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个根轨迹图,部分的极点在右半平面,表示当时的系统会不稳定根轨迹图(root locus)是控制理论及稳定性理论中,绘图分析的方式,可以看到在特定参数(一般会是回授系统的环路增益)变化时,系统极点的变化。根轨迹图是由Walter R. Evans(英语:Walter R. Evans)所发展的技巧,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稳定性判据,可以判断线性非时变系统是否稳定。根轨迹图是在复数s-平面中,系统闭回路传递函数的极点随着增益参数的变化(参照极零点图(英语:Pole–zero plot))。
用途
极点位置及二阶系统中自然频率及阻尼比的关系
除了确认系统的稳定性外,根轨迹图也可以用来设计回授系统的阻尼比(ζ)及自然频率(ωn)。定阻尼比的线是从原点往外延伸的线,而固定自然频率的线是圆心在原点的圆弧。在根轨迹图上选择有想要的阻尼比及自然频率的点,可以计算增益K并且实现其控制器。在许多教材科书上有利用根轨迹图设计控制器的精细技巧,例如超前-滞后补偿器、PI、PD及PID控制器都可以用此技巧来近似设计。
以上使用阻尼比及自然频率的定义,前提是假设整个回授系统可以用二阶系统来近似,也就是说系统有一对主要的复数极点,不过多半的情形都不是如此,因此在实做时仍需要针对系统再进行模拟,确认符合需求。
定义
回授系统的根轨迹图是用绘图的方式在复数s-平面上画出在系统参数变化时,回授系统闭回路极点的可能位置。这些点是根轨迹图中满足角度条件(angle condition)的点。根轨迹图中特定点的参数数值可以用量值条件(magnitude condition)来计算。
假设有个回授系统,输入信号 X ( s ) {displaystyle X(s)} 、输出信号 Y ( s ) {displaystyle Y(s)} 。其顺向路径传递函数为 G ( s ) {displaystyle G(s)} ,回授路径传递函数为 H ( s ) {displaystyle H(s)} 。
此系统的闭回路传递函数为
T ( s ) = Y ( s ) X ( s ) = G ( s ) 1 + G ( s ) H ( s ) {displaystyle T(s)={frac {Y(s)}{X(s)}}={frac {G(s)}{1+G(s)H(s)}}}
因此,闭回路传递函数的极点为特征方程式 1 + G ( s ) H ( s ) = 0 {displaystyle 1+G(s)H(s)=0} 的根,方程式的根可以令 G ( s ) H ( s ) = − 1 {displaystyle G(s)H(s)=-1} 来求得。
若是一个没有纯粹延迟的系统, G ( s ) H ( s ) {displaystyle G(s)H(s)} 的乘积为有理的多项式函数,可以表示为
G ( s ) H ( s ) = K ( s + z 1 ) ( s + z 2 ) ⋯ ( s + z m ) ( s + p 1 ) ( s + p 2 ) ⋯ ( s + p n ) {displaystyle G(s)H(s)=K{frac {(s+z_{1})(s+z_{2})cdots (s+z_{m})}{(s+p_{1})(s+p_{2})cdots (s+p_{n})}}}
其中 − z i {displaystyle -z_{i}} 为 m {displaystyle m} 个零点, − p i {displaystyle -p_{i}} 为 n {displaystyle n} 个极点,而 K {displaystyle K} 为增益。一般而言,root locus diagram会标示在不同参数 K {displaystyle K} 时,传递函数极点的位置。而root locus plot就会画出针对任意 K {displaystyle K} 值下,使 G ( s ) H ( s ) = − 1 {displaystyle G(s)H(s)=-1} 的极点 ,但无法看出 K {displaystyle K} 值变化时,极点移动的趋势。
因为只有 K {displaystyle K} 的系数以及简单的单项,此有理多项式的值可以用向量的技巧来计算,也就是将量值相乘或是相除,角度相加或是相减。向量公式的由来是因为有理多项式 G ( s ) H ( s ) {displaystyle G(s)H(s)} 的每一个因式 ( s − a ) {displaystyle (s-a)} 就表示一个s-平面下由 a {displaystyle a} 到 s {displaystyle s} 的向量,因此可以透过计算每一个向量的量值及角度来计算多项式。
