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何(昌邑何在线免费阅读)
文章目录[隐藏]
- 刘贺当皇帝多久了
- 在海上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是个什么样的人?
- 西汉刘贺之父
- 西汉昌邑王刘贺因为和宫人的事件被霍光抛弃?宫人怎么会比刘贺好?
- 刘贺是一代帝王,为什么又被称为海昏皇后?
- 西汉昌邑王刘贺在位27天,却做了1127件荒唐事。请列举几个
- 西汉昌邑王刘贺是谁的儿子
刘贺当皇帝多久了
刘贺 贺,武帝孙。后二年嗣父髆位为昌邑王。昭帝崩,征入嗣,即位二十七日,为霍光所废。元康三年封海昏侯 27天
在海上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是个什么样的人?
无论是“昌邑王”还是“海昏侯”,在西汉诸多的王侯公卿中,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但是,打开西汉的帝王世系谱,在汉昭帝刘弗陵的后面赫然发现了第二代“昌邑王”,同时也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大名。这位无庙号、无年号、无在位年期的“三无”皇帝一生犹如升降机一般的跌宕起伏。他本可偏安一隅,在富庶的边陲封国做一个逍遥王爷,未想到阴差阳错被抬上了皇帝宝座,最终原是南柯一梦,短短27天又被拉下了皇位,打回原形,随后更是被贬为侯,封地也从昌邑移至了豫章(江西南昌),他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封王到皇帝又沦为侯爵的悲剧人物。自此之后,刘贺的子孙后代世代承袭爵位,在长江以南扎了根。
那么,刘贺的皇位如何得来?在这27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从刘贺的爷爷汉武帝刘彻说起。汉武帝有6个儿子,但继承人的选择却是困难重重。原本接班人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次子齐王刘闳在封王8年之后去世,三子燕王刘旦因自荐做接班人为武帝所厌恶,四子广陵王刘胥逞勇好斗而缺乏帝王风范,五子刘髆在舅舅李广利和他的亲家丞相刘屈氂帮助下谋立太子失败而失去机会,如此一来就剩还是个孩童的幼子刘弗陵。为了让幼子顺利担当大任,汉武帝设立3位信任的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和太仆上官桀。本来指望宣帝刘弗陵随着年龄渐长能顺利接权,但人算不如天算,21岁他却因病而亡,此时3位辅政大臣也因两人去世由霍光独揽大权。
由于刘弗陵没有子嗣,继承人的选择又成了各方博弈焦点。刘弗陵的5位兄弟中仅有四哥刘胥尚且在世,朝中众臣不少人举荐他做皇帝,但却遭霍光反对。霍光认为刘胥在武帝在世时就因行为放纵、不遵法度而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如若复立不就有违先皇的意愿了么?其实,他排斥刘胥的真实原因乃是广陵王刘胥早已成年,拥有自己的势力,把他立为皇帝恐怕以后不易控制。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武帝的孙子,经过一番商议,众人选定了武帝第五子刘髆的儿子刘贺,他年龄不大,在朝中也没有政治势力;虽然没有个皇帝样儿,但似乎没什么政治追求,不会威胁到霍光的专权。
海昏侯墓墓主人身份确认为汉废帝刘贺
此时的刘贺才19岁,他的行事作风是十足的官二代纨绔子弟范儿,平日我行我素,不爱学习,甚至将讲授《诗经》《尚书》的老师扫地出门。他的第一爱好是“飙车”,曾留下赶着马车半天狂飙两百里的纪录。得知天上掉下个皇位的消息,刘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父亲和几位伯伯争得头破血流而不可得的皇位,竟然就这样扔在了他的面前。被天字第一号馅饼砸中的刘贺欣喜异常,为防止皇位又被他人拿走,他等不及收拾行装,立即前往长安登基。
虽然刘贺行事乖张,但幸好他的属下有几位性格忠厚、为人刚毅耿直之人,多次规劝他勤于政事,毋失去民心,对其行事不合礼法之处也是直接指出,不留情面。当刘贺正满心欢喜地前往长安时,昌邑王中尉王吉郑重其事地告诫他:你能做皇帝,乃是大将军霍光在背后操作,所以即便是做了皇帝也应对霍光“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但是,春风得意的刘贺心早已飞往了长安,哪里听得进这些劝告,路上还掳掠妇女至驿站陪宿。
