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端午节申遗(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了吗)
韩国申请端午节(端午节是韩国申请成功的吗)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今年的端午节是申遗成功的第十个年头,今年的端午节也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九个年头,让人不免想到“韩国申遗中国端午”和“申遗申遗申遗端午成功”的来龙去脉。
2005年11月25日,韩国的“gangneung danoje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在网上爆炸…虽然官方后来造谣,但还是有人相信韩国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
图1韩国港英地区农民端午节期间特有的巫俗仪式活动——港英达诺杰节,并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韩国虽然出于文化自卑,极力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在民间往往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声音,比如“孔子属韩国”、“高句丽是韩国古代王朝高丽的前身,所以辽东自古以来就是朝鲜的领土”等等。不过客观来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角度来看,韩国并没有注册中国的端午节,因为韩国的“gangneung danoje节”和中国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几乎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中国申请端午节。
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名字和意思不同。
“gangneung danoje节”最早有“gangneung”的地名,是韩国江原道下辖的一个市县。就行政区划而言,它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地级市,但它的面积甚至不如中国的一个县那么大。“港城达诺杰节”可以说是港城的特色习俗。很多外地来的韩国人,甚至不知道江陵有这样的习俗。虽然中国端午节的具体习俗有很多地域差异,但节日本身绝对属于全国。此外,由于媒体翻译的问题,“港江节”在中国一度被发音为“港江节端午节”,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节日”和“祭祀”不能完全等同,至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它们做了区分。
图2岗内贡达诺杰节活动中官员和奴隶的蒙面戏
第二,活动不同。
虽然中国端午节的活动在特定的地方会有所不同,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纪念屈原(或伍子胥)等几乎都是标配;韩国江南节的活动不仅与端午节完全不同,而且更加丰富多样。官方奴隶表演化妆舞会、秋千、摔锅、摔跤、农场音乐比赛、农场歌谣等等。至于祭祀活动,更是不计其数,但都不祭祀屈原或伍子胥。他们有酿造神酒的祭祀、大官岭山神的祭祀、大官岭佛教城隍的祭祀、丘山城隍的祭祀、鹤山城隍的祭祀、凤安的祭祀和迎神的祭祀。
第三,时间不同。
虽然在中国端午节前后(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他们之间会有时间重叠,但中国的端午节大多只在同一天有活动,即使在比较重要热闹的地区,节前节后也不会超过一周。但是三月底到五月初可以折腾,而且经常是白天黑夜。
图3端午节的重要节日当然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赛龙舟”。
中国端午节成功申请世界遗产。面对纷乱的“韩国注册端午节”事件,曾有专家传言“申请世界遗产”不是注册商标;“申遗”就是呈现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让全世界都知道、分享。这和商标注册不是一回事。并不是韩国的“gangneung danoje节”成功申请世界遗产。端午节后,中国人将不得不支付费用。另外,它们不是一回事。果然,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正式“申遗”成功。
然而,所谓的“中韩端午之争”已经肆虐了很久。难道只是因为媒体和公众的误读,爱国主义的高涨?不,显然,事件不断发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严重不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
图4“仲夏端午节,煮玉米。用普通的野叶子包裹小米……”这是晋朝巡抚周写的《风土志》。鸭子是鸭子,小米是粽子,煮小米就是煮鸭子包粽子。
2005年韩国“gangneung danoje节”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年底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然而,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典型的证据是传统节日被忽视了。二十年的深化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但也出现了西方文化入侵的极端现象。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庆祝外国节日,只知道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但对寒食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却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崇洋媚外,忘了自己的书,丑化祖国的传统文化。事实上,我国没有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传统节日作为重要遗产,甚至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
另一方面,韩国某个特定地方的“gangneung danoje节”早在1967年就被列为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13名。经过近40年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其申请世界遗产终于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冈努贡大诺节”与中国的端午节并不一致,但韩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这个国家一直有端午节的传统,而“冈努贡大诺节”最早也与端午节密切相关,并逐渐演变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因此,韩国人不仅需要肯定自己重视传统节日的态度,而且善于创新融合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图5“家里有三年艾叶,医生不用来”。古人称艾叶为“艾叶”,将艾叶挂在空处,切成虎形称为“艾虎”辟邪。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2005年的“韩国注册端午节”堪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分水岭,因为在活动的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中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赫然在列,随后第二、三、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于2008年、2011年、2014年获批公布。2008年,清明节、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正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同时,教育部门也在逐步推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下一代的传统文化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取得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这一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比如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江戏、呼麦,进入2019年,歌手数量不足百人,几乎失传。传统节日的保护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传统节日成为商家搞促销活动的噱头。真正有意义的节日和习俗几乎没有创新,甚至有被“新兴现代节日”挤入存在的危险,比如光棍节、女生节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正文:博岭清河
由历史大学堂团队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