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起源(“中国”的起源,为什么叫中国?)

检验“中国”一词的本义,应该把它看作中原诸侯国、中间诸侯国和中间诸侯国。国,屠奉国的附庸也。

中国国家把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的人民称为蛮族、蛮族、戎族和神灵,自称“中国”。由于参考系不同,它们的含义也不同。

自汉代以来,执政党和在野党以及学者中的人们就习惯于称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为“中国”。

因此,当所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时,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中国”。比如鲜卑人建立北魏,自称“中国”,南朝则称“岛夷”;同一时期,汉族所建的南朝虽迁离中原,但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卢梭”,北魏为“芦伟”。

“中国”一词在《尚书》中出现时,仅局限于关中和河洛,后来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秦汉以来,不在黄河流域但受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区称为“中国”。

“中国”终于在中国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名字。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成为一个专属于中国境内所有领土的名词。

“中国”正式成为国名,始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至此,“中国”以的现代民族概念成为官方名称,其他国家的人也逐渐熟悉起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中国”这个名字给世界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大约5000年前,以中原为中心的聚落组织开始出现,随后国家形成。此后经历了多次民族交融和王朝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制退出历史舞台,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作为一个地理和政治概念,“中国”一词很早就出现了。最近,在中国-版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清朝同时声称自己是“清朝”和“中国”。再往前,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都说自己是“中国”,互相称呼“卢梭”、“易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