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朋克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隐藏]
- 01
- 创造“赛博朋克”:
- 机械与人性的哲学思考
- 02
- 朋克精神、“新浪潮”与东方主义想象
- 20世纪社会思潮下的赛博朋克
- 03
- 打破圈层文化消解自我意义。
朋克是什么意思(网络朋克是什么意思)
最近几天,在年轻人中,没有什么比谈论“赛博朋克”更热门的了。
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游戏的推出。准备了8年、屡次跳票的《赛博朋克2077》可能是近年来最受期待的游戏大作。12月10日上线后,steam游戏平台同时在线玩家数突破100万,创造了平台同时在线玩家数的纪录。游戏发行商发布的报告显示,赛博朋克2077依靠预购量和首日销量,仅用一天时间就收回了游戏制作和市场公告的成本。
赛博朋克2077游戏截图。
如果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会发现《赛博朋克》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在影视圈,一批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如《银翼杀手2049》、《Ready Player One》、《Alita:战斗天使与爱情》、《死神与机器人》等,让很多第一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观众乐在其中。
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赛博朋克风格”的美学或视觉艺术风格正悄然占据各大社交网络。通过滤镜和图像处理,搭配粉色和蓝色的霓虹灯以及暗冷的色彩,似乎任何一张照片都有塑造赛博朋克世界的潜力。
在“地球潮文化”的推动下,赛博朋克风格的梗图也在网络上流行起来。那些充满传统与现代反差与不协调的照片,在被贴上“赛博朋克2077”的标签后,成了网友争相转发的潮流地图。
在社交网络上有巨大传播效果的“赛博朋克”地图。
赛博朋克,什么意思?雨夜是霓虹赛博朋克吗?“高科技,低生活”的标签知识能否概括其全部内涵?事实上,即使是最资深的赛博朋克论坛,你也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找到共识。当赛博朋克作为一种符号成为大众文化的消费产品时,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正在逐渐消解。
作者|李永波
01
创造“赛博朋克”:
机械与人性的哲学思考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赛博朋克”这个略显别扭的音译,按照构词方式,会简单理解为“赛博朋克”或者数字时代的朋克。这种常见的误解无形中冲淡了赛博朋克的哲学内涵。
赛博朋克作为科幻文学的一个门类,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科幻作家布鲁斯·贝瑟克创造了这个复合词:赛博朋克是控制论和朋克的结合。布鲁斯·贝瑟克以赛博朋克作为小说的名字来描述迷失的年轻一代:他们是反抗父母权威的技术官僚,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利用计算机技术钻洞,制造麻烦。
当我们今天谈论控制论时,许多人会想到机械控制或工程自动化。事实上,1948年,当“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首次发表控制论思想时,引发了一场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思想革命。维纳控制论的基本观点是,拥有生物系统的人类本质上与机器共享类似的反馈机制。换句话说,人和机器的行为在理论上是可以统一的,人类的智能行为是这种机制的外在表现,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样自己学习和进化。
《控制论》1948年的封面。
当维纳在70年前为今天的人工智能绘制蓝图时,他也提出了自己对机器规则的担忧和警告。经历过“二战”岁月的维纳在《某些人的用处》中预言,依靠机器统治可能成为“新法西斯威胁”。
多年后,当赛博朋克成为科幻文学的一种类型时,布鲁斯·贝瑟克在个人博客上发了一篇帖子,承认创造这种结合高科技和朋克文化的词汇只是他自己的噱头,完全是为了让图书编辑记住他们的书名。
尽管如此,关于人与机器关系的控制论思考一直贯穿着赛博朋克科幻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核。1984年,威廉·吉布森出版了《神经漫游者》,这是一部包括科幻文学大满贯在内的经典作品,它采用了赛博朋克这个词,并从此开启了科幻文学的新范畴。
插入芯片的行走机器和人性的人工智能,谁是人,谁是机器?纵观赛博朋克文学和改编电影的历史,从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仿生人梦见电子羊了吗?”“而1982年上映的电影《银翼杀手》,或者是2019年上映的《神经漫游者》和《黑客帝国》三部曲,或者是日本赛博朋克卡通片《gunnm和Alita:战斗天使》,赛博朋克跨越数十年的作品,从未放弃对机械和人性的哲学思考。
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被认为是赛博朋克的经典之作。
02
朋克精神、“新浪潮”与东方主义想象
20世纪社会思潮下的赛博朋克
科幻作家劳仑·波尔辛曾经这样定义赛博朋克文学运动的内涵和社会思潮:
赛博朋克的经典角色是一个边缘和疏离的孤独者。他们生活在社会群体的边缘,一个充满反乌托邦氛围的未来:日常生活受到快速变化的科学技术的影响,流行的计算机化信息覆盖了整个世界,以及侵入性的人体改造。
科技发达,人体改造,边缘化人群,反乌托邦。赛博朋克的作品通常设定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近未来社会,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却停滞不前,退步了。先进科技下的低级生活,在赛博朋克的作品中成为了普通人的命运。
为什么赛博朋克总是热衷于描述一种“高科技、低生活”的社会形态?这与赛博朋克中的“朋克”密切相关。
