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圣女是什么意思(印度最残忍的风俗)
那一年,玛拉12岁。她说,“有一天,当我在地里干活时,有人看见了我,他们走到我父母面前,把我献给了上帝”。
后来,为了换取一些钱,她的父母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玛拉成了一名“圣人”,余生都与神庙捆绑在一起。
她甚至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被父母以“会给全家带来好运”为由,彻底毁了自己的余生。
婚礼当天,神庙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为玛拉佩戴黄色的花朵。她穿着纱丽,笑着展望未来。没有人告诉她,等待她的将是地狱的深渊。
玛拉迷迷糊糊。当她来到寺庙时,她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她认为她所需要做的就是坐在祭坛前接受人们的崇拜。直到第一个和尚来到她的房间,给她带来了“洗礼”,她才明白自己身份的真正含义。
在她成年之前,她被要求住在寺庙提供的小房间里。她完全没有自由。
就这样,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这个小房间里度过的,每次高级僧侣来之前,都会给她一点赏钱,她就在屈辱中靠这点收入生活。
直到她成年,终于可以回国生活了,但是她还是不能嫁人,因为她的身体还是属于寺庙的,所以每当寺庙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她都得随叫随到。
等待她的余生,她将度过余生,日复一日地慢慢重复,直到老去褪色,失去对寺庙的“可用”价值,她将被流放,她将被委婉地告知“这是她重获的自由”。
但她一辈子,没有生存技能,没有生活常识。她重获自由后,除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寺庙每年仍然选拔新的圣人,从老一辈中教育新任命的“圣人”是他们的职责。
当然,在他们漫长的经历中,还有更残酷的一面。“圣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的存在。如果她们意外怀孕或者感染了艾滋病,等待她们的命运将更加悲惨。
是生病时被遗弃在大街小巷,在病痛中孤独终老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因为怀孕,生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就丢弃;如果是女孩,就会成为下一个圣女。
能不能生孩子也要看孩子的父亲是谁,但很多时候圣人的特殊情况根本无法断言,只能由寺庙来决定。
令人震惊的是,很难想象这种可怕的坏习惯居然存在于现代社会,但事实是,精彩的印度还有太多我们看不到的方面。
提到圣母,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纯洁无瑕”、“一尘不染”、“德高望重、备受爱戴”这些关键词,但与印度圣母相关的是肮脏、绝望、悲惨。
他们来自底层最贫困的家庭。成为圣人后,不能结婚,不能有感情。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孤独而痛苦地度过一生。
这些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嫁”到了寺庙,那时她们对人事一无所知。
在百度百科中,搜索印度圣人时,他们被描述为:性奴,或者用更难听的词:庙妓。
以神灵的名义,但神灵不会来洞房,是那些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代替神灵行使夫权。
他们认为,当他们与神的女人接触时,他们可以更接近神。
多么丑陋却冠冕堂皇的谎言?那些女孩被要求“为上帝工作”,而她们却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更何况他们一旦成为圣人,就必须接受这种命运。
所以圣人一辈子都得待在庙里,直到老了或者被抛弃。然而,当他们年老时,他们就像被丢弃的垃圾一样,也没有任何基本的生活保障。
他们没有工作,也没有技能来养活自己。大部分人的出路是从圣人变成妓女。
从他们成为圣人的那一刻起,来自社会的无形歧视就变得越来越深刻。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份背后隐藏着什么。从一开始,圣人就不被尊重,甚至一直被唾弃。
但对他们自己来说,他们所接受的观念是:为了信仰和奉献,他们有可能在来世成为人,这辈子再也不用受穷了。
他们在分明的种姓制度下被玩弄,也正是因为这辈子太苦,他们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来世的新生活上。
但他们怎么会不明白,这辈子就是自己,来世只是一个想法。谁能干预?
