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貌成因介绍
黄土高原地貌是我国典型的地貌,在我国内蒙古地区,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黄土高原地貌。
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与青藏高原相毗邻,处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上。四周由几条深大断裂带所包围。新生代以来,以断块运动为主,鄂尔多斯台向斜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整体抬升,地形高差变化甚小,古地形条件有利于黄土堆积。所以,现今鄂尔多斯高原东南发育了典型的黄土地层和黄土地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二级地形阶梯上。周围是几个深大的断裂带。新生代以来,以断块运动为主,鄂尔多斯台地向斜整体抬升适中,地形高差变化不大,古地形条件有利于黄土堆积。因此,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发育了典型的黄土地层和地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
原因
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强烈侵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主要是流水造成的。黄土塬、梁、茅等地形类型主要由堆积形成;各种山谷都是强烈侵蚀的结果。黄土地区的侵蚀可分为古代和现代。现代侵蚀是指人类历史上最近的地貌侵蚀过程。现代侵蚀与古代侵蚀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为因素的参与,表现为侵蚀速度的加快。古代侵蚀是纯自然的,其速度通常很慢。现代侵蚀和古代侵蚀以大面积农耕兴起期为界。现代侵蚀以沟道盆地为基本单元。在沟道盆地中,谷缘线以上的潮间带土地和谷缘线以下的河谷土地的侵蚀特征是不同的。
地理分类
①甘肃中部高原。叫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西部,为新生代坳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梁、脊、谷、脊多。
②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以北,长城以南。也是海拔800-1200米的盆地高原。经过强烈的侵蚀,除了少数残存的黄土塬(东至塬、洛川塬)外,大部分地区都成了破丘。与此同时,只有几个低基岩丘陵突出在高原上方,看起来像一个孤岛。
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山和沉降盆地组成。山区有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行山,盆地有大同、新县、太原、临汾、运城。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1500米,落基山脉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和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整个地区的40%。
④渭河平原,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和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地貌类型
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典型黄土地貌可分为两类:沟谷地貌和沟谷地貌。黄土地貌的一般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为河谷密度高(单位面积河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程度高(流域面积河谷面积百分比)。如山西西部部分地区,河谷密度为8km/km2,地面分割度达到43.70%。地形起伏频繁也是黄土地貌的一个特征,地面起伏频繁200~300m。这两个特点在中国其他地区是很少见的。
黄土海角
黄土海角是一座椭圆形或圆形的黄土丘陵。海角的顶部有一小块区域,显示出明显的圆顶。从中心到外围的坡度一般为3° ~ 10°。从海角顶端到谷底边缘的坡度面积较大,坡度从10°到35°不等,为凸坡。毛的形状是馒头。在两个土堆之间,有一个狭窄而深的马鞍,地形明显凹陷,当地人称之为土堆。有些黄土丘陵呈散列状分布,有些呈线性延伸。后者称为连续土堆,往往由黄土梁被横向山谷分割而成。
滑坡
【/h/】重力作用下黄土谷坡内物质的大量运动是谷坡扩展的主要形式,其中滑坡是常见的一种。黄土滑坡发生后,弧形黄土崖(滑坡墙)和坡脚巨大的滑坡体遗留在河谷斜坡上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有许多微地貌,如黄土墙、黄土柱、黄土桥等。
黄土高原
分布在黄土高原河流两岸的平坦阶地或台地,称为黄土高原。有些黄土高原是黄土丘陵区河流的阶地,沿山谷和斜坡分布。还有的是现代侵蚀沟发展到黄土切割留下的局部条状平地。黄土地区的河流阶地,每个平台下面都有明显的陡坡,平台面向河流轴线。
黄土洞穴
黄土洼地是黄土地区地表出露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洼地。西北地区称之为龙眼或灌溉孔,黄土井分布广泛,深度大。它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沿黄土垂直节理的侵蚀和可溶性盐的去除,水流对黄土下层的侵蚀和表层黄土的塌陷和崩塌而形成的。黄土天坑常出现在水流易聚集的沟谷之间的边缘地带,呈串珠状分布在沟谷坡折处和沟谷落差处以及沟谷头部的峭壁上。
这里介绍一下黄土高原的地貌。希望大家喜欢今天分享的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