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含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意思)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俗语,意思是用情感来打动别人的心,用道理来使别人明确。
2、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意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 用 法 作谓语、定语;常与“晓之以理”连用。 晓之以理:说明:讲道理使他明确 “晓”:是使动用法,是“使其知晓”的意思,以理晓之,以情动之,用道理使他晓之,用充斥情感的方法使他动之(激动) 贾庆成 《说说“晓之以理”》 “晓之以理”,是言教导人的一种方法。当前学生,思想活泼,自我性强而又心理软弱,单靠强化管理、严语责训,常常不尽成效。如施之“晓之以理”的教导,方能解其惑,通其心,正其道,善其行。 “晓之以理”,是一项理性导教工作。施教者首先要理智心明,做到察人而知情,循理而行术,在充足懂得学生思想情状和行动归向的基本上,察实情,究关键,辨是非,明曲直,从而把握施教论理的精确性、客观性、深透性,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导与劝导工作,使“晓之以理”发生迎刃而解的后果。 “晓之以理”要旨在“说理”、“明道”,做到理透解惑、道彰傅人,从而到达启锁开心、教导育人的目标。为此,施教者要在政治和人德上不断自我冶炼,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有较高的理论程度,能力在施教中高屋建瓴,使受教者信之,服之,明之,悦之,,“晓之以理”自然会水到渠成。 施之“晓之以理”,应灵巧机变,依据学生不同年纪、不同思想、不同性情、不同处境,采取不同的方法办法。或疏通引诱,或直言理论;或感性启发,或理性证辨;或委婉谲谏,或坦白相陈。不拘一格,灵巧多变。但不论何种方法,都要讲究论理的艺术,使之不煴不火,不急不躁,如春风化雨,冰溶冻解。 晓之以理,在于爱心为本。为师者,须有慈祥之心,襄扶之意,能力使“晓之以理”施之有恒,行之有效。尤其是对落后生,更应爱惜有加,关心备至,在进行‘晓之以理“的教导中,赋予深厚的爱和纯贞的情,使学生在教导中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使结瘀心头的困惑、成见随之释然而去。应看到,当前有的教师,对落后生的思想教导有时缺少耐烦和信念 ,或而心境浮躁,或而态度粗鲁,或而听之任之,甚至视个性强、不易教导的学生为不化顽石,从而弃之。究其因,盖无爱心所致。如此心态,何能做到晓之以理? “晓之以理”,虽为一种诲人方法,但其学问甚多,应予看重。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刘绍棠《村妇》卷二:“啭儿和秀子,比狗肉将军张宗昌那些驴性格的侉子兵更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