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物流在钢铁物流运输模式中的发展前景
钢铁物流行业面临着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钢铁物流运输模式以及钢铁物流发展前景如何吧。
一、钢铁物流运输模式
欧洲的港口,比如德国的汉堡、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这些港口依托欧盟巨大的市场,定位于货物集散、大规模进口、大规模出口的功能,在钢铁物流运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欧盟从中南美洲和大洋洲进口大量铁矿石,全部以海运为主。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使得欧盟进口铁矿石原料的港口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钢铁运输主要是铁路运输,欧盟成员国之间已经建立了非常发达的铁路网和铁路信息基础设施。
日本是典型的航海先驱。其原材料从大洋洲、中南美洲等亚洲国家进口,而其钢材大部分出口到中国等亚洲国家,少量出口到美国。海运是其钢材国际运输的主要方式。统计显示,钢材占日本海运货物总量的20%左右。日本钢铁的国内运输主要是卡车。
二、钢铁物流的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钢铁产品大部分通过市场流通到达用户手中。虽然钢厂的直销力度在加大,但与4亿吨的产量相比,直销的比重还是比较小的。纵观整个钢铁供应链,钢铁物流的技术水平明显偏低,主要体现在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交易市场、加工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布局不合理,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在钢铁生产领域之外,销售、运输、加工、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尚未形成顺畅的流动,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调。同时,由于物流相关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系统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国际钢铁企业的物流化和信息化,发展钢铁物流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必然趋势。目前,虽然中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国内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在钢铁物流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国内钢铁物流中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产地型、消费型和运输型,或者是集以上两种或三种类型于一体的综合型。目前大部分以消费为主,交通为主,靠近消费区,靠近终端用户,交通便利。这些钢铁物流中心首先对钢厂或贸易商自身的资源进行切割加工,其次为社会提供外部加工,而其加工业务则首先依靠自身的贸易。
根据国际钢铁研究所(IISI)发布的年度数据,近几十年来,全球钢铁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全球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从全球来看,在发达地区和国家,如北美、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钢材的物流量往往是产量的几倍。作为铁矿石生产的原料,中国、日本和欧盟是世界三大铁矿石进口国和进口国,而中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是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地区。从这些可以看出,钢铁物流有很大的需求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