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
血管性痴呆(痴呆)的诊疗方案!)
痴呆(血管性痴呆)的诊疗方案。
一.诊断
(1)疾病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征求意见稿)》(2002年)。
1.血管性痴呆。
1.1临床上可能的血管性痴呆。
(1)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比较、记忆力下降,以及定向、注意、言语、视觉空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两种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已经干扰了日常生活,这已经被神经心理学测试所证实。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表现为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这与CT和MRI上的相应病变一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卒中史。
影像学表现: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如丘脑和基底前脑)梗死,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
(3)痴呆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在中风后3个月内,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或者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波动或一步步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的诊断:①不均匀认知障碍(斑片状障碍);②相对完整的人格;③病程波动,多卒中史;④可出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⑤有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2可能是血管性痴呆。
(1)符合上述诊断的痴呆;
(2)有脑血管疾病和局部神经系统体征;
(3)痴呆可能与脑血管疾病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上证据不足。
1.3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临床诊断为可能或极有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通过尸检或活检证实其不包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以及其他组织学特征的退行性疾病。
1.4排除诊断(不包括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1)意识障碍;
(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引起的痴呆。);
(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
注:当血管性痴呆合并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时,建议采用并列诊断,而不是“混合型痴呆”的诊断。
2.痴呆程度评估: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程度评估。根据CDR量表=1分为轻度,CDR量表=2分为中度,CDR量表=3分为重度。
3.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参考Rock-wood诊断标准。
3.1患者有获得性认知障碍,根据病史低于既往认知水平,经认知检查证实。
3.2临床特征提示为血管原因,至少应满足以下两项:
(1)急性发作;(2)阶梯式恶化;(3)波动过程;(4)自动恢复期;(5)发病或加重与卒中或低灌注(如心律失常、术中低血压)有关;(6)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7)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8)整体认知检查正常,但部分项目受损。
3.3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血管性,包括:
(1)一次或多次皮质或皮质下卒中或出血;(2)腔隙性脑梗死;(3)脑白质缺血性改变。
3.4VCI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形式的痴呆并存。
3.5VCI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基于阿尔茨海默病(AD))。混合型痴呆的典型表现是患者同时具有AD表现和深圳生命网临床和/或影像学缺血性病变。
3.6VCI可以呈现以下一种或多种图像模式:
(1)多发性皮质卒中;(2)多次皮质下卒中;(3)单键位置笔画;(4)脑室周围白质改变;(5)未发现病变。
3.7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疾病对患者功能的影响,必须个体化,反映与患病前相比的变化程度;
(1)极轻微:患者接受治疗或通过设备辅助赔偿认识到损害;或者认知障碍使患者无法从事复杂的职业或精细的爱好;(2)轻度:需要工具(如开车、结账、打电话、吃药)才能完成的复杂自理活动变得难以完成;(3)中度:无法完成中度困难的自理活动,如洗澡、散步、做家务、做饭、购物或散步;(4)重度:无法完成如厕、穿衣、进食、移动物体、梳头等基本自理活动。
如果患者符合上述条件,但未达到痴呆程度,则诊断为V型CIND。如果患者符合上述条件,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则诊断为VD。如果患者病程提示AD但有局灶性症状和体征,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脑缺血,则诊断为混合性AD/VD。但如果AD型痴呆患者仅有血管危险因素,则不能诊断为混合型AD/VD。
(2)证候诊断。
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健忘多错,注意力不集中,把握不佳,如昏厥而智,多疑而举棋不定,颠倒言语,反复言语,不善言辞,表情呆滞,冷漠,忧愁而思,浪费平常之事,思维反应迟钝,哭闹而笑,行为不慎,头晕或眩晕,耳鸣耳聋。
