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均线设置!(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
股票均线设置!(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
移动平均线是最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之一,而移动平均线(MA)是基于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在理论基础上,本文采用“移动平均线”原理,将一段时间内商品的平均价格连接成曲线,用来表现商品的历史波动进而反映价格指数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市场平均成本的变化。均线和多条均线形成的均线组系统,可以为判断市场走势提供依据,也可以起到支撑和抵御作用。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午,我推荐了市场前三的金股,虽然知道中秋节,但还是推荐持股过节。好在下午的上涨给了足够的利润!
是机会均等,操作的力量就在你身上!上周整体营收超过20%,本周已经超过12%。
点击粗体字,每天领取大师的前三大金股。
一、均线的构成。
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移动平均线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普通移动平均线、指数移动平均线、平滑移动平均线和加权移动平均线。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大部分都是普通均线和指数均线,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就是这两种均线。
平均值:过去某段时间收盘价的平均值。比如5日均线就是把过去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相加,除以5得到一个值;然后从昨天往后推5个交易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另一个值,将这些普通值连接在图上对应的点上,形成平滑的普通移动平均线。
指数均线:形成方法与普通均线完全一致,但计算均线值时计算方法不同。比如5日移动平均线和指数移动平均线采用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按照预设的比例,越接近当天的比例越大,而不是像普通均线那样平均分配比例。因此,指数移动平均线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更快地反映最新的变化。
这两种设置均线的方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但在不同的操作阶段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选择它们的经验成分相对较大。普通投资者可能更习惯于使用指数移动平均线,并使用多个指数移动平均线的组合来辅助判断市场趋势。
下图显示了日线图上两种不同移动平均线的效果。这里均线的参数都是30,其中红色均线是普通30天均线,蓝色均线是30天指数均线。从图片可以看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指数均线的转折速度相对要早于普通均线,能够相对较快地跟上市场走势。
第二,均线组系统的设置。
将多个均线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可以形成更有助于分析的均线组系统。移动平均线组系统有一些特殊的设置方法和使用方法。
使用移动平均系统进行分析时,常见的参数排列方法如下:
1.按等跨排列:MA5、MA10、MA20、MA30、MA50。
2.按斐波那契排列:MA5、MA8、MA13、MA21、MA34、MA55。
在这两种安排的基础上,大年线和半年线可以在图形上大周期使用。
MA125、MA200和MA250。
第三,用均线系统的排列状态来判断市场节奏。
均线系统的排列状态一般可以分为收敛、发散、平行三种状态。收敛状态表示市场经历单边走势后消化原有动能或积累新动能的过程。收敛时间越长,产生的动能越大。发散状态是收敛后爆发动能的前奏。平行状态表示市场运行动能向一个方向爆发,引发新的单边运行趋势。
在单边城市的运行节奏中,这三种状态的循环是:收敛->发散->平行->收敛,而在盘整城市中,则体现为收敛->发散->收敛直至突破的循环。
四.移动平均线的常规用法。
移动平均线的两个基本函数。
1.移动平均线组出现指示“金十字”和“死十字”的信号。
这里选择日线图上的蓝色MA10和红色MA20两条均线作为金叉和死叉发出交易信号的依据。从图中可以发现,蓝色自下而上穿越红线时,出现金叉,价格上涨;当蓝色从上到下穿过红线时,死叉出现,价格下跌。它发出的金叉和死叉信号,可以提供中短线的交易机会和仓位。
在不同时期,均线穿越的参数设置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将5和13的参数直接放入分钟图表中是不合适的。相对较高的交叉频率会导致过多不必要的交易,容易失去顺势而为的单子。
2.均线对价格的支撑和阻力。
图中选择MA10的单个移动平均线。我们从图中分析均线系统提供的支撑和阻力。当价格运行在均线系统下方时,均线系统会起到明显的阻力作用,阻碍价格反弹。但当价格在均线系统上站稳后,均线系统会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原因在于均线所反映的市场成本的变化。
动词 (verb的缩写)特殊移动平均线的用法。
所谓特殊均线,是指在特定阶段能够起到显著空分水岭作用的均线。一般来说,我们将其应用于单边城市的主要趋势。比如下图:市场/美元周的络图,其中50周指数均线表现出特殊的多空分水岭效应。
图中的蓝线是MA50的周线平均指数线,过去对长期上升趋势起到了支撑作用。但当图中价格突破MA50时,均线具有显著的持续压制作用,直到均线反向突破一次,市场下行的力度才逐渐缓和,进而转为上行趋势。
一般来说,单边趋势一旦形成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移动平均线,一般在小趋势中指导意义不大,主要用于连续性较高的大尺度趋势中辅助分析,辅助判断方向是否改变或是否有减速迹象。
在寻找这些特殊的均线时,我们主要是进行反复的测试,越有效的触动,均线的指示性就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