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一

佛教中的菩提与智慧有关。万文菩提作为佛珠,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万文菩提不仅有着华丽迷人的外表,更有着千年的佛陀证悟传说。《唐人西域记》记载:“菩提树,即毕波罗之树,曾为活佛,高数百尺,经多次残割,仍有四五尺高。佛祖坐于其下,成觉,故称菩提树。”

菩提做珠很久了。《查点佛珠功德经》记载:“若以菩提来查点佛珠,或以手诵之,则有福报。看到珠子了。菩提是川谷,一年生草。有,有春苗,茎高三四尺,叶如粟,红白花为穗。夏秋两季结实,色圆白,壳硬。如珐琅常用作念佛的若干佛珠,故名菩提。”所以,佛教中所谓的菩提,其实是指和尚念经用的持珠,因与念佛有关而得名。

最初僧人手中的菩提子主要是野生的薏米,薏米就是我们常吃的薏米。佛经中所说的菩提子,并不是菩提树的果实,而是草本薏苡仁。

其实今天所谓的“菩提”早已是一个统称。菩提有上千种,产生菩提的植物也有很多种。同一种菩提可以由不同植物的果实产生,由同一种植物的果实制成的菩提也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名称。玩菩提多是用大树和硬草籽做的。

请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