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们已经基本解释了什么是干股,也举例分析了干股的特点。股份的本质是分红权,没有决策权。所以它表现出了很强的激励性,但是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就是它的约束性(激励对象与公司之间的约束力)比较弱。公司好的时候,大家一起富,但是遇到困难,干股往往变成一张废纸,鸟兽散。员工跳槽,老板跳楼。

那么,还需要用干股的激励手段吗?怎么用?为了谁?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1.干股使用的“两个具体”原则

在特定的阶段,针对特定的对象做事情,还是很有用的。这两条很具体,也很重要,请牢记。

具体阶段:一般来说是公司初创期。

起步阶段你缺什么?-什么都缺。缺钱,缺人,缺资源,缺渠道。缺少这么多东西,我们能换来什么?只能换股权!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把股权拿出来,你就真的一无所有了。股权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舍不得孩子就套不到狼。只要方式方法正确,我们还有一句老话叫“抛砖引玉”,是值得的。所以在创业期这个特殊阶段,用干股比较合适。

而且,干股只是放弃了分红权,而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你仍然可以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做出决定,不会受到股权分配稀释的限制,所以仍然更划算。在发展后期,如果公司发展良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回购一部分干股,也可以转换成实股,为后续融资、扩股、股权激励留下了充足的空空间。

由于最终股份发行的程序相对简单,实施成本也相对较低。不用担心工商注册后解散这些小股东大会很麻烦,也不用担心支付过高的律师费。所以也适合公司早期发展阶段。

对象:两种人可以用干股。

一类是不参与公司管理,单纯给公司带资源的。比如销售渠道,比如一些特殊的准入资质,这些人往往有自己的主业,或者因为身份等原因,工商注册不方便直接持有公司股权。但是他们手里的资源对公司的早期发展非常关键,只能干股捆绑,这样他们才有动力把资源向我们倾斜。

但是对于纯财务投资者,我不建议用干股做绑定,或者尽量少用干股。凡是能用债务融资的,尽量不要用股权融资。现在有一种说法,股权融资相当于借钱不还钱,债权融资需要还钱。为什么不用股权融资?我说你这种想法创业,最好不要做。你的股权现在值1元。怎么知道3年后会不会值30元?现在你1元卖了股权,30元之后就没有股权可卖了。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去创业,你融资的时候只想着本金和利息。怎么才能成功?所以不要做。

所以股权很重要,绝对不能随便送人。虽然只是分红权,但是分红权决定收益,收益决定积极性。热情决定了你是否会全力以赴做好这家公司。所以即使是干股,也要控制总量和控制对象。最后干股的收益也不能去给别人。如果你白干,投资人是不会认同这种情况的。如果纯财务投资人可以融资还债,就不要用干股分了。要尽量把握好一个原则,只有干股才能换来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

二是核心管理团队。在公司创业初期,人才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说,他们在创业上花的时间和经历最多的就是找人。团队就是一切。VC投资的时候,其实只看两件事:一是商业逻辑,二是人员团队。团队甚至比业务逻辑更重要,因为业务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但人错了就什么都做不了。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些人才绑起来呢?只能用干股。你我用钱,除非你定个小目标王力可思聪,背后有棵大树王力可建林随便花,否则创业公司能开出的工资肯定没有头部公司高。钱根本锁不住人才。用情感和眼光?这套在六七十年代后对我们可能还有点用,但用在九七十年代就基本无效了。我会在以后的专门章节讨论这个话题,谈谈后4G时代的新生代如何应对年轻人的职场需求。所以核心团队只能用干股,团队也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符合我们的干股原则。

2.份额分配原则

最后付款是多少?实际上,这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我想在这里提出几个原则:

1.根据贡献比例和资源稀缺程度来确定,甚至设置不同的等级来拉大干股差异;

2.不要太少(显得没有诚意,没有意义),也不要太多(到最后你什么都没有了,也没有走下去的动力)。实际控制人分配完成后的剩余比例应不低于70%;

3.不要一次给完,可以分两三次给完。

就这样吗?不能,因为上面只解决了激励的问题,没有解决约束的问题。任何一种股权激励,只有在激励和约束并行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于是我们有了第三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