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读)

子曰:“古为今用,新为师也。”子曰:“温习已学之物,从中汲取新知,以谨记过去,为未来之师。知古鉴今,温故知新,也是一个老师的素质。

中国人都知道“古为今用”这句话,但对“可以当老师”的解释却有些不同。但是仔细考虑这些差异,大方向还是一样的。如果片面的理解是从学过的知识中揭示出新的知识,一个人就可以成为老师,那么当老师的资格和标准就太低了。当孩子学习3+3=6时,他会推断4+4=8。这也是一种从过去吸取教训的方式。他可能是老师吗?因此,本文中“旧”与“新”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不应仅指古人所谓“质疑之学”的“知识”。

“所以”和“新”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孔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突然说“可以学旧,可以学新,所以可以当老师。”这句话一定要有前言和后记。本文中的“理”应指向孔子时代之前的历史、文化、经验教训,“王之道之前”。所以,有经验,也有教训。总结经验可以是以后的工作流程,总结教训是为了防止你以后掉进“坑”。提醒后人绕过“坑”或者填那个“坑”。我们的父母老师都喜欢传授经验,很少授课,这就注定了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经验导致教训,成功导致失败。家长和老师喜欢走捷径,只教经验和成功,不教教训和失败。所以,体验和成功没有对立面的支撑,不会形成深层的体验和高层的认知。一个好老师不断给学生挖一个又一个坑。当学生从这些洞里滚出来爬出来的时候,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走向成功。

以史为鉴,知兴亡;新文化是对旧文化的继承、批判和发展;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为今用”既是“举一反三”的知识领悟,也是“讲过去,学新来”的寓意。两者的区别在于,“叙旧知新”是在老师建议的条件下“知新”,而“学新”是君子“刷新”自己的“新知”,后者是自主学习者的素养。

“学而优则仕,可以为师。”今天的教育教学依然让我感到深受启发。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最可怕的是老师教孩子读书而不是读书;父母不修身,却教育孩子修身。教师必须“向旧的学习,向新的学习”。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也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育工作者至少应该对前人的思想、结论和成果有所了解和体会。《学记》说学和教是一回事。能学才会教,能教就一定要学。教与学可以互相学习,你可以当老师。虽然没有经过教师再造的“质疑的知识”是“学来的”,但没有经过“审问”、“仔细思考”、“明辨”的知识不是经验,也不是真知识。所以,用“质疑的知识”来教学,只能教出“努力学习”的学生。穷班教“死知识”,中班教“活法”,高班教“新观念”。

只有当老师从过去学习时,学生才能从过去学习。顾宪成说,“忘是冷的,助是热的,但‘暖’字是一种和,一切色彩都酝酿而出,所谓‘新’。”“温”就是不冷不热,常态,一直坚持,小火慢炖。

教育不能再是“凉拌菜”或者“炒来炒去”。教育教学是一门“温火慢炖”的艺术和功夫。就像砂锅炖鸡,急火做不到,急火会导致外焦里嫩。“温火慢炖”不是要有一个高效的课堂,而是要学习的深入深入;“温火慢炖”不是为了博学高效,而是用积累的经验培养高层次的思维;“温火慢炖”不是要求考试成绩,而是尊重教育规律,发展人生。

“快”的时代,催生了“快餐”、“Aauto更快”、“快递”、“快餐文化”、“快抄”。教育不能走的太快,要等孩子的生命周期和过程。经验和教训一样重要。分享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给你,自己去品味。有一个渔夫,捕鱼技术一流,被尊称为“捕鱼之王”。但是“渔王”老了很苦恼,因为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

所以他经常跟人说他的苦恼:“我真的不明白,我的钓鱼技术那么好,为什么我的儿子们就那么差?”从他们懂事开始,我就教他们捕鱼的技巧,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好,怎样划船最不惊扰鱼,怎样下网最容易抓鱼。当他们长大后,我教他们如何知道潮汐和区分捕鱼季节…我辛辛苦苦多年的经验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们,但是他们的捕鱼技术却赶不上那些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个路人听了他的抱怨后问:“你一直手把手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获得一流的捕鱼技术,我认真耐心地教他们。”路人说:“这样,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教了他们技能,却没有给他们教训。对于人才的成长来说,没有教训就像没有经历一样,不能使人伟大!”

启示:

“渔王”传授钓鱼技巧的过程,类似于今天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出于好心,希望让孩子“走捷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曲折。所以他们会继续教给孩子生活的经验,引导孩子做这个而不是做那个。但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也无法真正理解“做这个不做那个”的道理。对他们来说,没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