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 清代与玄学
  • 从世界上隐退
  • 风景园林的流行及其影响
  • 维基

天朗·王朗(《王朗很烂》,她的丈夫是王羲之的儿子)

说起谢道韫,大家都很熟悉。毕竟“柳絮若因风而生”的故事在教科书中已经代代相伴,东晋才女之名更是深入人心。事实上,谢道韫真正的成名是从她的丈夫开始的。

《世说新语》出版后,谢道韫回到家中,对丈夫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感到不满。谢安叔叔问她为什么,她回答:“一个叔叔有阿达和仲郎;从那群兄弟中,有冯、,还有末将。没想到,还有王朗!”大意是,我们顾颉每个人才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平庸的人王力可宁枝!

东晋时,王琅琊不亚于皇室,王凝之被王羲之认为是最得意的儿子。为什么谢道韫敢如此直言不讳,对丈夫或王羲之毫不留情?

其实从谢道韫谢婉叔叔的言行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二。谢婉参加宴会时,出席宴会的人提到“王谢”,谢婉怒不可遏。他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飞了出去”。

可见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对于当时的谢家来说,虽然是亲家,但是琅琊王氏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敬畏和尊敬的名门望族。事实上,正如周一良先生所说,“谢佳务实,王甲家务空”,淝水之战后,他们从来不是同级对手。

晋代士绅名士夸空谈,轻视功德武力。然而,每次发生权力争端,他们都不得不依靠谢等人,武力是最终的解决办法。这成为贯穿两晋的最大矛盾。

所以在王羲之这一代,崇尚文艺,空谈吐享乐的王,就成了肤浅的空架子。王羲之所代表的不仅是人们所欣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书画,更是整个时代避世娱死的社会风气。

可以说,王羲之是“魏晋风流”的一面镜子。

清代与玄学

魏晋士绅就像躲在沙漠里的鸵鸟,喜说话,厌做事。上层士绅越多,越应该会说大话,具体的公共事务,只有下层的庸才和小官吏才会去做。

例如,梁书有句名言:“你总是没有闲暇,但你不努力工作吗?看白色系空,意思是老实贵;勤匪懈怠,终会变俗。”只知道整天忙忙碌碌的人都是俗人。简单又贵的人不用工作。

琅琊王氏是从说话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王羲之的祖上,如王戎、王衍等,都是擅长研究老庄的玄学名人。王羲之本人在工作上并没有太大的成就。他不是一个国家的人才,但他在谈话和形而上学领域是一个好手。

在《兰亭集序》中,“死是虚生”这句话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兰亭集会上,王羲之不仅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还大谈玄学、道家,写了许多诗与人论辩。其他作品,如《易音好书》、《会稽王坚》等,都是王羲之的道教名著。

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也贡献了经典段落。当他作为骑兵参军时,桓玄问他担任什么职位,王徽之回答说:“我不知道是什么职位,但我经常看到有人带马,可能是曹操。”桓玄问他府中有多少马,死了多少马。王徽之不耐烦地回答,“我不问这些粗俗的东西。我怎么知道有多少匹马?你怎么知道死了多少马?

从世界上隐退

在崇尚老庄玄学的同时,无法回避的是自然隐逸。

避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不仅老子、庄子,孔子也主张“危国不进,乱国不活”。如果世界上有路,你会看到的。如果没有办法,你就会被隐藏。“春天有花,秋天有月,夏天有凉风,冬天有雪。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事业,这是一个好时机。

魏晋初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隐士保持着隐居的传统。为了避免司马家族的迫害,他们长期远离政治,以隐士的身份存在。然而到了后期,隐居完全成了终南山扬名的捷径,把自己藏在山野,不问国事,才能脱俗。

比如“关宁斩表”的故事就是典型代表。因为华歆嫉妒高官厚禄,关宁觉得这个朋友太俗了,气得把席子剪掉,和朋友一刀两断。

晚年,王羲之也过着隐士生活。由于官职比仇人王獵低,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节”,王羲之愤然离职,和好朋友一起去观光,享受钓鱼喝酒的乐趣,甚至不远万里去采药,俨然一个隐士。