朋克最初来自二战后的英国,当时失业率上升,经济萧条,社会已死。一些年轻人用音乐以最真实的方式发泄他们的愤怒。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叛逆的朋克文化跨越大西洋,与美国科幻小说《新浪潮》相结合,形成了赛博朋克的雏形。
从科幻文学史的角度来看,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盛行的“黄金时代”科幻文学已经走向衰弱。这些作品中对科学的乐观想象和对人类未来的乌托邦幻想,让读者疲惫不堪。新一轮科幻浪潮的适时出现,试图更新这种垂死的风格,将科幻小说引入严肃文学领域。这类科幻文学关注的主题与现实密切相关。它没有一味地赞美泰空探索和外星殖民的美好愿景,而是探索科技的阴暗面,从而逐渐呈现出一种反乌托邦的叙事风格。
诞生于这一时期的赛博朋克,对现实有着强烈的关注。这些科幻作家试图通过作品来回应各种社会运动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嬉皮士、性解放、迷幻毒品文化等等。他们意识到追求效率的技术最终会导致社会僵化,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整个社会充满了对人性的压抑。
香港昔日的九龙城堡被科幻迷视为赛博朋克文学的圣地。
像霓虹灯和永恒的雨一样,摩天大楼和贫民窟也是赛博朋克的经典形象。比如香港历史上的九龙城寨,在赛博朋克的作品中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的原型。赛博朋克经典动画《壳里的幽灵》的艺术设计竹内敦志曾经解释过布景需要营造的整体氛围:
现代城市到处都是广告牌、霓虹灯和招牌…当人们(无意识地)生活在信息的洪流中时,街道必须相应地被描述为被淹没了…旧街道和高楼林立的新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感觉是,原本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正处于一方侵犯另一方的境地。也许这就是所谓现代化带来的紧张或压力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保持着奇怪的邻居关系。这大概就是未来的样子。
当技术可以代替人做一切事情的时候,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生活在底层贫民窟的穷人和生活在高耸的摩天大楼里的富人是同一物种吗?这种对科学主义的反思和对僵化社会的反叛精神构成了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其背后是深刻的社会运动和观念创新。
科幻作家陈秋凡曾撰文评论称,赛博朋克在中国的作品偏重于“赛博空房间”的技术想象,而对更深层次的“朋克精神”缺乏理解和表达。在他看来,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中国作家无法对嬉皮士运动、个人主义和毒品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赛博朋克深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并不总是扮演时代的先锋角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美赛博朋克的叙事开始表现出对西方崛起的东方文明的焦虑和恐惧。经常出现在赛博朋克中的东亚文化,往往被设定为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他者”,表现为社会威胁和反派。比如游戏《赛博朋克2077》的故事背景改编自1990年赛博朋克中的棋盘游戏,其中经常出现的阿拉萨卡公司和虎爪帮,反映了90年代初美国人对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和世界霸权动摇的担忧。
赛博朋克动画akira (1988)截图。
03
打破圈层文化消解自我意义。
如今,赛博朋克正在经历从亚文化到破圈文化的过程。然而,除了时代背景和文本语境之外,赛博朋克也在消解自己的精神内核。
我们给赛博朋克的社交形式贴上“高科技、低生活”的标签,用雨天、霓虹灯、全息影像简化我们对赛博朋克的直观印象。最后,在流行的网络地图中,赛博朋克相当于一个无厘头式的对仗。相比之下,赛博朋克作品中“赛博”与“朋克”之间的张力,从来都不是大众讨论的话题。
赛博朋克自身意义的消解,部分原因可能是赛博朋克作品中的各种担忧和假设,其中很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国外粉丝在赛博朋克建立的Neon反乌托邦网站有一个长期专栏《赛博朋克的最后一周》,转载了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具有赛博朋克意味的事件:从阿尔法狗战胜最强人类棋手、斯诺登事件、飞船上的商业广告,到今年美国爆发的“黑色生命就是生命”运动…
用现在的眼光看几十年前的科幻作品,常常会感叹作家对未来的想象往往跟不上科技攀登的速度,但他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把握却出奇的准确。赛博朋克创始人威廉·吉布森曾预言:“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匀。”也许,我们已经生活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了。
参考链接:
https://www . reverse . com/gaming/cyber punk-词义-清晰度-2077-视频-游戏
https://cn.nytimes.com/books/20130808/cc08cyberpunk/
https://www.neondystopia.com/cyberpunk-technology/
https://www . wired . com/story/东方主义-赛博朋克-2077-黄祸-科幻/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李永波;编辑:李永波;校对:危险。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请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