抵达长安城下时,郎中令龚遂看到刘贺眉飞色舞的状态,立即提醒他:虽然你入主长安,但首要的事情是给昭帝奔丧。按照礼制,奔丧之人望见国都应放声痛哭,以示哀思。眼见就要一步登天,刘贺高兴都来不及,哪里哭得出来,便以咽喉疼痛哭不出来给回绝了。直到临近未央宫,在龚遂多次劝告下,他才假装痛哭跪拜。
主持完汉昭帝的葬礼之后,刘贺顺利登上了皇位。刘贺本就对汉昭帝的去世无任何悲伤之意,明知在服丧期间他也不知收敛,白天的时候经常穿华服乘辇毂穿梭于各个宫室,观虎豹搏斗取乐。到了夜晚,他更加肆意妄为,命人将藏起来的乐器悉数取出,夜夜歌舞不断。更为糟糕的是,他竟然染指昭帝后宫嫔妃,行淫乱之事,并严令知情者保守秘密,否则定斩不饶。如此放浪形骸之事,比比皆是。更令朝臣难以接受的是,刘贺“一人得道,鸡犬飞升”,将他在昌邑王府的旧臣全部召到长安委以重任,就连给他拉车的小吏都升了官,但却丝毫不感激霍光等把他扶上皇位的臣子,没有给他们加封。据史书记载,刘贺在位短短27天,便让人持节向各地官员征调1127次。
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金器
本来按照霍光的打算,刘贺只需要享受皇帝吃喝玩乐的福利,至于国家大事交给他来打理就行了,却不曾想到这昌邑王哪里是一般纨绔子弟,根本不安心做傀儡。按照他的行为方式,刘家老祖宗八代积累下来的基业要不了多久便会被挥霍一空,一手将他扶上皇位的霍光岂不成了千古罪人。霍光将朝臣召集到未央宫,张口便说:昌邑王昏聩无道,将要危及国家社稷,各位准备怎么办?其他众臣一听都傻了眼:昌邑王不就是当今皇帝么?这是要废皇帝的节奏啊!但是参会的朝臣个个都是人精,既然大权在握的霍光说要废皇帝,纷纷顺水推舟表示同意。随后,霍光带领文武百官觐见太后,提出废帝之议。这太后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乃是霍光的亲外孙女,外公的话怎会不听从,于是召皇帝觐见。霍光及百官依次上殿痛斥刘贺的罪行,讲到他的淫乱恶行,太后都听不下去打断群臣的发言。刘贺说:“我听说只要天子有七位诤臣,即便是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霍光还没等他说完便抢白说:“皇太后都下诏把你废了,你还称什么天子!”刘贺见大势已去,全然没了往日张扬跋扈的姿态,垂着头悻悻然离开,小他一岁的堂弟刘询接替了皇位,是为汉宣帝。随后,他连王号也被削去,被贬成为一个食邑二千户的普通百姓。为防止出任何意外,霍光将他带至长安的200多名旧臣诛杀殆尽,并亲自送他返回了昌邑。一夜之间从皇帝成为老百姓,刘贺万念俱灰,于是更加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还没到而立之年,便已须眉脱落,连行走都不甚方便。10年后,或许是刘询有一天想起了这个被废的堂兄,出于怜悯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举家迁往豫章郡海昏县的封地。过了5年,年仅33岁却早已过着行尸走肉般生活的刘贺,终于离开了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世界。
刘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刘充国、刘奉亲和刘代宗先后继任海昏侯,但前两位刚接到诏书便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刘询认为这个封号不详,可能是老天爷也因为刘贺无道失德要灭海昏侯一族,便下令废除了海昏侯国。至15年后,汉元帝刘奭也想起了这支偏安江南的近亲,又封刘代宗为海昏侯,恢复了海昏国。新莽朝时期,海昏国再次被废。光武帝刘秀复立刘氏天下之后,第三次恢复了海昏国,直至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最终被废黜。
西汉刘贺之父
刘髆,西汉昌邑王。汉武帝第五子,母为孝武李夫人。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六月乙丑,刘髆受封昌邑王,前往昌邑就国。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其舅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因与左丞相刘屈氂诅咒汉武帝、谋立刘髆为帝事发,罪至大逆不道,刘屈氂被腰斩、妻儿枭首,李氏家属亦被收监。李广利闻之,投降匈奴,李氏遂再度灭族。
后元元/二年(公元前88/87年),刘髆去世,谥号哀。
始元元年(前86年),其子刘贺继承王位。
西汉昌邑王刘贺因为和宫人的事件被霍光抛弃?宫人怎么会比刘贺好?
