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 “平民为平民而活,但不谈美,不求财。”
  • 还记得八次叛逃吗
  • “我就是我,努力就好。”

冯玉祥简介(背弃将军的冯玉祥)

有人说他是阴谋家、伪君子,也有人说他是杰出的爱国者、可敬的民主战士。然而,当他是将军时,他被称为“换章将军”和“叛逃将军”。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统计,他一生叛逃八次。他就是冯玉祥。

“平民为平民而活,但不谈美,不求财。”

冯玉祥,生于1882年11月,即光绪八年,直隶保定(今河北保定)人。我小的时候,家里有七个兄弟。他是我家老二,但因为家境贫寒,生活困难,死了五个。他从第二个变成了第一个。

他的父亲冯是个文盲。没考上武举,就参军了。他跟随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在保定“五营”操练。冯玉祥十一岁时,因为家境贫寒而失学,只好住在父亲的军营里自学功课。

据说冯玉祥从小就渴望学习。因为他的家庭很穷,他不能为他学习。启蒙之后,冯玉祥自学成才。他甚至没有钱在家里买纸和笔。他用自己捡的细竹筒,一头扎了一束麻,蘸着泥在地砖上练习写字。

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也伴随着冯玉在深圳的生活。他当兵的时候,经常熬夜学习。为了晚上学习不影响别人休息,他找了一个大木箱,在上面凿了一个洞,把头伸进去用微弱的灯光看书。后来,冯玉祥在部队担任旅长,驻扎在湖南常德。他还规定每天早上要读两个小时的英语,他的学习精神是我这一代人的榜样。

有两朵花,每张桌子一朵。当时他的父亲希望弥补他的部队,得到一些金钱补贴来贴补家用。因为父亲的军队是当时有名的“关系户军”,没有任何关系很难进入。

1892年,机会终于来了。同营一个叫苗冠岱的人,决定从营里出一个名额空给冯的小儿子,却忘了事先问对方的名字。无奈之下,他只好临时编造了一个“冯玉祥”来登记在册。从此,冯季珊正式改名为冯玉祥,开始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

还记得八次叛逃吗

14岁参加淮军后,冯玉祥的仕途有了很大的进步。

1902年,20岁的冯玉祥转战袁世凯的武威右军,随后参加了滦州起义。这是他第一次叛逃。那是腐朽的封建满清政府。起义失败是因为敌强我弱。冯玉祥被免职后,本该被判死刑。然而,军阀王怀庆见他年轻,便放他走,驱逐了保定。

后来,冯玉祥在奉命率部到四川抗击蔡锷的国防军队时,一度击败了蔡锷,被袁世凯授予三等男爵。之后又秘密联系蔡锷,于1916年3月谈判停战。这是他第二次叛逃。恢复帝制的是袁世凯。

1918年,冯玉祥奉命攻打孙中山等人组建的“护法军”,以维护临时法律,恢复国大党,团结西南军阀。他使湖北安宁,这是他第三次投诚,但投敌的是段。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接战争中,冯玉祥接受了张学良50万银元的贿赂,利用两军激战之机,率军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时任总统曹锟,推翻了北洋政府。他还带领军队脱离北洋军制,将军队改组为“国军”。之后,他打电话给孙中山,请他北上。这是他第四次叛逃。

第五次投诚,他把郭松龄拉到张;第六次在婺源宣誓打倒北洋军;第七次,国共分裂时转投国民党;最后一次,他在中原大战中击败蒋介石,转投我党。

以最高的频率,冯玉祥在短短一年内叛逃三次。在古代,吕布数次改姓,被封为“三姓家奴”。冯玉祥倒在上面的时候,只能用“草的摆动随风倒”来形容。

“我就是我,努力就好。”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冯玉祥无疑是最特殊的存在,投诚行为更是被人所不齿,尤其是在传统的法家文化中,忠君爱国融为一体,一个人甚至背叛自己的君主,这其实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人。

但在乱世,生活和忠诚,孰轻孰重,如果我不生活在那个时代恐怕很难给出答案,更何况冯玉祥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充满矛盾的人。

他身材魁梧,但胆子小。前战友白崇禧、张发奎因为太害怕日军空军队进攻,录下了冯玉祥的段子。

他冷酷无情,但也表现出善良。冯玉祥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受到了当时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团团长鲁的赏识。他还帮助和支持他的侄女,然后陆被徐树铮暗杀。于是,冯玉祥在掌握了西北军的大权后,命令张之江在1925年12月30日乘火车经廊坊离开北京时,劫持并杀死徐树铮,为其叔父报仇。

他生来贫穷无助。他自己训练,自己战斗,逐渐爬上来,都是因为他愿意和下属同甘共苦。然而,他背弃了军人最重要、最基本的忠诚原则,多次被部下出卖。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选择了皈依基督教,并于1917年受洗,主张“以教治军”,要求官兵洁身自好,厉行节约,但他在河南发起的灭佛运动,在北方逐渐扩大和盲从,几乎导致了佛教在华北的灭绝。

他忘了自己的义,却从未背叛过国家的大义。在混战中,他顺势而为,到处捞足了油水,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从来没有像阎锡山那样连日抵制共产党,无视民族大义。

他一生都在军队服役,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被邀请回国。然而,当他和他的女儿从苏联乘船回国时,他们都因船上的意外火灾而死亡。

多么神奇,他的一生充满了背叛,但他做出的每一个选择似乎都卡在了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上。他在所有军阀派系中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以至于所有的派系都会在需要的时候利用他,笼络他,但在不需要的时候又回头打压他,歧视他。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要求他对某一派忠诚、真诚、有激情呢?冯玉祥的下属,和他们的老上司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改变家庭,但后来,有的为国捐躯,有的沦为走狗,被人唾弃。通过审视他们的生活,我们似乎看到了现代中国寻求变革、积极自救的过程。

也许,我们离那个时代太远了,用传统和现代的思想来评判前人的作为,太片面和武断了。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最重要的是从中学习,不要忘记过去,向未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