的地方也很少。一半原因是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把她束缚在那里,但一半原因是因为她的思想纯洁,这使她的爱情具有普遍性和秘密性。”余先生的眼睛透彻地分析了冰心的散文风格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作家中,尤其是女性作家中,只有冰心的创作关注爱情、审美和自由奔放的灵魂。冰心爱情的普遍化是余先生的发现。可以说,他已经看到了冰心散文的精髓。这样解读冰心,我们意识到冰心所谈的母爱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是个人的体验,但核心是普世的世界精神。信是个人写的,写给他们所爱的人,也写给世界上所有的人。

《送小读者》从一开始就受到冰心弟弟的启发:“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他学习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地对我说:“姐姐,你不在的时候,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根长竹竿,从我们的院子穿到你对面的院子里,当洞穿。”.我们可以从那个洞里看到彼此。我看看你走后是胖了还是瘦了。”弟弟幼稚的话语和对姐姐的爱,是二十九首《送小读者》的来源。

当我读冰心的书时,我还是个年轻人。我按照现代文学史的顺序阅读冰心的创作。当时我在冰心选集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读后感:“闺秀的作品都局限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很难拓展写作的方式。他们的创作生涯与自己的生活同步。他们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局限性。”冰心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和散文,但在读者眼中,她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三送小读者》一书,其中《再送》是冰心于1958年应报纸副刊编辑邀请撰写的。作为一个副刊编辑,我很少会顺势给著名作家提问。冰心写了十四封信,都是报告文学,早期诗歌成为客观理性的颂歌。三是1978年以后写的,一共十封。在此期间,冰心进入老年,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这十封信,名义上是寄给小读者的,实际上是她晚年的心情,是一个老作家在五四时期对祖国未来的期待。在这十封信中,我喜欢她对周思聪的一幅画的评论,即陈箓和周思聪的《清洁工的记忆》。图为周总理晚上下车,在天安门广场与一名清洁工握手。冰心一生爱周总理。那一年,她和吴文藻从日本回国,这是周总理的号召。吴文藻被错误归类为“右派”,周总理在夫妻俩情绪低落的时候邀请他们到中南海西花厅做思想工作。在冰心的客厅里,我看到一位意大利摄影师为周总理拍摄的名作挂在她家客厅的墙上。她很想看周思聪的画,也愿意用旧的文笔来评论,这是因为她对周总理的爱和尊重。

作为一本完整的书,《送小读者》的重新发帖和第三次发帖,不妨全部看完。但是说到感染力和艺术性,第二贴跟不上第一贴。

今天的孩子真幸福!近百年前,民国儿童在黑白报纸上读到冰心的《送小读者》。因为当时没有其他干扰和污染,他们读冰心的信时看到了诗和距离。在科技发达、物质过剩的今天,供给侧结构改革关注的是儿童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供给创造需求。市场给了孩子太多的商品。能转移孩子注意力,吸引孩子的,太有钱了。6月1日,孩子还能收到《送小读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