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简介(雍正皇帝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文章目录[隐藏]
- 第一,雍正帝的成就。
- 第二,雍正的过错。
- 摘要
雍正帝简介(雍正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着雍正朝的流行,雍正帝的名气随着戏剧的继续上演而家喻户晓。
爱新觉罗世宗胤禛(1678-1735)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北京建都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年间。蒙古被称为纳希拉德·图图班汉,从1722年到1735年统治了清朝13年。
雍正帝
在惨烈的“九龙夺嫡”中爆发并成功晋升为清朝皇帝的雍正,是一位勇于创新、勤于治国的封建帝王。他通过整顿吏治、明确统治、改革财政、追缴国库拖欠白银、增加国民收入、减轻人民负担,为清朝的“康干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文根据清代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相关学者的著作、论文,对雍正皇帝的功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第一,雍正帝的成就。
(一)摊入亩。
檀如木,又称地地合一,是清代赋税和役务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是清代将生活在历代的丁寅纳入土地税的一种税收制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废除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个人所得税)。
“定如木”的实施,客观上放松了对底层农民的人身控制,使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田赋和丁仪是历代百姓的义务,但他们过去是分开缴纳征费的。土地税按土地质量、面积计征,丁役按人口计征。两种税的缴纳标准不同。
雍正御笔
康熙时期,康熙的政策主要是宽严相济,即所谓“以租爱民为急,以民不杀”。此外,康熙60年的和平局面和晚年“八龙夺嫡”的惨烈斗争,导致民间法制和风气日益松散,土地兼并加剧,造成丁役制度崩溃,农民负担日益沉重,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威胁清朝。
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通过自由流动的劳动力,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它减轻了失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使劳动力不再被迫束缚在土地上,进一步放松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激活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税收规则的简化减少了政府任意增加人民税收的机会。
浙江《嘉兴府志》评价道:“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2)换土还流。
“改土归流”就是把土司制度改为官制。土司是原始土著民族的首领,流官是指中央王朝任命的官员。将土地改为六官,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由于担任土司的人大多是“部落贵族”和“部落首领”,他们有世袭的权力,在自己的辖区内有自己独立的权力体系,也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其实,所谓的土司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而西南偏远独特的地理关键,让中央王朝很难管理这些鞭长莫及的土司。这些土司内部实行农奴制,对外经常互相打仗,经常骚扰附近的百姓,经常违抗中央王朝的管理,中央王朝一直在努力解决土司割据的长期弊端。
最早的改革始于明朝,但仅限于明清初期的小规模改革。直到雍正时期,清朝国力强盛,雍正帝是一位进取的君主,所以大规模推进变法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
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写了几封信,全面阐述了改土归流的必要性,明确表示“云贵无苗蛮之大患。如果你想让人民安定下来,你必须首先控制野蛮人。若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请允许它被执行。他建议用连环计对付非法土司,用士兵镇压。使其自动向顶部贡献,并命令其第二次收土;要打仗,不能光靠打仗;以武力震慑,力求用政治手段解决。他要求对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边界不合理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实行统一管理,并要求地方官员采取相应行动。雍正帝对此非常感激,并让他小心处理。
鄂尔泰
改土归流制度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境的控制,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而且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火耗还公、贱银保值制度。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除了官税之外,还有许多杂税。“火耗”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朝刑法志·食货》中,是指国家和县为了补偿铸造过程中白银的损失,在正税之外,还要缴纳附加税。
由于清朝是一个极端集权的国家,地方储备在清朝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很小,一般不超过25%,甚至还不到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半,导致地方储备的钱粮无法应对繁重的地方事务,造成地方行政经费的巨大缺口。因此,为了维持正常的办公工作,一些地方官员挪用了官方税收,一些增加了消防消耗,不断增加来自人民的税收,并动他们来弥补这一巨大的差距。
