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在数字媒体文化无处不在的当下,各种形式的网络文学层出不穷。这意味着文学评论家必须热情对待网络文学,重点关注纸质文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群从事不同人文领域研究的数字人文工作者。它们代表了当下的文化和技术,因此必然会影响未来的阅读方向,定义我们与文本的距离。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大部分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自文字发明以来,经历了“手写时代”和“印刷时代”,如今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文学也进入了大变革时期。所以也要根据文学的现实来思考问题。那么,文学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现实?

“法庭想象”:文学批评的“数字思维”

文学面临的第一个现实是电子文学的出现。电子文学不同于纸质文学,透过纸质文学的有色镜片看电子文学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来说,电子文献不包括数字化的纸质文献,而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产生的文献,即在计算机上创作和阅读的文献。其宗旨是促进文学在网络媒体的写作、出版和阅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超文本小说在Storyspace出版以来,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网络小说、互动小说、位置小说、装置作品、“代码作品”、生成艺术和闪念诗等各种形式的网络文学,显示了这一新领域的创造性和多样性,数字文学所采取的审美策略的复杂性,以及这种文学本身极高的文学性,完全可以与纸质文学相媲美。这意味着文学批评家必须热情对待网络文学,关注纸质文学,但需要新的分析、教学、解释甚至游戏模式。最重要的是采用“数字思维”的方式,在依托纸质文学及其批评的丰富传统的同时,关注网络文学和节目媒体的特殊性。

这就涉及到文学目前面临的第二个现实,即文学批评。从事网络文学批评的批评家们正在试图搭建传统模式与网络数字化之间的桥梁:一方面,理解语言,生成意义,与文本互动;另一方面,了解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马修·克申鲍姆(Matthew Keshenbaum)的《机制:新媒体和法医想象力》(2012)首次推动了这一批判性实践。他认为,有必要详细检查电子对象,尤其是磁盘基底的位模式的显微图像。数字媒体的实质性包括两个方面:法律上的实质性和形式上的实质性。法医实质性是基于硬件的物理属性,即计算机如何读写位模式;形式上的实质性包括用户从一个软件转移到另一个软件时的程序摩擦或可见差异。这种摩擦或看得见的差异,就像指纹一样,能把读者带到19世纪侦探小说(如《福尔摩斯》)所见证的“犯罪”现场和网络话语的现代性,正如格林布拉特在《莎士比亚谈判》开篇所说:“我想和死者对话…即使我能听到的只有我自己的声音,我自己的声音也是死者的声音,因为死者巧妙地留下了自己的文字痕迹,这些痕迹就在这意味着死者的声音储存在当下,而储存就是在里打造一个系统的空房间,通过现在的物件或遗物或碑文来复原过去。这是克申鲍姆关于法医想象的说法:“一旦过程消失,成为一种产品,法医想象就会最明显地开始,一种瞬间空的挤压。法医想象是新媒体的一种形式,是对存储、铭文、工具、展品等的共同管理。它可以从看似毫无意义的实验数据中创造出无法直接体验的复杂现实。“它所利用或侵入的,正是文介入的地方,试图找到它介入时走过的路线和地方,并以此作为意义、归属和意图的媒介。”这种机制正是新媒体时代所需要的,尤其是在新媒体正在被积极投入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时候,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程序和变量、条件程序分支、函数调用和对象库。“Keshenbaum在机制上开创了一种方法,即将深度论文阅读策略与文本单元(生成屏幕可见表面的代码)和脚本单元(这里指页面上的文本)有效地连接起来,从而创建了一种批判模式,这种模式既承认了网络和编程媒介的特殊性,又不放弃与论文文献一起并通过论文文献生成的解读策略。”

“算法批判”:文学研究中的数学智慧

当数字技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人文领域站稳脚跟后,文学批评开始诉诸数字,出现了“算法批评”,用网络分析代替文本分析,用远距离阅读补充“近距离阅读”,用视觉图表分析代替概念解释。

莫莱蒂确实为21世纪数字人文学科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文学批评领域。不过,首先,莫莱蒂是比较研究学者。他从世界文学的宏观视野出发,试图用最多样、最大胆的方法,用最大的集体努力,抓住最好的机遇,迎接最大的挑战,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空文学史时期,进而为十年后的文学研究,尤其是新文学史的写作铺平道路。说白了,莫莱蒂所谓的“远距离阅读”并不是“近距离阅读”的反义词(近距离阅读中的近和远与远距离阅读根本不是反义词),它的远指的是“远”,就距离而言,也有远和近,所以并不只是细心的学者所说的“远距离阅读”。他把“距离”作为知识获取的一个条件:阅读距离可以比文本小,如小说自由间接体的学习;也可以比正文大,比如1700年到1800年的英文小说书名的量化研究。文字本身可能会在“大”和“小”之间消失。这是为理论付出的代价:现实是丰富的;这个概念很抽象。从无限丰富的现实中抽象出稀有的概念,意思是“少即是多”。数字人文中的“算法分析”恰恰是从无限丰富的文本数据中抽象出一个概念和一个未知领域,这是传统文学批评方法达不到的历史空鸿沟。根据莫莱蒂的“猜想”,这可能是利用“算法”或大数据或可视化网络视图,以大量细节为代价得到的。一旦有所收获,将是对文学史的巨大贡献,所以也有“小即是大”的意思。

但无论是柯南道尔侦探小说中的“线索进化树”,还是《哈姆雷特》中的空、人物关系网,甚至是《红楼梦》中人物对话关系的可视化,虽然有更多的信息维度,可以让人对情节结构有直观的了解,观察到一些新的现象,但这些都局限于与文学史相关的因素,就文学艺术内部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言,根据莫莱蒂自己的经验,文学的数值研究需要数学智慧。(社科报整合媒体“思想工场”点击“了解更多”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