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什么意思(因地制宜的解释及用法)
因地制宜是什么意思(因地制宜的解释和使用)?
康晨源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芦圩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指出,“我们一直在探索合作社之路。你们开拓了适合自己的合作发展道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了土地的独特优势。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意义重大。希望村民再接再厉,总结经验,继续推广。同时,应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探索发展更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Xi总书记的讲话肯定了农民合作社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现实价值,突出了因地制宜对于新时代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原因。
什么是因地制宜?解释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当措施”。即“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适应情况,入乡随俗,量体裁衣”,而不是“一成不变,生搬硬套,雕舟求剑,削足适履,横扫一切”。回到主要的农民合作社,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背景下,经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空空壳社”的清理、规范的引导、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支持,截至2021年4月,全国共有农民合作社225.9万户,带动了全国近一半的农民,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农民合作社这么多,从经营类型的维度,可以列举特色产业带动模式、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劳务合作输出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从组织结构维度,可以列举出传统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党支部牵头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依托家庭农场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合作社联合(联盟)模式。然而,我们发现很难仅从一个维度(管理类型维度、组织模式维度或其他维度)涵盖农民合作社的所有当前实践,包括现有的农民合作社类型、模式或模式。
这反过来又回应了因地制宜的意义。
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是立足现实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受农业产业特征、政策特征、市场特征、村民感受等多种因素影响,涉及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因此,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不能“一刀切”或“装在一个篮子里”,而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改善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实践探索。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实践的产物。作为舶来品,它们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进化、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内生动力,国内实践丰富多样。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禀赋,强化高效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建立和运行的根本基础在于农村高效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在贫困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没有高效的产业,经济发展将是困难的。组织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规模发展高效养殖业;同时,支持发展非农产业,依托自然景观、人力资源、特色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手工业合作社或旅游合作社,增加收入。青海省近90%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以生态产业为生态经济切入点,以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启动生态畜牧业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约1000家,探索“梅陇”“拉格日”等模式。,并通过共享合作,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共赢,让群众从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因地制宜发展全要素合作,释放集聚势能。针对山区无资金、农村无劳动力、城乡结合部无土地、空新村院落闲置的情况,通过资源互补,使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聚集,解决“人、财、地”问题。比如,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负担不起重农的背景下产生的,从而实现了多要素流入合作社和规模化农业经营。由于村社的嵌入性,合作社自然带有地方印记。鼓励多地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投资合作社,将村级党组织在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村社协同发展。山东省高度重视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合作社。2019年,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农办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全面启动村级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省村党组织领导的合作社有37802个,其中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的有30189个,占79.86%。在社区兼容的背景下,村干部创业信心更足,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径更广。
因地制宜拓展多维度联合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事实上,合作是内生需求向个体合作社外部延伸,以克服其有限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不足的市场竞争力的体现。比如风险较高的养殖业,强调上下游供应链的融合;在果蔬行业,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大,难以保存,因此希望通过延长产业链来规避市场风险,增加附加值。纵向来看,表现为合作社经营自己的实体,或者吸收加工企业作为合作社成员,或者只是作为连接固定企业与其成员的桥梁。横向上表现为寻求区域和产业联盟,与区域合作社形成协会和联合体,协调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与行业或相关产业合作社形成联合代理、联合体,做大做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谈判地位,增强市场话语权。这些都丰富了合作社的组织体系。此外,在深圳市生活网农业农村部的支持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合作示范社利用社会力量为其成员提供品牌培育、投放销售、融资贷款等服务。,而通过企业赋能,他们可以扬长避短,并借船出海;企业还通过对接服务农民合作社,加快农业农村市场布局,实现社会企业共赢。
因地制宜探索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提升合作社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考察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继承父亲生意的“农戴尔”,老导演受到合作社“接班人”的称赞后非常高兴。我也听说大多数合作社谈发展的痛点,总是提到“人才匮乏”。其实这些问题都集中在对学习能力强、技术知识强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向往上。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农业领域,许多合作社从买卖业务转向为农民提供全程委托的机械耕作、植保、施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激活了一池春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广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以信息化为主导、精准农业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带动全县小麦玉米种植机械化率达99.6%,开创了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成功模式。赵县被评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科技的力量也体现在农产品的销售上。直播带货,这种在销售过程中的新潮玩法,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而消退。甚至老导演也亲自上阵为自己的产品代言。合作社人深谙“酒香,但怕巷子深”的道理。市场特色强的合作社在品牌建设和营销上下功夫,探索适合年轻人和上班族的小巧新颖的包装产品,玩转创意和概念。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格调”。同时,不少合作社增加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和产业重组,打造了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产业链,提升品牌建设和营销实力。
合作社有多种类型,如村劳动合作社,吸纳有兴趣但无技能、有劳动能力但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农村闲散劳动力,按照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进行独立市场化运作,对外提供服务。会员可享受各项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实现稳定灵活就业和增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又如瑞安市“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改革实践,引导合作社组织拓展服务功能,构建协同机制,促进农工、供销、金融、科技等领域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毫无疑问,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完善了农民合作社的生态系统,丰富了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连接的路径,增加了农民获得收入的机会和途径,强化了城乡关系,传承了农业文明和乡村文化,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强了全社会的农业意识,体现了农业的多种价值。这些生动的实践探索也将被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所丰富,各有千秋。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符合合作社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美国普渡大学农业经济学家Boehlje曾指出,合作社的特点与其农业的特点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在国内外合作社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在生产组织、现代技术、环境和气候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是机械地套用某个国家或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社原则,而是必须遵循“服务社员”和“民主控制”的核心合作社原则,这也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的原则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走出适合国情、民情、社会条件的中国。
其次,因地制宜要符合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农民合作社规范化运营作为引导服务的核心任务,把农民合作社服务农民的能力作为政策支持的主要依据,把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作为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实现了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的转变。因地制宜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是应有之义,但绝不是盲目服从教条主义。在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同时,要注意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后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以交易量返还为基础的分配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分红为基础的现实。“一人一票”与对合作社投入较多的核心成员对合作社的决策权有更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重大变更和贷款需要合作社全体成员签字,成员在外工作,难以实现。在法律的规范框架和指导下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内在任务,是实现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因地制宜,突出“姓属农、农即农”的鲜明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合作社,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实事求是,顺应农民意愿,不为农民做主,赋予农民自主经营和处理经济活动的权利。政府及时介绍农民合作社的典型做法,开展示范创建,出台合作社人才引进制度,与企业合作,为农民合作社提供金融、金融保险、农业担保、人才培训等支持服务,确保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企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实现农民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帮助农村实现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