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业(金融行业哪类最赚钱)
金融服务业(金融行业哪类最赚钱)金融服务行业(哪种金融行业赚钱最多)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科技的助力下,中国金融服务业从1.0时代的“信息技术+金融”、2.0时代的“互联网加金融”逐步向3.0时代的“智慧金融”转型,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普华永道认为,这一转型过程不仅是新竞争对手进入、现有行业结构向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全面合作挑战的过程,也是金融科技全面应用于中后台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合规等领域的过程。
如果问传统金融机构的从业者,金融科技发生了哪些变化,55%的受访者会认为运营效率提升了,50%的受访者认为客户体验提升了,49%的受访者对其对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影响非常感兴趣。值得考虑的是,这三个最受关注的选项也是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转型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向。
《报告》认为,传统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金融科技的R&D和应用,不愿意单纯依赖专业金融科技公司的能力,而是更注重独立的R&D和实践能力。
据了解,本次调查是普华永道第二次对中国金融科技业态进行调查,共收集到135条有效反馈,其中传统金融机构行业的总受访者包括银行与资本市场、保险、资产与财富管理等,分别占30%、44%、9%和17%。
银行业:更关注申请结果
《报告》认为,目前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主要侧重于通过金融科技公司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本质上仍是一种间接的合作方式。
比如2017年,四大国有银行牵手互联网巨头,合作层面持续深化。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在反欺诈、加密、风险控制等应用成果领域合作最多。调查显示,获取金融技术和能力的转移、获取外部大数据开发相关应用也是两家公司合作频繁的领域,分别占55%和38%。与金融科技公司一起开发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和应用也是银行业感兴趣的领域。
《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的领域和方式符合商业银行科技能力现状和严格风险控制的金融监管环境,但有可能减缓金融科技的应用进程。
《报告》建议,中小银行可以在控制金融科技合作手段的前提下,考虑更直接的合作模式,实现快速突破。目前,未来1-3年,银行业普遍希望在现有领域继续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更多合作。但目前商业银行在获取客户、开展信贷业务合作、通过合资或投资金融科技公司等更直接、更激进的合作方式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仍持谨慎态度。
保险业: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和管理
目前保险业高度集中,利润空与商业银行相比有限。寿险公司仍在追求更高的业务增长,而财险公司利润压力更大。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增长,前端销售和后台运营过于依赖人力。如果高成本的局面无法扭转,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报告》认为,保险公司对金融科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营成本的降低。超过一半的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化、移动化运营方面与金融科技公司有过合作,这是目前保险公司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最多的领域,占比62%。此外,营销与销售、理赔反欺诈与业务泄漏管理、风险需求识别与产品研发、支持精准化、个性化定价也是目前双方合作较多的领域。
《报告》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但是,目前大型保险集团在金融科技领域有很大优势,规模化经营有成本优势。未来,如果中小保险公司不能在基于业务和制度弹性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中实现更快的创新突破,可能会被大型保险集团拉走。因此,《报告》建议,中小保险公司必须把握与金融科技合作的机遇,实现转型和价值链整合。
例如,今年5月,同方环球人寿在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金融云平台、金融大数据、金融服务互联网营销、信息安全、金融风险管控、区块链、智能客服、人工智能等多个层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互联网金融智能生态圈。
保险行业受访者表示,未来预期合作方向将拓展至更多子应用领域,如风险需求识别和产品研发、支持精准化和个性化定价、客户画像和智能产品推荐等。
应用:大数据风险控制技术最有前景。
《报告》认为,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在线支付无疑是最成功的分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受访者普遍认为,大数据风险控制、互联网保险、供应链金融将成为科技引领全球的领域。
目前,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四大核心技术有不同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的兴起,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逐渐深入,从常见的产品设计和前端销售延伸到监管风险、流程改进等更为复杂的领域,为金融机构的业务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63%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分析/模型在产品设计中最有价值,59%和47%的受访者认为是前端销售和监管风险。
受访者认为,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为不同客户群体量身定制差异化产品,改善客户画像,辅助精准营销。在监管风险和内部控制方面,大数据应用广泛,其在不同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各有特点。
在人工智能方面,由于生物识别/身份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在金融支付领域的成熟发展,从业者可以利用直接采购将技术植入场景。比如客服机器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便捷和个性化。虽然应用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其发展的基础条件欠缺,尤其是在数据和团队方面。其中,61%的受访者认为数据质量和数据访问是最严重的问题,需要充分整合数据,为其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样数量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人才缺乏的限制,因为科技巨头在薪酬、技术储备、场景应用等方面都优于传统金融机构。
云计算在金融行业起步较晚。然而,从云接入的角度来看,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热衷于打造自己的私有云。目前,私有云与行业云相结合的模式逐渐成为我国云计算发展的主流。67%的受访者认为,云计算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难点主要在于核心数据的高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
《报告》显示,对于区块链而言,合规风险和应用效果是受访者最关心的问题,53%的受访者认为未知的监管风险是该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最大问题和挑战。
监管趋势:更严格、更认可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尤其是网贷行业大规模倒闭暴露出的问题,更值得关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监管者对金融科技认识的不断加深,相关监管措施和协调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到4月份《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这些都是监管部门为适应金融业跨境经营环境而做出的自我改变。
在此背景下,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普遍认为金融科技需要适当监管,尤其是要避免行业野蛮发展和跨行业套利。因此,严格监管必然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报告》认为,严格的监管和持续的环境有利于金融科技领域的规范运作和降低风险。
《报告》认为,金融科技领域未来的领导者,一定是那些能够高效满足监管要求,化被动为主动的企业。因此,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都应该配合监管做好相关工作。
除了避免行业的野蛮发展,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监管的期望更高,58%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在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记者李
报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