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是哪个省的(为什么叫临安)
在中国南北对峙时期,南宋是唯一一个定都杭州而非南京的南方王朝(这里指的是东晋、南朝乃至南明,不包括吴越等割据政权)。但实际上杭州只是南宋的实际都城,并没有都城的称号。宋末,宋朝只有一个名义上的都城——东京开封府。
杭州叫什么名字?杭州当时叫“临安府”,名分是“杭宰”。所谓“行于”,是指“天子行于何处”。至于南宋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不难理解了:无论南宋小朝廷本身多么野心勃勃,多么有魄力,都绝对有必要在名义上表达其“收复故都”的野心,否则根本过不了舆论这一关。因此,南宋再也不敢另设新都。
如你所见,南宋的政治中心临安府,其实是符合的。
南宋时,朝廷在建三年(1129年)改杭州为临安府,而临安府在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为“杭宰”。当时皇帝养病返回临安,下诏迁都临安府。他从来不敢在信中称临安为首都。
南宋时,没有人敢称杭州为“都城”。《马可·波罗游记》和同时期的西方著作都称杭州为“兴哉”(音译为:昆赛)。基本上可以认为“兴哉”是南宋至元初杭州最流行的名字。南宋《大道临安年谱》、《贤春临安年谱》均标注“临安府”为“行处”。
于是,后来就有了一种说法,那就是南宋将“杭仔”命名为临安府,其“临安”的意思是“暂居”,意思是“在此暂住只是暂时,迟早要收复故土”。这种说法似乎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包括一些学者,甚至一些外国学者。比如德国著名汉学家迪特·库恩(Dieter Kuhn)说,“这个名字反映了宋朝希望有朝一日能收复华北失地,重归开封。”
然而,事实上这种说法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这种说法无法证实。而且这种说法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临安的名字出现的时间比“临安府”要早得多!
事实上,以临安为都城而非建康(南京)本身就说明了南宋的懦弱。
这是什么意思?宋代的二级行政分为四级——府、州、军、狱,其中“军”、“狱”一般是重要的军区、矿区和一些薄弱的地方;“州”是最常见的,而“政府”是最高级别,数量不多,大概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计划单列市”。
杭州以前的秩自然是“周”,到了南宋就升为“临安府”了。这种情况在南宋不止一个,有绍兴,以前叫越州,皇帝视察后也升为“绍兴府”。不过“绍兴”这个名字有解释,当时的称谓是“绍兴”,意思是“天下大破,百年盛世”。而“绍兴”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但“临安府”的名称并没有明确记载其名称的由来,所以才有了后人发挥的空室。不过“临安府”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记载,但是“临安”这个地名早就有了,而且就在杭州!这个地方现在是杭州的临安区,但临安区不是主城区。2017年才撤县,之前叫“临安县”。
临安以前只是杭州的一个郊区县。
这个“临安郡”不是宋朝定的。名字来源于西晋太康元年(280),临水县改名为“临安县”。唐朝改了名字,但在光华三年(900)又改回临安郡。
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说,在南宋命名临安府的几百年前,就有一个地名叫临安。
如果南宋的“临安府”这个名字真的是“临时安置”的意思,那就太巧了:为什么这个临安府只是管理另一个临安郡呢?
宋代的临安郡当然不是杭州第一郡(以及后来的临安府)。宋代杭州第一郡为钱塘郡、仁和郡(郭所属两县)。宋代的杭州城一般是这两个县的县城,帝都在钱塘县。也就是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府县重名,重名的县却不是第一县。
那么,如果宋高宗被命名为“临安府”是出于这个原因,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干脆叫它钱塘府呢?为什么选了一个普通的县名来定位府名?”“临安真的很特别。它是五代时期吴越开国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宋朝太平兴国第三年(978年),吴越土地归还宋朝,江南和平统一,这是一大功绩。因此,钱姓“千孙”,仅次于赵。改临安府是纪念钱柳的意思吗?
这种说法也可以说得通,但同样,也没有历史记载。
临安府这个名字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也许,两个原因都有。不过南宋会在这里,这里又恰好有个“临安郡”,确实是巧合。当然后来我们才知道,南宋的时候临安已经很久了。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