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到这句话时,我突然是心头一震。这是周总理的一句名人名言。记得上次看见这句话还是在初中学校的走廊,作为名人名言标语被挂在墙上。当时年纪还小,就算是每天看也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多少年后再来回味它,却能带给我无尽的遐想。

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发展,需要好几代人的奋斗,19世纪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正处于危亡之际,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不屈服于任何人,不懂得就问不会的就学,思想启蒙也就在这时开始,先进文化不断传播进来。这个时候,即使是落魄的清政府也知道要办学校,搞教育,派出留洋幼童。又在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新的思想和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播了起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经典语录。

到了民国时期,经过前面的积淀,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最基本的是教育。当时的政府对于教育非常重视,国家再穷也不穷教育,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教师的工资能达到普通工人的好几倍,为了保护学校避免战火,不惜代价将学校搬迁,留下教育基业。正是因为这样的大环境民国时期也算是人才辈出,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墨客。胡适,鲁迅,蔡元培,冰心,朱自清等等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他们的作品和一些事迹,即使是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回味,民国时期的教育和文化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崛起是起着不小的作用的。

再到后来的建国后的新中国建设时期,这个时候的新中国需要大量的人才,毛主席也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制定了新的教育方针,大力的发展教育,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便号召在国外的国人回国。这个时候正是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可没有想到却有一大批的爱国主义者,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等等,这些名字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为了新中国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让新中国有了足够自保的能力,他们把最好的时光献给了一穷二白的祖国,他们真的是做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所学全部都投入到中华民族的崛起中。

现在的大人总是给孩子传播这样的想法。“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挣好多好多钱,买车,买房,过上好日子。”话语里面包含着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和关心,但是大部分家长都这么教育孩子的时候,那就有点太可怕了。

看电视新闻不时的能够看到,某某中国科学家加入外国国籍,某某中国高材生拿到美国绿卡在国外定居等等,看到这些新闻,再翻一翻评论,评论下总是一片骂声,可是这不就是父母教育的吗,去了国外有更好的待遇,他们错了吗?不可否认一个中国人加入外国国籍确实是没有民族感的表现,但我们也要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希望不仅仅是在初中学校的墙上才能看到,它也应该出现在其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