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舒养胃舒(全胃药,温胃舒VS养胃舒)

温胃舒和养胃舒是药店常见的两种胃药,几乎是每个药店必备的。不熟悉这两种药物的人会认为它们相似。稍微了解他们的人可能都知道,温胃和胃是用来治胃寒的,养胃是用来治胃热的。是真的吗?。

温胃舒

常用剂型:胶囊、颗粒剂、片剂、泡腾片。

配料:党参、附子、炙黄芪、肉桂、山药、制肉苁蓉、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

主治:暖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寒痛、饮食寒凉、重感冒痛。

成分分析:

党参/黄芪/白术。:用于脾虚。

附子:归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散寒除湿。治寒痛、虚寒、吐泻。

肉桂:补火助阳,治肾阳虚、脾肾亏寒、胃脘冷痛、食少便溏。

肉苁蓉/补骨脂:温肾助阳,治肾阳不足,五班腹泻。

陈皮/砂仁:理气健脾,祛湿开胃。

山药:健脾养胃,补肾生津。

山楂:消积健胃,行气化瘀。

吴梅:收敛和流涎。

以上药物合用可补肾健脾、温中养胃、行气止痛,治疗脾胃虚寒(脾肾阳虚)的胃脘疾病,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医学特点:温脾益肾,温中散寒。

联合用药:温胃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螺旋藻片

附:脾胃虚寒型胃病辨证要点

①胃痛:上腹部疼痛,表现为隐痛,喜温、按压,空伴有剧烈腹痛。

②肠胃不适:吐清水,食欲差,大便稀。

③阳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不温,神疲乏力,小便长。

④舌诊:舌质轻,苔薄白。

养胃舒

常用剂型: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

配料: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

主治:滋阴养胃。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灼热和隐痛。

成分分析:

黄精:健脾益气,滋阴养胃,用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口干食少,内热止渴。

党参/白术:健脾养胃。

北沙参:滋阴益胃生津,治疗胃阴不足及发热损伤。

菟丝子:补阳还阴。

玄参:滋阴降火,治热伤阴。

陈皮/砂仁:理气健脾,祛湿开胃。

山药:健脾养胃,补肾生津。

山楂:消积健胃行气化瘀。

吴梅:收敛和流涎。

干姜:温阳健脾。

以上药物合用可扶正培本、滋阴清热、健胃消食、调中调焦,用于治疗胃阴不足(阴虚有热)型上腹部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

药物特点:滋阴健脾养胃。

合用:养胃舒+泮托拉唑钠肠溶片+铝酸镁咀嚼片

附:胃阴不足胃病辨证要点

(1)胃痛:上腹部隐痛。

②胃肠不适:食欲差,腹部不适,食后腹胀加重,嗳气,大便干燥。

③其他:口干、咽干、五烦、消瘦、乏力、小便黄。

④舌诊:舌质红,苔少,液少。

摘要

相似点:温胃舒和养胃舒都是胃病常用的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两者都含有相同的益气健脾的多味药,说明两者在治疗脾胃虚弱方面有相似之处。

差异:两个组成部分的不同部分导致它们的功能偏差的差异。温肾舒重在于温脾肾散寒,是治疗虚寒型胃病的药物;养胃滋阴清热,是一种治疗胃阴虚型胃病的药物。

通过以上对两种药物的概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养胃舒和温胃舒是两种适应症完全不同的药物。还值得注意的是,在胃病的辨证分型中,胃寒不仅包括虚寒,还包括实寒,而热不仅包括虚热(胃阴不足),还包括实热(湿热、肝胃郁热)。故温胃舒不能用于非虚寒,阳胃舒不宜用于非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