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雕版印刷术发展历程。

一、背景

如果说自古以来大约四千年的文化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比如规范的文字、雕刻技术、材料和图形转印(这些条件到公元3世纪已经非常成熟)。唐朝的时候。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文化和科技的鼎盛时期。在国家统一、政治开放、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很大。这些都为印刷术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发明

雕版印刷发明于唐代,广泛应用于中晚唐。早期的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主要用于印刷佛像、佛经、誓言和历书。唐朝初年,玄奘曾将溥仪的画像印在背面的纸上,送给僧尼。1966年,在Xi西郊的Xi安柴油机厂发现了一张刻有梵文达拉尼咒语的纸,刻于704年至751年之间。这是已知的最早的雕版印刷。王军于唐宪通九年(868年)在英国伦敦博物馆创作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刻有年代标记的雕版印刷品。这一块是用7张纸粘成一卷,总长488 cm。每张高76.3厘米,宽30.5厘米。卷首刻有佛像,下方刻有全部经书。此版画雕刻精美,刀切娴熟,图文简洁凝重,印刷墨色厚重匀称,清晰传神,印刷雕刻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雕版印刷的发展

9世纪中晚唐时期,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五代时期,不仅民间雕刻盛行,政府也大规模雕刻儒家书籍。从晚唐的明朝长兴三年(932年)到后周的广顺三年(953年),前22年印刷了《九经·五经字·九经字》两册,共130卷。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更加完善,尤其是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和四川成都。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张图新在成都刻制并出版了全部《大藏经》,历时22年,计1076卷、5048卷,刻制13万件。这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本书。

四.板块分割

宋代雕版印刷一般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铜板雕刻。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佳功夫针店”印刷广告所用的青铜器。可见当时已经掌握了雕刻青铜器的技术。

说到印刷书籍,雕版印刷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种书,印刷速度比手写快很多倍,只能刻一次。

但是这样的话,印一本书,就要把板子刻一遍,还是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快速大量印刷书籍。有些书有很多字,往往要刻很多年才能刻出来。如果这本书印一次,就不会再版了,那么雕版就完全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