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 1.中国和俄罗斯缺席G20外长会议:“blinken非常失落”
  • 二、欧洲的回应:美国的“多边主义”真的是多边主义吗?
  • 第三,欧洲吵,德法两国义愤填膺:与美国划清界限。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反对新型大国联盟的理由》的文章,其中提到当今全球政治混乱。当人们找不到答案时,他们想从历史中探索新的线索。然而,历史提供的线索和教训能否有效应对全球地缘政治的新挑战,仍不得而知。

但为了应对全球性挑战,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性非正式会议组织,其核心宗旨是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世界危机,推动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治理”转变。

按照以往惯例,2021年G20峰会将于今年10月在意大利举行。为探讨如何应对全球挑战,近日,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领导下,20国集团外长会议在意大利马特拉罕举行。作为轮值主席国,意大利外长迪·迈奥与布林肯合作,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夕举行了峰会和外长会。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积极参与了本次会议的牵头组织工作。不过,中俄已经表示,外长不会亲自出席会议,而是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进行。此外,欧洲和其他国家也将采取重大举措。美国联盟计划如何继续?

1.中国和俄罗斯缺席G20外长会议:“blinken非常失落”

日前,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积极领导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外长会议在意大利马特拉举行。除中国和俄罗斯外,所有国家的外交部长都出席了会议,而中国和俄罗斯的外交部长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了会议。

此前,中俄两国元首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继续延长,这意味着中俄将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但对于美国来说,目前国内战略专家最担心的是中俄建立的日益深化的联盟。中俄虽然没有建立真正的联盟,但这种“自上而下”的合作模式表明,中俄虽然不是联盟,但总比联盟好。

国会山曾公开发文称“中俄关系现在正在全面加强,而美国的全球联盟还在缩小”。

美国战略家也普遍认为,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其个别国家都有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力。更糟糕的是,中俄之间的强大联盟对美国建立的全球秩序和领导霸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不难猜测,在美国政府首脑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举行高层会谈后,美国目前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分化中俄联盟。白宫前前后后至少邀请了普京三次,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来推动这次会议,这里也有邀请俄罗斯参加G7峰会的提议,不难看出美国的真实意图。

目前中国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G20会议实质上其实就是G2峰会,所以中国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宣布不参加,不管美国在算计什么,都是没有必要的。面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友好局面,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偏离德国,走自己的路。

因此,正在处理欧洲事务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blinken)非常希望借助意大利G20外长峰会,一方面团结西方盟友,重新巩固美国盟友外交,另一方面与中俄外长进行面对面会晤。然而,美国期待的人似乎都没有来。

中俄缺席让G20外长会失去了很多“关注”,而这次中俄缺席的是美国国务卿牵头的外长会,相当于间接拒绝了美国的会谈邀请,这自然让美国感到不舒服,但这一切只能说是美国自食其果。

中国和俄罗斯曾经在与美国的交往中给予美国充分的信任,但在美国的利益优先下,他们之间几乎所有的信任都破产了。

中国多次接受美国肆意发行货币引发的债务危机。然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却调头卖回,甚至企图引爆亚洲经济危机,更不用说在涉及中国重大核心利益的各种国际国内事务中进行干预和反对。美国的所作所为很难说是诚实的。

事实上,俄罗斯曾经信任美国。在此之前,七国集团实际上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八国集团。但美国却在保持美俄表面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与一些欧洲国家联手加速北约东扩,制造了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成功收复克里米亚后,美国很快将俄罗斯从G7集团中剔除,这让俄罗斯彻底清醒,西方世界也永远不会停止对俄罗斯的扼杀。

因此,中俄联合起来应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威胁和挑战是正常的。毕竟,美国会议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如何团结美国在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盟友,商讨如何应对中俄威胁,而不是为美国与中俄的会晤创造友好的谈判条件,即使没有产生有效的结果。

二、欧洲的回应:美国的“多边主义”真的是多边主义吗?

