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关键词】2.3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上最根本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一是人作用于自然,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依靠自然生活、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关系。第二,自然对人起作用。自然以资源的形式参与社会历史的创造,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或者以异化的形式对人做出反应。这就是以自然为主体的关系。如果人类的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地球就有能力支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自然就会对人类进行报复。例如,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物质生产采用“资源(原料)-产品-废物”的模式。这是一个线性和非循环的生产过程。其特点是排放大量废物。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大量废弃物被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这一现象以全球生态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这是自然规律的作用所表达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人类需要通过世界历史的根本性变革来解决,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变。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从人在自然中的地位来看,人与自然是一种“一体关系”——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从自然演化过程和自然作为人类活动对象来看,人与自然是“母子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的儿子。
再次,从自然是人类知识和力量的源泉的观点来看,人与自然是“师生关系”——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是自然的学生。
第四,从自然与人的存在关系来看,人与自然是“朋友”——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自然的朋友(姜春云,2012)。
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和谐共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中走弯路。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害人类自己,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视生态环境如生命,统筹山水林湖草系统治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在于当下,利在枯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我们来自历史。历史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历史发展,它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过程。在人类史前时期(原始文明时代),人们以采集植物、狩猎动物的方式生活在深圳,这是一种直接利用自然物,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当时人口少,生产力有限,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当过度采集和狩猎降低生物多样性时,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受到威胁,通过迁徙解决,自然过程自动恢复,没有生态危机。一万年前,随着农业的发明创造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等工具的使用,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场根本性革命。最早的农业采取刀耕火种的形式,大片的森林和草原变成了农田。农业发展创造的经济成就超过了过去几百万年的总和。虽然农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土壤侵蚀、土地和森林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这只是局部的生态危机,并不是全球性的问题。300年前,科技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社会。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大量金属、非金属矿藏的挖掘和利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生产,创造了越来越大的财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人类享受着的现代化生活。但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导致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威胁,引发世界历史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迎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发展的哲学表述有三个目标。图腾崇拜。在古代,人们只是与动物分离,并没有将自己与动物和自然分离,把自己的祖先奉为神明。这是人、神、兽三位一体。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自然宗教的第一位神——图腾神应运而生。人们把一种或多种动物作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祈求它们的祝福,即图腾崇拜。恩格斯说:“起初,自然作为一种完全陌生的、无限强大的、不可征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人与它的关系和动物完全一样,人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此,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动物意识(自然宗教)。”
命运论与环境决定论。随着农业的产生,人类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文明时代。农业特别重视和依靠自然力量。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和动物饲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极其强大的。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命运(自然力量,而不是神灵)被视为万物的主宰。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天命论”,如孔子的敬畏天命思想。管仲的《水地》说:“地乃万物之源。”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崇拜。这是环境决定论的最早表述。
工业文明时代:人统治自然。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大自然中为所欲为,挖掘地下矿藏,砍伐森林,开采土地、水等生物资源,向环境无限制地排放废弃物,为大自然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按照人治理自然的思想和实践,不断与天地抗争的伟大成果。面对如此伟大的胜利,人们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征服和战胜了自然,自然力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人类的力量能够并且已经统治了自然,没有必要去敬畏和保护自然。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现代历史观演变的本质是人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只有人有地位,却没有自然的地位。这是不可持续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0世纪中期,反思全球生态危机的挑战,生态文化兴起,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主张要超越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提出“地球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构成一个完整的集合:地球;人与地球(自然)构成“地球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的成员,而不是地球的征服者。他说:“地球伦理改变了人类的地位。从地球和社会的征服者到普通的一员和公民。这意味着人类应该尊重自己的生物同伴,以同样的态度尊重地球社会。”人类需要以全新的价值观重建人类理性的大厦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要尊重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人类活动必然会引起自然界的变化,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也在不断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有一种反对干预自然的观点认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必然会破坏自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干预不一定会破坏自然。自然生态系统不一定是人最理想的。通过利用人类的智慧和劳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生产力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在这里,人类打破了旧的自然平衡,建立了对人类有益的新平衡。这是世界的进步。
人、社会和自然高度相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人决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性化。另一方面,自然决定人,这是人的归化。在现代世界,两者的距离越来越近。这种相关性是历史发展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好,生态文明时代将达到这种关联的新阶段。它需要相应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与之相适应;要求与时俱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要求文化较高、创造力和责任感较高的人去适应。
人类和社会活动加速了自然进化过程。第一,加速地球的秩序和地球的物质进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虽然使地球物质无序,但却是反常的,只是阶段性的,人工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正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加速地球表面物质的化学演化,大量化学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参与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使地球物质运动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展到“人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三,人类和地球共同进化。这是人与自然的正常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然宁静、和谐美好的空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第二,努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第三,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第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体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整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共生、和谐共生:人类开发利用自然,依靠自然生存,自然力量支撑人类发展;人类劳动改变自然,工业化创造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类力量创造新的自然。这是一种和谐、共生、互利、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里,人与自然关系的常态、本质和规律是和谐共生,其运动方向或目标是共生、共荣、共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