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什么意思(什么是乌托邦)

乌托邦”这个词,

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

总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听到或者看到过。

尤其是那些热爱自由,

喜欢旅行,热爱摇滚的青年们,

对于他们来说,

乌托邦简直就是他们的信仰。

这个词看起来就十分文艺,

说起来更玄乎其玄,

大部分人都只闻其名,不知其意。

最早对于乌托邦的描绘出现在《圣经》里。

来自以色列的先知以赛亚

为大家描绘了一个狼和羊共同生活,

孩子和熊、狮子等凶残的动物快乐玩耍的地方;

在这个国度里,

没有伤害,没有邪恶,

所有的生命都可以安详生长。

而最早为这样一个理想国度命名的人,

就是距今500年的英国著名

人文主义学者和政治家托马斯莫尔。

他将希腊语中的“ou”和“topos”合在一起,

造出了“utopia”这个词,

也就是我们翻译过来的“乌托邦”。

在希腊语中,

“ou”是没有的意思,“topos”是地方,

把这两个词合起来,

其实意思不就是

——不存在的地方吗?

原来闹了半天,

大家以为的理想之地其实是不存在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么文艺的词汇抛开字面,

看起来就像三个字——逗你玩。

当然啦,

虽然乌托邦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但它却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最美好的愿望。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托马斯莫尔会写这本书呢?

为什么他会产生这样美好的愿望呢?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

每个人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国家安定平稳、没有战争,

百姓安居乐业、物产富足,

他们还会不会产生这样的愿望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这基本已经实现了嘛,

做人不能太贪哦。

所以说,托马斯之所以要写这本书,

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

他们生活的并不美好。

但到底他们有多惨呢?

呃,惨不忍睹吧。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

穷人哪怕是犯了盗窃罪,

都会被处以死刑。

而且这一时期,

英国还在进行着圈地运动。

在当时,

英国的羊毛贸易进行的如火如荼,

那些富有的贵族利益熏心,

竟然将没有开垦过的土地全部都圈占起来,

据为己有。

白天边放羊,边薅羊毛,

哦,不对,他们并不织毛衣。

于是,英国的许多农民就失业了。

虽然说,

这一时期英国贵族可谓是挣了个盆满钵满,

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人啊,

占社会大多数人的农民的日子

却因为圈地运动一落千丈,

饭都吃不起了。

当然了富人并没有心思去管这些

吃不起饭的穷农民,

他们只顾着自己放羊,薅羊毛了。

如果说,你过得不好但是我不告诉你,

是不是你还会自我安慰,

其实大家都一样呢?

尤其是当时的英国,

大家都信奉基督教,

这样一来我只要告诉你,

神让你受苦,你就要受苦,

这些农民,搞不好就真信了。

可是好巧不巧的,

欧洲在这差不多同一时期开始了一项

风靡全球的社会活动——“文艺复兴”。

这个活动可谓是如火如荼了。

在这场活动中,

人性的光辉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农民一看到这个活动,

就坐不住了。

你看,达芬奇都不画上帝了,

“我们要重生了,

我们要求关注啊。”

于是富人们的谎言也就被轻易地戳穿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重视,

希望自己能够和别人享受平等,

于是这样的愿望就生根发芽,

结出了果实——《乌托邦》。

当然啦,

这种美好的幻想并不是英国专利,

我们中国也有。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

就是描写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毕竟,渔人死活也没再找到这个地方。

这就印证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