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的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的古埃及,人们在那里发现了类似现代保龄球运动的大理石球和瓶。保龄球最早开始于公元3至4世纪的德国。

起初,天主教徒把木杆放在教堂的走廊里,用石头打他们。他们相信推倒木柱可以赎罪,消除灾难;错过了,就应该更虔诚地相信“上帝”。

13世纪的德国教会,流行一种叫“九柱球”的游戏,用来测试宗教信仰的程度。直到宗教革命后,马丁路德统一了九瓶制,成为现代保龄球的真正起源。

14世纪初,它逐渐演变成德国的一项流行运动。后来荷兰人和德国人的后代移居美国,保龄球也传到了美国。16世纪是九瓶的游戏。几年后演变成十个木瓶子,瓶子的装饰形状由菱形变为三角形。

1895年,美国保龄球协会成立。1951年,国际保龄球联合会成立,1954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第一届国际保龄球比赛。保龄球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

保龄球评分规则

1.一体式:每格第一个音高击倒全部十个直立瓶,称为一体式。使用(x)符号将其记录在乐谱上网格上方右侧的小方块中。整场比赛的分数是10分加上球员在接下来的两次投球中击倒的瓶子数。一局最高分300分,运动员必须投12个全中。

2.补货:当第二个投球击倒格子里第一个球剩下的所有瓶子时,叫补货,用(/)表示。记录在格子右上角的小方块里。补分是10分加上球员下一个球击倒的瓶子数。

3.错误:运动员在某个格子内两次投球后未能击倒全部十瓶,除了第一次投球后分瓶外,都是错误。

4.分瓶:分瓶是指第一个球扔出去后,把1号瓶和其他几个瓶撞倒,剩下的瓶处于以下状态:(1)其中至少有一个瓶被撞倒时,比如7号瓶和9号瓶,3号瓶和10号瓶。(2)当两个或多个瓶子前面的至少一个瓶子被撞倒时。例如5号瓶和6号瓶。注:分瓶在评分表上用(o)表示。

5.犯规:当球员身体的一部分在投球过程中或投球后接触或超过犯规线,并接触球道及其设备和建筑物的任何部分,都是犯规。这次犯规的时间限制是在球员或下一个球员投球之前。分数表上的(f)表示犯规。

6.合法击倒球瓶:球员合法投球后球瓶出现以下情况,将被视为合法击倒球瓶:(1)球和其他瓶子直接击倒或击倒放瓶台上的瓶子。(2)被两侧边墙隔板弹回的瓶子或球道后面的缓冲板撞倒或撞出放瓶平台的瓶子,算作被撞倒的瓶子。(3)清洁球瓶前,瓶子被扫瓶器的横杆弹回,撞倒或打掉放瓶台的瓶子。(4)瓶子靠在侧壁的隔板上。这些瓶子应该在下一次投球前取出。

保龄球比赛规则

1.单人赛:将每场比赛的成绩相加,6场比赛总分最高的获胜者,亚军,再次第三名。

2.双人赛:每人6局,排名由12局总分决定。

3.三人赛:每名选手6局,排名由三名选手18局总分决定。

4.五人赛:每名选手6场,排名由五名选手总分30场决定。

5.全能赛:全能排名由每人24局总分决定。

6.精英赛:通过以上四项比赛,取总分24场的前16名选手参加复赛,单循环后打15场,取总分15场的前4名选手参加挑战。第四名是对第三名的第一次挑战;获胜者是对第二名的第二次挑战,获胜者和第一名之间的竞争称为决赛。连续赢两场的是冠军,连续输两场的是亚军。一胜一负两局总分最高的获胜者,一胜一负两局总分最低的亚军。如果两局总成绩相同,则取决于双方第九轮和第十轮的结果,得分最高者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