其实不完全是因为刘贺和宫人蒙的事情而遭废除,很主要的原因是刘贺触动了霍光的权力,宫人蒙不过是霍光废除的借口之一,她们除了死实在没有其他的下场
刘贺是一代帝王,为什么又被称为海昏皇后?
贺的身份比较多,昌邑王,汉废帝,海昏侯都是他的身份。
刘贺本来是第二代昌邑王,汉武帝的孙子,他爹死了之后他就继承了他爹昌邑王的王位,本来好好的他也就是当一辈子王爷了,但是历史开了个玩笑让他也过了一把皇帝瘾。
当时霍光权侵朝野,汉昭帝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只能从宗室里选出一个继承皇位,群臣群臣商议该迎谁做皇帝,而大将军霍光就看中了当时的昌邑王霍光,虽然有人不同意但是霍光力排众议还是推行了这件事情。
其实汉文帝大臣们迎来做皇帝的,他本来是代王,所以这种事情在汉朝已经是有先例的,但是刘贺只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请太后把他废掉了,所以他还有个汉废帝的名号。史书上是说刘贺荒淫无道,多次逾越礼仪,不适合当皇帝。
刘贺被废了之后就迎来了汉宣帝,史书记载汉宣帝就给了刘贺一个海昏侯的爵位,封地就在现在的江西南昌。后来我们也确实在江西南昌发现了海昏侯的墓穴,确定了史书记载无误。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但是人们却在海昏侯墓发现了海昏侯的另一面,央视有一部纪录片就是说这个墓葬的。在这个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很多儒家书籍如《齐语论》等,所以有人质疑这样一个爱读儒家经典的人是否会那么不懂得遵守礼仪,但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已经淹没在历史之中了。
西汉昌邑王刘贺在位27天,却做了1127件荒唐事。请列举几个
这些荒唐事包括:
1、把以前在老家的小流氓们全部召到长安继续陪他吃喝玩乐
2、把自己任昌邑王时的官属统统调到长安,安排高官厚爵
3、让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 任其横行霸道,胡作非为
4、强令远在新疆的高昌地区为他宠幸的大臣们进献黄金和美女
5、派人将乐府的乐器和舞女调到宫中供自己享乐
等等
西汉昌邑王刘贺是谁的儿子
刘贺是谁的儿子
刘贺的父亲是昌邑哀王刘髆(bo)[?―公元前88年]:汉武帝刘彻与李夫人所生之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受封昌邑王。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正月,刘髆去世,谥号哀,其子刘贺继承王位。
汉武帝一共生有六子:长子戾太子刘据、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无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少子刘弗陵(即汉昭帝)。
昌邑哀王刘赙册立于天汉四年,共在位11年薨,其子刘贺嗣立。
昌邑王刘髆是李夫人之子,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是儿女亲家,公元前90年,二人一起策划谋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公元前88年正月,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
刘贺简介
刘贺(前93/92年—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元元年(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史称汉废帝。刘贺回到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
2016年3月2日,海昏侯墓的墓主人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