一方面,王羲之的闭关锁国受到时代风气即老庄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无疑与当时佛教、道教盛行有关。

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宗教色彩的时期之一。乱世中,为了寻找精神寄托,麻醉自己,佛道轮回成为士绅们的首选。

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推崇佛教和道教。登峰造极的梁武帝几次将自己献给佛教,然后让大臣用巨额金钱赎回。而老百姓和商贩的房子被强行征用,用来修建寺庙和道观。

如《洛阳伽蓝记》载:“王侯陈贵,弃象马如马;一个贵族家庭,如果你放弃了你的财富,就是一个遗迹。于是赵一排排,宝塔与宝塔,争着写天上的姿态,争着抄山中的影子;金色的刹车比灵台高,大厅像房间一样坚固。只不过是绣了直木衣,满地朱红罢了。”

琅琊王氏家族中的“石天道”和王羲之父子名字中的“之”,是石天道的一种宗教意向。王羲之本人也喜欢吃素,与和尚道士交往,追求长生不老,甚至还学道家“神仙”游山玩水,采撷名贵药材。

风景园林的流行及其影响

还有与佛道关系密切的园林建筑。

自古以来,园林就在南方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建筑文化、书画文化、诗歌文化、山水文化、隐逸文化的融合体,也是体现一个家庭气度和涵养的门面。特别是随着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的盛行,园林成为文人生活的优雅体现。

王戎、桓玄、谢灵运、庾信等人的庄园各有特色,石崇的金谷园更是臭名昭著。世家大族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肆霸占房屋和私人田地,封山锁林,甚至达到了“山川湖海江河皆权贵夺,民以渔养渔,税值皆责”的地步。士绅之下,你可以想象普通人的生活有多艰难。

据《晋书》记载,王羲之晚年居金亭修仙访道时,占据山川,拓展乡村。”这里有大量肥沃的土地,横跨数千英里的土地.”王羲之自己给妻子和哥哥写了一封信,颇为他骄傲。

有漂亮的豪宅怎么会没有酒呢?

饮酒文化自古就有。酒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血液,缺一不可。然而,大多数时候,当我们喝酒时,我们强调适度,并保持一定的克制。正如孔子所说:“酒无量之限,不乱则乱。”

然而到了魏晋时期,这种克制的酒文化被狂饮、酗酒所取代。比如王羲之的祖先王小波就有一句名言,“名士不一定是奇才,但无事可做,嗜酒如命,认真读《离骚》,就可以称之为名士。”喝酒成了名人标榜自己的招牌。东晋名人王达也说过:“三天不喝酒,会觉得身体和精神都受不了”(三天不喝酒,身体和精神都受不了)。

王羲之的经典《兰亭集序》横空出世空那时酒还在盛开。对于王羲之来说,可以没有肉,但是不能没有酒。晚年政治失意时,酒成了王羲之最好的朋友,陪伴他一生,直到去世。

当然,要想成为名人,光喝酒是不够的。你必须同时服用五石散。

据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毅》记载,乌石粉中含有紫应时、白石英、赤埃洛石、钟乳石、石硫五种矿物质。虽然服用后能让人舒服一阵子,但副作用甚至比鸦片还严重。

连这么可怕的药也成了名人的最爱,成了居家旅行的良药。就连北魏的道武帝、后秦的姚兴等人都吃过这种药。

王羲之信奉石天之道,没事就喜欢找名药,尤其是找五石散。到了晚年,两个心爱的孙女相继因病去世,更有甚者,吴是这个可怜书生不可或缺的一员。

维基

从王氏家族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到全豹。宗华有句话: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的时代,也是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在精神史上,这是一个大自由、大解放、大智慧、大热情的时代。因此,它是最艺术的时代。当然,这也是中国生活史中点缀着最多充满命运的悲剧和传奇的时期。”

一方面,魏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关键时期,产生了众多瑰丽的诗文,对唐宋文学乃至明清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