此外,康熙末年,吏治腐败,贪污成风,导致百姓赋税越来越高,百姓苦不堪言。
一方面,政府官员被严重腐蚀,国家权威被削弱。另一方面增加了人民负担,威胁国家税收,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鉴于这种严峻的形势,雍正帝决定果断改革,全国各省征收的全部消防消耗归中央所有。此外,还颁发了联银,为品德优良、工作踏实的官员提供财政补贴。
退火还公、贱银保值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二是吏治明晰,官员腐败之风收敛;三是人民负担相对减轻;四是弥补了国家财政赤字空,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地方行政经费储备增加。五是有利于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管理。
据统计,短短十几年间,清朝国库的财政余额从康熙末年的800万增加到雍正末年的6000万。
我还有很多功劳。
第二,雍正的过错。
(一)文字狱。
由于清朝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雍正帝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树立了许多政敌,雍正帝登上至尊之位后,清洗了威胁他统治的势力,如八皇、阿奇纳、年羹尧、龙克多等。无论兄弟还是臣子,无论八旗显贵还是汉室官员,只要对皇权有潜在威胁,他们都会被雍正帝以各种名义处置。其中,吕留良的曾静案影响最大,此后,文学监狱蓬勃发展。吕留良曾静案后,雍正密切关注群众的民族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而且,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专门挑别人文章、诗词中的瑕疵,从而断章取义,嫁祸于人,以此来索取过高的价格或排挤异己,从而引发大量耸人听闻的“文学纠问”。
大兴文监是清朝统治最黑暗的部分,自始至终延续了近百年,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许多无辜百姓遭到迫害和严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无辜的一幕。
清代文字狱档案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令”。雍正帝为人猜忌,终其一朝文字狱竟有二十余起,密度仅次于乾隆帝,而且多为大案重案。
(2)对外封闭。
“闭关锁国”是指清朝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在经济、文化、科学、制度等方面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这一政策虽然是清朝封建政府实行的防御性自卫政策,但也是典型的孤立主义政策,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结束。
“闭关锁国”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传统基础上,不与外界接触。为了隔绝汉族与外界的联系,防止汉族受到外来势力的支持进行反清,雍正帝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导致了清朝王朝皇帝的自满,也使清朝的最高领导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清朝特别担心中国受到外国的影响和侵略,担心中国反清势力与外国势力勾结。
明朝“禁海”,但没有“锁国”,与外国仍有许多交往。然而,鉴于郑成功的经验,清朝严格禁止海上贸易。限制船舶技术,限制国内产品出口,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对广州的通商口岸,限制外商与华商的长期接触。结果,中国盲目自大地夸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感觉自己是“在中国走向中国”,而清朝的统治者,除了康熙,拒绝接受不同的外国文化和技术(所谓“奇技妙计”)。
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导致自然小农经济发展不足。此外,清朝有太多压制商业的政策,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落后无知的晚清中国。
摘要
关于雍正帝,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骂他,有人夸他,有人说他是个有气质的人,有人说他刻薄忘恩负义。然而,雍正帝确实为清朝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照传统的文化评价标准,雍正帝在中国古代帝王中绝对是排在前列的。雍正帝是一个非常勤奋和有才华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十三年里,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一年之内,只有万寿节会关闭。近十年来,他对朱批的批语已达1000多万字。
经雍正朱批准。
在雍正帝的统治下,国内没有小沈阳、张穆A等达官贵人的大贪,对外作战节节胜利。全国没有大规模的水旱灾害,也没有穷人的悲惨景象。这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增长,人口也在增长。这就是雍正的功绩。
然而,雍正帝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近人情,无情无义。雍正帝很少有结局好的英雄。年羹尧和龙可多都死了。雍正帝极其无情地对待他的政敌。与他争夺大位的八王公、九王公被杀,大兴文监、钱案、案等都是极其血腥的。
总的来说,雍正帝制定的规章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皇帝的最高权威,这进一步使中国陷入专制独裁的泥潭,导致中国社会和文化进一步僵化,进一步丧失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为中国的全面落后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清史稿》、孟森《清史讲义》、匡时元《国史平衡论》、冯尔康《雍正传》、曹林《清代的火耗》、萧公传《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史档案、清代文献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