在印度,每年有1000多名女孩成为圣徒。即使1986年取缔了圣人,但在那些人们看不到的角落里,一切恶习都无法根除。
更现实的是,圣徒们很小的时候,就被迫献出自己的清白。他们没有机会上学,他们是文盲。他们除了跳舞取悦别人,什么也做不了,也不知道如何反抗。
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侵蚀,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抵制这些丑恶。他们的内心早已麻木,即使生活在痛苦中,也早已接受了这种身份设定。
在中印见证记录中,对圣人的描述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女人事先许了愿,那么当她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孩时,她会带着女儿去见印度教的神梵天,把她献给梵天。之后,母亲会在市场上为她找一间房子,挂上彩色窗帘,让她坐在椅子上等待来访者。不管是印度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们宗教的教义允许这种行为的话——只要付了赏钱,都可以和她玩。这个女人,靠着这种生计,把自己每次积攒的钱寄给寺庙的住持,作为供养寺庙的费用。
所谓的圣女成了命运最悲惨的女孩,但是如果家里有些条件谁愿意送孩子去受这样的屈辱?
然而,圣人的起源来自古老的习俗。这种丑陋不仅毁了无数女生的一生,也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太多的恶。
比如艾滋病的传播,“圣人”这个畸形的角色,因为没人管,最后变成了艾滋病毒的活体流通站。根据该数据,安得拉普拉德地区的42,000名圣徒中有40%以上是艾滋病毒阳性。
在印度,有50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早在2003年,艾滋病就已经夺走了无数印度人的生命。如果不加控制,每十年增加300万,导致更大的悲剧。
除了圣人,印度女性自身在社会中也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弱点源于宗教、历史和传统文化,这也使得印度成为全世界性犯罪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
那些人们根本无法理解的社会缺陷,却总有顽强的死灰复燃。
但是印度作为宗教的发源地,为什么没有继承信仰的精髓呢?反而让那些坏习惯滋长?
这是因为印度把“男尊女卑”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更有甚者以方便为名,诞生了一种“印度教”,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印度的国教是印度教,可以用国家来命名宗教。可想而知其影响有多深远。
印度教很特别。它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提出的思想体系,而是印度长期生活习俗积累而自然形成的宗教。可以说印度教是为印度而生的。
因此,整个宗教带有浓厚的印度种姓制度色彩。更可怕的是,印度教也是一种崇尚性的宗教。
人们把对性的信仰和排斥作为决定灵魂存亡的尺度。印度教徒和佛教徒都相信轮回理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转化成一个成年人或者一种动物继续存在。
性是人类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印度教,它是一个继承了印度原住民达摩人的生物本能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传统的宗教。他们都认为繁衍本身就是生命中最关键的连接点。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印度几乎所有的寺庙都有突出的性崇拜思想。
然而,尽管有这种思想,印度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在高喊自由的同时,却有着相当严厉的性压抑。
印度人认为性和禁欲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他们把性视为一种幻觉,是宗教超越的障碍。另一方面,实行禁欲的人被视为具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其中,可以说女性角色在整个印度社会已经完全物化。她需要教导她的孩子,穿着保守。属于印度女人的一生,就是一辈子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无论是她的父亲还是丈夫,或者像圣人一样,困住他们的僧侣也是“男人”。
就这样,逐渐演变成了印度日益扭曲的现状和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
例如,德里公交车案中的一名罪犯承认,他最后一次与女性接触是在5年前。一方面是挥之不去的禁忌,一方面是得不到满足的压抑,容易造成心理扭曲和狂躁。
或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我们甚至看到了男性殴打被感染女性的新闻。
懵懂的他们,为了自己的欲望,早已丧失了基本的思考能力。
可怕的是,这种思维不仅仅存在于男性世界,很多女性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分工。
电影《粉红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调查人员都是女性,他们面对的是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女孩的情况,并且仅仅根据她们的外表来定义她们:妓女。
这种思维模式也恶化了印度女性的地位,更别说圣人了。如果他们连一点反抗的意识都没有,又怎么可能被“拯救”呢?
这只是一个重复的悲剧…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李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