根据矩阵数学,有理多项式的相角等于所有分子项的角度和,减去所有分母项的角度和。因此若要测试s-平面上的一点是否在根轨迹图上,只要看开回路的零点及极点即可,这称为角度条件。
有理多项式的量值也是所有分子项的量值乘积,再除以所有分母项量值的乘积。若只是要确认一个s-平面上的点是否在根轨迹图上,不需要计算有理多项式的量值,因为 K {displaystyle K} 值会变,而且可以是任意的整数。针对根轨迹图上的每一点,都可以计算其对应的 K {displaystyle K} 值,此即为量值条件。
以前绘制根轨迹图会使用名叫Spirule的特殊量角器,可以用来确认角度并且绘制根轨迹图
根轨迹图只能提供在增益 K {displaystyle K} 变化时,闭回路极点的位置资讯。 K {displaystyle K} 的数值不影响零点的位置,闭回路零点和开回路的零点相同。
角度条件
复数s平面上的点 s {displaystyle s} 若满足下式,即符合角度条件(angle condition)
∠ ( G ( s ) H ( s ) ) = π {displaystyle angle (G(s)H(s))=pi }
也就是说
∑ i = 1 m ∠ ( s + z i ) − ∑ i = 1 n ∠ ( s + p i ) = π {displaystyle sum _{i=1}^{m}angle (s+z_{i})-sum _{i=1}^{n}angle (s+p_{i})=pi }
开回路零点到 s {displaystyle s} 点角度的和,减去开回路极点到 s {displaystyle s} 点角度的和,需等于 π {displaystyle pi } 或180度。
量值条件
主条目:量值条件
在根轨迹图上的特定点 s {displaystyle s} ,数值 K {displaystyle K} 若使下式成立,就符合量值条件(magnitude condition)
| G ( s ) H ( s ) | = 1 {displaystyle |G(s)H(s)|=1}
也就是说
K | s + z 1 | | s + z 2 | ⋯ | s + z m | | s + p 1 | | s + p 2 | ⋯ | s + p n | = 1 {displaystyle K{frac {|s+z_{1}||s+z_{2}|cdots |s+z_{m}|}{|s+p_{1}||s+p_{2}|cdots |s+p_{n}|}}=1} .
绘制根轨迹图
RL=根轨迹图,ZARL=zero angle root locus
利用一些基本的技巧,可以用根轨迹法绘制K值变化时,极点的轨迹。根轨迹图可以看出回授系统在不同 K {displaystyle K} 下的稳定性以及动态特性。其规则如下:
标示开回路的极点及零点
将实轴上,在奇数个极点及零点左边的线段标示下来(例如一个、三个极点及零点)。
找渐近线
令P为极点的个数,Z为零点的个数,两者相减即为渐近线的数量:
P − Z = number of asymptotes {displaystyle P-Z={text{number of asymptotes}},}
渐近线和实轴的交点在 α {displaystyle alpha } (称为形心),往外延伸的角度为 ϕ {displaystyle phi } :
ϕ l = 180 ∘ + ( l − 1 ) 360 ∘ P − Z , l = 1 , 2 , … , P − Z {displaystyle phi _{l}={frac {180^{circ }+(l-1)360^{circ }}{P-Z}},l=1,2,ldots ,P-Z} α = ∑ P − ∑ Z P − Z {displaystyle alpha ={frac {sum _{P}-sum _{Z}}{P-Z}}}
其中 ∑ P {displaystyle sum _{P}} 为所有极点数值的和, ∑ Z {displaystyle sum _{Z}} 为所有明确零点数值的和
根据测试点的相位条件判断其往外延伸的角度
计算分离点(breakaway/break-in points)
根轨迹图上的分离点(二条根轨迹图上的轨迹相交的点)是满足下式的根
d G ( s ) H ( s ) d s = 0 or d G H ¯ ( z ) d z = 0 {displaystyle {frac {dG(s)H(s)}{ds}}=0{text{ or }}{frac {d{overline {GH}}(z)}{dz}}=0}
只要解开z,实根即为分离点,若是虚数,表示没有分离点
相关条目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增益裕度及相位裕度
波德图
相位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