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表情呆滞、健忘、懒惰、困倦或头重脚轻、精神萎靡、精神萎靡、流涎、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四肢无力、手脚不温、食欲不振、尿频或小便失禁、小便后余尿不竭、大便粘稠或溏稀、舌胖有齿痕。
3.痰瘀转热,扰清窍:在病情波动、外感、疲劳的诱因下,表现呆滞,心神不宁,心神不宁,精神发育迟滞原有核心症状波动加重。口干口臭,口苦口渴,面红小便赤,大便难干,舌红或绛红,舌苔黄厚,苔腻,脉弦或弦滑。
4.肾精亏虚、髓亏:记忆力减退、失认症和失算、表情呆滞、眼神茫然、声音低沉或终日沉默、牙齿干燥、头发灼热、疲倦困倦、不知饥饱、面容憔悴、咳嗽无力、气短行动、骨骼软弱无力、步履蹒跚、行为不灵、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舌头。
二、治疗方案。
(一)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
治法:补益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白质地黄丸、转代定志汤。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何首乌、肉苁蓉、牡丹皮、茯苓、知母、黄柏、荷叶和地龙。
中成药:复方肉苁蓉益智胶囊、银杏叶或银杏叶胶囊、灯盏花素片、华佗再造丸等。
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
治法:健脾补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还少丹合归脾汤。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杜仲、牛膝、茯苓、山药、石菖蒲、远志、五味子和大枣。
中成药:复方肉苁蓉益智胶囊、人参归脾丸、银杏叶或银杏叶胶囊、华佗再造丸等。
3.痰瘀热证,扰上清窍证。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开窍。
推荐方:地坛汤合黄连解毒汤。胆南星、黄连、法半夏、竹茹、黄芩、石菖蒲、枳实、川芎、栀子、三七。
中成药:病情波动或加重时,可静脉输注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等中成药,或口服牛黄清心丸、安脑丸、安宫牛黄丸、复方肉苁蓉益智胶囊。
4.肾精不足,髓海不足。
治疗:补肾填精,益髓益智。
推荐方:加味补肾益髓汤。熟地黄、山茱萸、紫河车、龟板(融化)、续断、骨碎补、补骨脂、远志、石菖蒲。
中成药:复方肉苁蓉益智胶囊、安神补脑液、银杏叶或银杏叶胶囊、华佗再造丸等。
(2)针灸疗法。
(1)治疗方法:经络辨证针刺法和三颞针刺法。
(2)要点: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三真、钟山、中脘、气海、雪海、足三里、外关。
(3)匹配点:邵冲、白胤、李堆、尹稚、丰隆、大墩、绝谷等。
(4)取穴与操作。
(1)取穴
三根太阳穴针:“三根太阳穴针”位于头部太阳穴部位。其中,第一针穿过谷学穴和焦太阳穴。前者是足阳与少阳的相遇,后者是手足与少阳的相遇。第二针穿过手、足少阳、阳明交会的垂里穴和足太阳、少阳交会的曲鬓穴。第三针位于田冲穴附近,是足阳与少阳的交点。
②针灸手术。
头穴:平针。针刺后,以180 ~ 200次/分的频率扭转2分钟。分别在第10分钟和第20分钟插针两次,留针30分钟。
③疗程:每日1次,每周5次。
(3)康复治疗。
患者一旦确诊为痴呆,应尽快接受康复训练,包括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和集中力训练、视觉障碍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工作训练和睡眠训练。
(4)按摩疗法。
有局灶性神经损伤征象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按摩手法,同时让他们做各种运动锻炼,提高运动功能。
三是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100%。
①临床缓解: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
②显著效果:服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
③有效:服药后症状、体征改善(30%≤疗效指数
④无效:服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疗效指数
2.临床总体印象、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标准:
2.1临床总体印象-变化量表:
(1)未经考评,记0分。
②进步显著,得1分。
③进步得2分。
(4)进步一点,得3分。
⑤如无变化,记4分。
⑥稍有恶化,得5分。
⑦恶化,扣6分。
⑧严重恶化,得分7分。
2.2巴塞尔指数:
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分为0、5、10、15四个等级,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
3.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ADAS分为认知(ADAS-Cog)和非认知(ADAS-Ncog)两部分。认知部分由12个项目组成,评估认知缺陷。评分范围从0(无错误或损坏)到70分(严重损坏)。非认知部分由7个项目组成,所有项目都由测试人员参考面试信息进行评估。每项评分从0(无损伤或症状)到5分(严重和持续症状)不等。
(二)评价方法。
1.有效性。
(1)主要疗效指标。
中医症状:采用痴呆核心症状、外周症状、舌脉观察量表。
患者本人及其密切照顾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内容。
认知功能:采用MMSE、认知发展测验和认知发展量表进行评估。
(2)次要疗效指标。
非认知特征:采用神经精神指数问卷。
日常生活活动:采用巴塞尔指数。
总体印象:采用基于临床医生访谈(CIBIC-plus)的总体印象变化。
2.疗效评价指标。
(1)终点指标评价:痴呆恶化率、并发症引起的住院人数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2)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
计算公式为:[(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比表示。比较治疗前后和组间的差异。
(3)中医症状评价标准。
采用的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比表示。比较治疗前后和组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