从特朗普任期内美国的一系列“美国优先”政策和行为来看,美国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推行“单边主义”,这成为美国和欧盟在外交政策上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的敏感问题,也导致了原本紧密的美欧联盟关系逐渐漂移。

在本次外长会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blinken)宣布,美国“支持一个有效、负责任的多边机制”,表达了美国支持多边主义的态度,显然是为了恢复和巩固与欧盟的关系。但美国所谓的多边主义应该如何解读?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分析,区分真正的多边主义,其实有两个非常明显的标准,一个是“开放”还是“排他”,真正的多边主义不应该排斥任何愿意参与合作的国家和成员。

另一种是“双赢”的结果。多边主义驱动的成员间合作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各方共赢,而不是只有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受益。

需要提到的是,在本次G20外长会上,疫情是重中之重,世界各国如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是最紧迫的问题。此外,二十国集团最初成立的出发点是建立多边主义。

G7与G20最鲜明的对比是,G7最初是由世界上最发达的七个经济体组成的全球性组织,旨在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G7组织逐渐发现,当涉及到全球经济发展问题时,仅靠发达国家是无法解决的,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需要参与其中,于是就有了当前的G20。

有专家推测,blinken所强调的所谓“有效多边主义”,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而是来自美国在G20外长会前夕的种种行为的一种“集团多边主义”。在布林肯外长会议之前,他一个月内两次访问欧洲,这表明美国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

此前,他在访问罗马时公开表示,美国尊重其他国家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不要求任何国家在中美之间选择旁站。

但同时,我希望欧洲盟友在处理对华问题时,能够保持与美国的团结。可见,美国所谓的多边主义不是开放的,而是有条件的,侧重于少数集体的“多数暴政”。

此外,20国集团外长会议后,与会者通过了《马泰拉宣言》,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际社会建设一个包容和有韧性的粮食体系,以确保世界上所有人都能获得营养。全球共同抗击疫情、国际贸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没有得到太多关注。

因此,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G20完全背离了多边主义的初衷。即使所有成员国都认可多边主义的机制和战略取向,但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仍难以达成共识。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与欧盟的关系很难回到最初的亲密状态,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和,美国无法放弃追求美国核心利益的想法,欧盟也无法为了维持自身的长远发展而放弃多边主义的倾向。

基于以上分析,中俄一直缺席,美国和欧盟在“单边主义VS多边主义”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美国寄予厚望的G20峰会似乎“名存实亡”。

第三,欧洲吵,德法两国义愤填膺:与美国划清界限。

在一些欧洲国家,大部分国家在对抗中国的问题上,都选择了继续跟随美国的战略方向,站在与美国的统一战线上。

这一点可以从最近花了近十年时间的中欧贸易协定,仅仅因为美国的一次挑衅就被宣布破产这一事实中看出。由此可见,外界担心在美国的影响下,中欧关系很可能走下坡路。

对于欧盟来说,需要做的是欧盟议会实行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国家表示反对,中欧贸易协定就无法存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欧贸易协定虽然已经结束,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恢复。

就在美国宣布要全面对抗中国的时候,欧盟领导人德国和法国率先与中国举行了名义上的气候问题首脑会谈。虽然这次德法两国主动和中国的会晤名义上是关于气候问题,但肯定涉及其他领域。

一方面,德国和法国正在向中国示好。毕竟一些欧洲国家在美国优先政策的引导下,已经对美国失去了信任,欧洲也不再指望美国给他们提供任何好处。毕竟,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国。

中欧贸易是给在疫情冲击下陷入经济困境的欧洲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根源。美国能提供的,无非是“需要时拉拢你我”的革命口号,以及冷战结束后主导世界秩序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另一方面,继英国退出欧盟之后,德法三国作为欧盟的领导人,仍然有国家和组织之间共同发展和增长的需求。至少在短期内,德法和欧盟组织之间的利益是共存的,是共同的。

虽然德法此举是以独立国家的名义进行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欧盟的选择。在美国公开宣布与中国对抗后,德法仍未结束与中国的沟通,已经在面对和挑战来自美国白宫的权威,至少公开表明了德法欧在国际社会的立场。

欧盟从一开始就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在涉及欧洲发展的核心利益时,不会听美国的话,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欧盟的所有行动和政策都以欧盟的利益为导向。

不得不说,德法两国的这一举动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不仅保留了与中国谈判的空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原本依附于美国的同盟,跃升为一个需要美国拉拢讨好的所谓“中立国”。至少,美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欧盟国家颐指气使,“唾手可得”。

此外,英国脱离欧盟后,欧盟的发展只能靠多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合作力量来维持。虽然双方都对中欧贸易协定的结束感到非常遗憾,但这一大规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成为欧盟未来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来源,欧盟不会放弃自身利益追随美国不确定的战略倾向。

综上所述,美国在G20峰会上所期待的利益和结果似乎都不尽如人意,从长远来看,G20将无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