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的起源及特点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是一种文化符号,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下面我们来介绍下白族服饰的起源及特点。
白族服饰的起源
根据考古资料,早在4000年前,白族先民就开始在洱海一带繁衍生息。大理仓山、剑川海门口、宾川白洋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陶纺车、骨角质针、骨锥、穿孔蚌等文物。,已经证明纺织品已经出现,人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纺织织物、缝制衣服以及用贻贝和其他东西装饰它们。但是这个时候的衣服很简单,很粗糙。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白族服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我个人认为,在白族服饰的发展演变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青铜时代、唐代、南诏和大理时期、元朝、明朝和清朝到民国时期。
白族服饰的特点
一、服装
总的来说,白族服饰以男为简,中老年人为雅,女孩和儿童为艳。以少女服装为例。上衣多为白色或浅色翻领或衬衫,紧袖镶嵌各种鞋带。外套大多是红色和浅蓝色的衣领。穿白色或浅色裤子。腰间系着一条带有花边和刺绣图案的短围裙。宽花腰带和飘带紧紧系在腰上,梳子别具一格。它们被包裹在长长的一条条桃花或印花头巾里,然后用红色的绳子包裹起来。左侧挂着一束雪白的流苏,手腕上戴着银或玉镯。穿绣花鞋。这件衣服丰富而庄重,线条优美,外形婉约,飘动而舞动,很有魅力。
第二,布料
【/h/】过去白族人所穿的服饰材料多为布织棉布(白族服饰历史悠久,著名的“通化布”是1800年前白族人所织。早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服饰就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丝绸、缎子等服饰材料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白族人民的服饰中。剑川、洱源、鹤庆等地的女性一般会在背上披一块白色的羊皮,这被认为是女孩子勤奋、纯洁的象征。
第三,颜色
崇尚白色,以白色为荣。男女包头,女头饰,男女夹克,甚至男女裤子,都喜欢用绿色和蓝色还原等白色和接近白色的颜色。(历史原因:白族地区历史上开化较早,也是南诏、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历史,这就决定了白族人民在审美观念上并没有刻意追求色彩丰富多彩的服饰,而是在和谐的色彩、朴素的色彩的境界中寻求美的升华。白族妇女擅长纹身,但很少直接在衣服上纹图案,经常在包、背、带、头巾、鞋等饰品上露出色彩鲜艳的图案,美观大方。浅色,深色对比,强烈对比,明亮和谐;精致的刺绣,通常用流苏花装饰,复杂而不杂。通过考察其地域特征与白族服饰特征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发现这样一种变化趋势:白族服饰越往南走,越华丽复杂,越典雅朴素;与坝区相比,山区的白族更加丰富多彩,坝区的白族相对平原。
第四,刺绣
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的手工艺品。流行于大理白族聚居区、县市。广泛用于服装、头饰、鞋帽、背巾、针线包、枕套、窗帘等日用品。常用的图案有牡丹、佛手柑、石榴、菊花、桃、李、竹,还有狮子、老虎、龙、凤、公鸡、松鼠、蝴蝶等动物和几何图形。刺绣前,要么画一幅直图,要么剪纸做底,然后用各种颜色的线条来搭配刺绣。刺绣五金刺绣时,可以直接将刺绣放在手上;在软件里绣大东西的时候,花是用来做箍架的。洱源、剑川是花纹最丰富的,大理下关山区是色彩最艳丽的。在农村,刺绣水平是衡量一个女孩智力和智力的重要指标。过去生产和销售刺绣产品,互赠礼物。
动词 (verb的缩写)男装
男装由双排扣白衬衫、黑领夹克、大裤装、裁剪布鞋等组成。大理地区男性:穿白色开衫,黑色领夹克;海东(洱海东部)男士:穿白色双排扣衣服,黑色立领上衣或几件皮制、缎领上衣,俗称“三滴水”,腰部系腰带或绣花裤,穿蓝色或黑色裤子。纽扣多为银色,有黑领,多层多包的麂皮外套,十多尺长的白布腰带,普通裤子配短而宽的裤子。中老年麂皮、羊皮口袋配草烟,很有民族特色。鞋子包括“象鼻鞋”和布凉鞋,鞋顶常饰有流苏。老年人穿红色缎子鞋和翼形鞋。男式服饰被改成了汉族服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只有在三灵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
第六,女装
一般:青年女装主要有头饰、夹克、领夹克、腰(围裙)、宽长裤、飘带、花头巾、白流苏等。上衣多为白色、浅黄色、湖蓝色或浅绿色,外套为黑色或红色衣领,右面纽扣处挂有“三须”和“五须”的银饰。腰部刺绣或深色短腰,穿蓝色或白色裤子,或上下一体同色,或衣服、上衣、裤子、腰部同色,在多色块的对比中寻求和谐。袖口、腰线、飘带、领裙、头巾等细节都饰有精美的刺绣、采花、滚花、扎染。大理地区:穿白大褂、红马甲或浅蓝色大衣,外套黑丝绒领,绣短腰,蓝阔裤,绣“百宝鞋”或“凤头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